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龙波+王维俊+袁韬+张国平
摘要:作为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员新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多能源发电技术”课程与学员任职需求紧密相连。本文主要阐述了该课程的地位与人才培养目的,并进一步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探讨了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及措施。
关键词:“多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地位;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203-02
一、明确课程地位与目的
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条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取得了文明的飞速发展建立在过度消耗化石能源、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基础之上,使现在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解决好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污染”的特点,但是也存在“能量密度低、波动性大、随机性”等缺点,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与传统能源相结合,形成多能源互补发电的格局是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1]军队理工类学院承担着为部队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的任务,部队边远地区的供电保障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也是部队后勤保障重要难题之一。因此,为了适应新型供电模式和技术的发展,解决部队实际难题,多能源发电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军队电气工程专业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
本院在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了“多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旨在使学员不仅了解传统的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相,而且还要掌握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波浪能发电等技术的相关知识,了解各种发电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掌握多能源发电系统设计流程,具备一定设计能力,为解决部队供电保障难题出谋划策。
二、抓住课程内容特点
1.学科交叉多。“多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内容涉及学科有电力、物理、化学、材料、环境、机械、自动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多,专业跨度大的特点,新型发电技术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如表1所示。在多学科交叉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握好知识讲解的深度及广度,拿捏好主体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工作原理与工程应用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2.实践应用强。军校旨在为部队培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解决训练与后勤保障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国驻边海防部队分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位置偏”的特点,供电保障困难严重影响到了这些部队正常训练和生活,但是这些区域往往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结合部队用电需求特点,利用驻地能源优势,形成多能源互补供电的模式,成为解决部队供电困难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部队要求院校紧贴需求突出实践应用为其培养多能源发电技术专业人才。
3.技术更新快。能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世界各国对“绿色能源、可持续能源”的关注和投入程度空前,相关企业、公司、研究院所等机构对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海洋能发电和燃料电池等新型发电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传统能源发电与新型能源发电之间的互相兼容性,导致多能源发电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那么在教学过程,处理好原理性知识和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在“多能源发电技术”课程中更为突出。
三、把握教学实施环节
1.激发学习兴趣。首先,在课程刚开始的阶段,可以从与课题相关的,且为学员较为熟悉的信息和问题入手,如以世界能源格局、电力需求、环境污染等大背景导入,与学员形成共鸣和课堂互动,增加对课程的亲切度,使学员从心理上主动接受它,引起学员一定的兴趣。其次,通过实际项目或是案例,最好是学员所熟悉案例,分析部队或地方对课程知识的迫切需求,如以偏远地区供电保障难题为例,强化学员该课题是为了解决部队的实际问题而学,使学员学习上升到军人责任、为部队做贡献的高度,达到强化学员学习兴趣的目的。最后,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目的,使学员认识作为部队专业技术岗位需求与该课程的联系,减轻大三学员到部队任职的恐惧心理,使其牢固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和建立浓厚的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首先,明确教学是由教员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所组成的,由教员主导、以学员为主体,改变教员唱“独角戏”的局面,改变以往“教员讲、学员听,教学写、学员记,教学做、学员看”的现象,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了解学员的逻辑思维方式,教员可以在教学课程中采用换位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员都走向讲台,摸清学员的讲解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换位式教学应重点安排在课程前期。项目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多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在军队院校属于小班教学课程,为教员了解每一名学员的能力和兴趣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员在项目设定时应从学员能力、逻辑思维方式、部队需求、科研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做到“人员分组搭配合理、项目难度设置合适、案例分析场景合情”,也可以从教员已完成科研或在研项目中分解出子课题让学员参与,增强学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和思考,通过项目研究和案例分析不仅使学员收获知识和能力,更能够收获解决实际问题后的成功感和自信心[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理论知识是课程的基础,夯实的理论基础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和反复强调,还应该借助于实验室教学、计算机仿真、工厂生产制造流程参观、现场教学等方式与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互相呼应,让理论和实践互相促进,使学员对理论知识掌握达到“准、牢、活”。
3.丰富教学手段。首先,要灵活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各种新型发电技术受到各国相关行业公司的大力投入,大量资料提供于公司网站和互联网上,教员和学员可以获得大量的动画、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内容涉及原理结构、制造工艺、计设方法、产品特点、应用案例等,这均可成为教员丰富教学手段的元素[3]。因此,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主学员的学习效率,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用模型展示结构原理、用仿真指导设计分析、用网络扩展延续课堂、用多媒体走进工程现场”。其次,重视传统教学手段。过分依赖于现代化教学手段会使教员和学员之间缺少交流、感情疏远,教员逻辑思维方式的展示受到限制,教员难以个人魅力影响到学员,这将会对学员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教学手段,尤其在某些特定问题上传统教学无可取代,如对问题的分析和推理过程中的板书推导。
4.改革考核方式。“多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涉及领域广、知识点多、工程实践性強,为了反映学员对知识掌握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应该从多方面对学员进行综合素质考核。首先,考核融入实施全过程,将学员考核成绩分成课堂成绩、课后成绩、实验成绩、设计成绩、案例成绩和笔试成绩,降低笔试成绩比例,督促学员认真对待课程实施的每一环节。其次,建立对学员综合能力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学员的自学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分析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最后,在考核过程中应做到评分标准明确,确保公平公正。
四、结语
针对“多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特点和军校人才培养目标,在明确课程地位目的和分析课程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对如何把握课程实施过中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利用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四个环节进行了探讨,提出的措施、做法和建议等将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孙欣,黄永红.“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95-96.
[2]孙冠群,孙崎岖,谢岳,林德辉.电气专业“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7):98-99.
[3]于振中,方光辉.“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控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6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