段伟+王志安
摘 要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能力。高中政治课可以通过营造探究情境、建设开放的政治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打造开放的政治教学空间,探索校本课程、创设开放的政治课程边界等几种路径来进行开放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中政治 开放式教学 实施路径
高中政治课是高中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内容常常以较为抽象的理论形式出现。如果不能将政治课程涉及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和感性化,不能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实践,那么政治课将会变成空洞说教的课程,学生就很难对政治课产生兴趣,这门课程也就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基于此,我们尝试通过探索开放式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高中政治的学科价值。所谓开放式教学是相对过去“封闭式”教学而言的,这种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进而能够多角度和多方面地探求及运用知识,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一、营造探究情境,建设开放的政治课堂
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程度往往决定了其对课程的认可程度。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就要积极地营造探究研讨情境,改变以往由教师一人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研讨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开放就是要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围绕问题而展开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课本给定的内容之中。所以开放式教学课堂的基本形式应该是启发、讨论等等,课堂更重视过程的体验而非结论的获得,过程的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形成理性认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效率与公平”这一课,要让学生明白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从而理解并领会当前国家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基本政策。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我们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
讨论一:由排队打水问题探讨效率的内涵
两个人拎着水桶到一个水龙头前排队打水,一人拎大桶,一人拎小桶。装满水,大桶需要10分钟,小桶需要5分钟。应该怎么排队,才能使总的等待时间最短,效率最高?
讨论二:由排队打水问题探讨公平问题
(1)如果你拎大桶,你希望怎么安排?
(2)如果你拎小桶,你希望怎么安排?
(3)只有一个水龙头,能不能同时完全满足大桶和小桶的要求?
(4)如果你是规则制定者,除了考虑效率,还要考虑什么因素?
讨论三: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从效率问题到公平问题再到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设计,我们着力引导学生不断经过分析形成概念做出判断,进而进行推理。学生们不断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不仅自己迅速被吸引到本堂课的教学当中,而且也提出了解决效率和公平矛盾的很多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的是不再孤立片面地看待问题,他们能够用比较、综合等思维方法思考问题,渐渐在课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
二、开展社会实践,打造开放的政治教学空间
理论教学往往基于学校和教室的教育空间,开放教学空间就是让课堂向社会扩展。走进社会是现代思想政治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体现政治学科价值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社会中运用学科理论指导实践,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论,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政治课的实践就是要给学生一些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体验的机会,给学生解决一些问题的条件。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在种种实践活动的设计、参与和总结中提升起来的。
以高中《政治生活》為例,课程主要是培养有实践能力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既包括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学习,也包括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技能习得。我们主张在政治实践中掌握知识并学习政治参与技能。众所周知,政府决策直接影响着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最近一些年,政府不断拓宽渠道让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决策,其中一项制度是“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参与决策。我们开展“为校园周边治理献一计”活动,由学生成立小组,分工合作,遵循“调查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形成意见、建议——撰写邮件——发送政府”的路径。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提出了很多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诸如“校园周边的传单问题”、“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问题”、“家长接送学生停车难的问题”等等,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并参考很多其他地区有经验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从当地政府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大都得到了关注,并且相关政府部门在治理过程中进行了部分采纳。通过实践,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学会并锻炼了很多政治参与的技能,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政治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探索校本课程,创设开放的政治课程边界
在同一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方式都会有所差异,个别化学习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个别化的学习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从高中政治学科的开设情况来看,目前学习的主体资料是教科书,而这些教科书所能采用的学习活动方式和考察的要求是单一的,往往可能为了照顾大面积学习者的需求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和形式的设计上受到了限制。所以不囿于教材的局限,在有限的条件下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新要求。
我们开设校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这些课程开设的核心思想是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和阅读文献,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处理资料,从而形成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政治学科特点,我们以经济、政治、哲学等模块形式先后开设《生活中的经济学》《政治学导论》《逻辑学入门》《西方哲学的故事》《社会学研究》等校本选修课程,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比如在《西方哲学的故事》课程中,老师虽然以故事为载体开展教学,但整个课程中贯穿着让学生了解历史上著名哲学命题的论证过程,推荐学生针对性地阅读相关哲学书目,再进行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在哲学史上,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历来都有很多的解读方式,那么到底哪种解读才能说明它的深刻寓意呢?我们试图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哲学的根本问题。老师抛出问题“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并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学生进行思考之后,老师将柏拉图的“洞穴理论”介绍给学生。并提问“你如何评价‘洞穴比喻?”“对于世界的真实性你自己有什么观点?”学生开始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回答问题,甚至不同的回答已经在课堂上形成了观点的碰撞。从整个课堂的表现来看,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哲学话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为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打下了基础。课后推荐学生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相关章节,并在网络寻找相关资料。课后的作业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整理思路写一篇《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的命题小论文,用于下节课的交流。通过阅读和文献查找以及小论文的写作,学生逐渐找到如何自我寻找文献和进行论证的一些思维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 郑雪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