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萍
【摘 要】群文阅读作为当下流行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有时效果却不太理想。要提高群文阅读的效率,在组建群文时必须明确阅读目标,精准定位文本:可以作者为轴心,但要避免重“文”轻“语”;可以文体为轴心,充分考虑文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可以立意为轴心,强化和突出阅读主题;可以构思为轴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和模仿;可以语言为轴心,加强品读,提升语感;可以话题为轴心,拓展思路,提高思辨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 文体 立意 构思 语言
群文阅读已经成为眼下相当流行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提倡这一教学方式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发挥更大的教学效应。群文阅读之“群”怎么组建,其实是大有讲究的。这个群,不是拉郎配,不是大杂烩,更不是乌合之众。否则,就不可能产生1+1>2的效果,甚至还可能起反作用。从目前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看,有些群文阅读,是不够理想的,主要问题在于:组群的目标定位过于模糊,组群的方式过于简单,实施的过程大多雷同。或蜻蜓点水,或隔靴搔痒,或轻风拂面,这样的群文阅读,容易使学生滋生浅尝辄止的浮躁心理。许多文章似乎都学过,但都只是知其皮毛,不知其肌理,以为阅读就是这样,都可以这样。要提高群文阅读的效率,必须有精准的目标定位,严格把好组群关。这里,根据笔者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介绍若干种组群的形式,并作简述及评析。
一、以作家为轴心组群
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择了许多作家的文章作为课文。以作家为轴心组群,就是围绕着某一位作家入选教材的文本来构建群文。这类作家通常是有一点知名度的,其作品大都丰富。比如教学《刷子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可选择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几篇文章,构成一个群,让学生共同学习。这是目前群文阅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这种组群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组群方便,简单易行。即使没有阅读过《俗世奇人》,只要网上搜索一下,大致浏览一下篇目后,就可以组群了。但我以为,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种群文阅读,不宜经常化。在听课过程中,可以发现,这种群文阅读往往重“文”而轻“语”。就是说,这样的群文阅读,更多地关注于文学性,而相对轻视语言性。“语文”二字,当然包含文学,但不同的年段,文学的含量是不同的。低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应当以文字、词汇、段落、篇章的教学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文学的含量可以逐渐增加。举个例子,在一、二年级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首先考虑的是学生认不认识这些字,能不能读顺,而不是它的意境、它的气势。小学的语文阅读课,不能上成文学课,用不着对某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有透彻的理解。而以作家为轴心组建群文,就有可能将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些作家,其作品形式相对单一,像艾青、臧克家,主要以诗歌为主,教这些作家的作品时,如果以他们的诗歌为轴心组建群文,比较能够反映出作家的风格和作品的要义;有些作家,其作品的形式极为丰富多样,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文体都有,像老舍、巴金等,要组建他们的群文给学生阅读,就相对困难了。
二、以文体为轴心组群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就现代文而言,通常有散文、小说、诗歌、童话、神话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通常又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认识和把握文体特征,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文体为轴心组建群文,符合阅读教学的本质。现在有许多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正是这样考虑的,这应当给予肯定。组建以文体为轴心的群文,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同一文体中文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文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同一文体,其内部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篇小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小说都这样,有的是以刻画一种现象为主,有的是以表现一种深刻的立意为主,有的则是以表达一种情感为主……如此丰富的形式,教师在组建时,该怎样考虑呢?这就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我组建这个群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要想清楚: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文体内容的多样性?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个人物的独特性?还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文体表达方式的灵活性?总之,组群的目的要集中而明确。比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师想以此为领文,另外选择两三篇议论文组建一个群进行议论文教学,首先就得明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观点呢,还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这种文体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抑或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论述观点的?只有明确组群的目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个目的越单一、越集中,效果就越好。
三、以立意为轴心组群
以立意为轴心组群就是以领文的主题为中心,选择若干篇课外文章,组建一个群。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以主题为核心组织单元,但它的主题是比较宽泛的,有的是从内容上考虑的,比如亲情单元;有的是从对象上考虑的,比如动物與人单元;有的是从文体上考虑的,比如说明文单元;有的是从专辑的角度考虑的,比如鲁迅单元;等等。这种单元阅读,也可以算是群文阅读。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强化和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主题与立意,有时相同,有时略有出入。这里所说的主题,单指文章的立意,即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例如《纪昌学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立意是:要想学好本领,先要下大力气练好基本功。有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精心选择了《达·芬奇画蛋》《鲁班学艺》,这两篇文章虽然长短悬殊、内容不同,一个讲的是艺术,一个讲的是技术,但立意是相同的,都是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对于基本功的重要性,学生一定会刻骨铭心。又如于谦的《石灰吟》(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的立意是:坚贞不屈。有教师在教学此诗时,选择了郑板桥的《竹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和于谦的另一首诗《北风吹》,组成一个诗群进行阅读。这两首诗的立意和《石灰吟》基本一致,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而已。《石灰吟》通过石灰来表达,《竹石》通过石上之竹来表达,而《北风吹》则是以“庭前柏”来表达“冰霜历尽心不移”的精神。以立意为轴心组建群文,对教师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立意相同的诗文多少有一些,但有时真的像大海捞针,即使捞上来一部分,深浅难易也得仔细掂量。但教学效果明显,值得尝试。endprint
四、以构思为轴心组群
以构思为轴心组群就是以领文的构思特点为核心,选择具有相同或相近构思特点的几篇文章组成一个群。比如《老人与海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是板块式结构,文章是由两个板块组成的,第一个板块写的是老人善待海鸥,第二个板块写的是海鸥哀悼老人。标题涵盖全文,内容体现标题,具有极好的典型示范性。教学这篇文章时,不妨选择相同构思的几篇文章一道进行学习。再比如《钓鱼的启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它的构思特点是“事件+道理”。即先叙述一件事情,再由这件事情生发出一个道理,获得启示。从表达方式上说,是“叙述+议论”。如果我们平时加以关注的话,可以发现,这种构思模式的文章是很多的,深浅长短的都有。比如《读者》杂志上的《50年前的那次应聘》和《三十年前的一件小事》,这两篇文章的构思与《钓鱼的启示》非常相似。再比如《金钱的魔力》(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构思特点是大落大起,情节曲线是个V字形。伙计先是瞧不起“我”,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老板得知“我”有百万英镑后,又把“我”捧上了天。情节曲线为V字形的文章,也是一个较大的门类,要寻找到一组并不艰难。学会巧妙的构思,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任务。如果我们从构思的角度来组建群文,那么,必然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构思特点和方法的理解,从而在自己的习作训练中学习模仿。
五、以语言为轴心组群
以语言为轴心组群就是以领文的语言特色为核心,选择语言特色相近的或有鲜明区别的若干篇文章,组建一个以品味和学习语言为主要目标的群。文章的语言特色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比较接近,有的相去甚远。孤立地看,往往感觉不到,如果组建一个群,聚集起来看,或者对比着看,就能明显地感觉到。《山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是赵丽宏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理解它的内容并不难,但感受它的语言韵味却需要反复品读和涵泳。如果我们把它和贾平凹的《风雨》、刘亮程的《对一朵花微笑》组成一个群,以品味和欣赏语言为重点,那么,学生就能比较真切地感受到各自的语言魅力。《山雨》的语言像诗一样,讲究节奏和韵律,句式工整,对偶排比连用。比如: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先写雨怎么样,再写风怎么样,然后写远处怎么样,最后写近处怎么样。文字像双双翻飞的蝴蝶。而贾平凹的《风雨》语言形象生动,画面感极强,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可以说每一段都是这样,请看第二自然段: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读着这样的文字,谁不能想象到一幅画呢?风是那么大,雨是那么急,柳条、杨叶、芦苇在舞动与翻飞,动感相当强烈。而刘亮程的《对一朵花微笑》中的语言则完全是另一种风味,一读开头,就能感觉到出语不凡: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其实,刘亮程许多散文的语言都是这样:想象怪异,比喻神奇,常令人有耳目一新之美感。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提高语感能力。组建以语言特色为轴心的群,有利于语言的深入品味。这类群文阅读,重点在读,关键在品,不在于讲,不在于析。
六、以话题为轴心组群
以话题为轴心组群就是以某一个话题为核心,选择围绕这一话题的若干篇文章进行比较学习。一个话题,通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论,通常会有不同的声音和态度。就是说,一个话题,可以写成不同观点的多篇文章。这个群文阅读,适合于课外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热点新闻事件,搜集若干篇持不同观点的短文,让学生学习讨论,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比如关于“人造美女”的话题,反对者很多,反对的理由有无数种;支持者也很多,支持的理由也有一大堆。有的从科学的角度,有的从审美的角度,有的从伦理的角度,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教师不妨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一道学习。又比如关于“要不要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等)”,这方面的说法也非常多,而且每年都會有所提及,不妨综合起来让学生参考。以话题为轴心的群文阅读,有利于学生打开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必须同时兼顾广度和深度,既不能为了深度而只是钻探教材中的那几篇课文,也不能为了广度而漫无边际地寻找许多课外文章提供或推荐给学生,要他们蜻蜓点水似的浏览、扫视。阅读的真正意义有四个层次:了解、吸收、消化、运用。了解是最低层次的,把书本中的营养吸收并转换成自己的能力,然后运用,这才是高层次的。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地浏览,只是粗略地了解,只是混个面熟,其意义肯定不大。弄得不好,还可能促使学生滋长这样的心理:哦,原来阅读可以这么潦草、轻松、快速!“读书破万卷”,这里的“破”用得非常神,它不是“达”,不是“有”,“破”字强调的是用心用力。
我不反对群文阅读,我只是反对那种只讲形式只求数量不求实效的群文阅读。我主张,群文阅读的目标必须“精准”:这一组群文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深刻地理解立意?是为了理解构思的巧妙?还是为了欣赏语言的魅力?教师必须心中明白:群文阅读的目标,不能只定位于“扩大阅读量”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中心小学 311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