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
培育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肩上的重任,因为习作是检验学生语文文字运用水平的重要指标,可是很多学生却深深害怕习作,原因之一是学生常常感到“无米可炊”。那么是真的“无米”还是不知如何“选米”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我们教师很多时候在“无米”上颇下功夫——指导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可是在“选米”上却用心不多。其实选材是学生习作中要着重思考和学习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习作质量的高低,也是体现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下面以习作指导课《我熟悉的人》为例,谈谈教师要怎样想方设法寻求各种策略,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为下笔打下基础。
一、课前谈话
师:老师第一次来到百泉小学,第一次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你猜老师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很高兴。
生:很紧张。
生:老师一定和我们一样很兴奋。
师:你们说的这些心情,老师的确有。那种紧张、兴奋的心情犹如面对一次“相亲”。
(大多数学生惊疑地望着教师,一部分学生忍不住偷偷笑出声来)
师:你刚才听了老师的话,在偷笑。为什么?
生:相亲是大人的事情,老师不可能跟我们小孩子相亲的啊!
生:老师的意思是说,跟我们认识就像相亲一样。
师:老师的想法跟你一样,我们到这里来和你们第一次见面,认识了许多大朋友、小朋友,就好像是一场“相友会”。而你们用这样灿烂的笑容迎接今天所有的客人,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一种见到亲人的感觉,那何尝不是一种特别的“相亲”呢?
师:现在请你赶快转过头去看看台下的老师,你一冲眼看过去,哪一位老师让你有一种熟悉的亲切的感觉?
(学生现场和听课老师自由认识、交流)
(评析:这个课前交流出于两点考虑:其一,对于一群从未见过面的师生来讲,要进行融洽生动的课堂交流,前提是必须尽快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其二,巧妙的课前交流不是随意轻率的插科打诨,而是暗含了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或思考。本次习作课是写“熟悉的人”,这个熟悉的人很可能只是作者本人熟悉的,而不是读者熟悉的。对于读者来说,读一篇文章就是认识一个人。作者表达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读者对这个“人”的熟悉程度。故而,在这里展示了教师对写人作文的思考——每一次习作都是认识他人、熟悉他人的特殊过程。)
二、照片导入
师:好,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几位朋友,你们认识吗?
(课件依次出示该班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照,生纷纷欣喜地叫出了老师、同学的名字)
师:这些都是你们认识的朋友,我们也很想认识。能不能用一两句很简单的话介绍你的老师或者同学?
生:做事很严格又很爽快的杨老师。
生:欣儒是踢毽子小能手。
生:爱撒娇的潇潇。
生:美若天仙的朱老师。(众生哄笑)
生:吃货金老师。
……
师:看来我们身边的老师、同学都各具特色,可谓各型各款啊!
(评析:借助照片把教师、学生平时生活中不太见到的一面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一方面迅速勾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另一方面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去了解身边熟悉的人,同时也帮助学生打开选材的视角。特别是当平时正襟危坐的教师生活化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也是一种“读者意识”的体现。这样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致,通过图片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朋友的突出特点,语言幽默、趣味横生,使学生明白习作材料的选择标准,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学习效果。)
三、选择典型
师:刚才同学们都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朋友,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我的朋友,这个人给你怎样的印象呢?
(课件出示朋友的4个素材:① 一次,叔叔读了一本故事书,他能一字不落地记下来。②又一次,他能轻松说出我五年前穿过的一件衣服的颜色。③ 另一次,叔叔記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④有一幅地图,叔叔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生:叔叔有超强的记忆力。
生:记性超好。
师:从这四件事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叔叔的记忆力超群。现在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要做做数学中的减法题:若是请你删掉一件不是那么说明叔叔记忆力超群的事,你觉得可以删哪件?谈谈理由。
生:我觉得可以删掉第三件,昨天说过的一句话,一般的人都会记住。
生:我也会记住昨天的一句话,这不是很难的事情。
师:有道理,记住一个人说的某一句话并不是太难。好,那我们就把这件事去掉。(课件动画删除第三件事)
师:现在请大家继续做减法题,如果再删除一件事,你还会选哪一件?
生:我觉得第二件可以删去,因为回忆衣服的颜色并不很难,如果这件衣服的颜色很特别就更容易记住了。
生:我也能回忆起上个星期我们班主任老师穿了哪些颜色的衣服。(生哄笑)
师:是呀,如果是这种鹅黄、嫩青的颜色就很好辨认。(课件动画删去第二件事)
师:刚才的“删除”,我们不是随便进行的,这说明你们“选择”什么留下、什么删除,是有标准的,那标准是什么呢?(板书:选择)
生:独特的。
生:特点突出的。
生:有特色的。
(师顺势板书:特别的、突出的)
(评析:高段学生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典型的材料一直是个重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选择合适的典型材料的思维过程,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突破的教学难点。教师采用逆向思维的教学策略,通过在“语文课中做数学题”这一陌生化的教学策略,在减一减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在相互比较中,选择突出的、特别的材料是我们选材的重要思考点。)endprint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完成的习作导图,先独立思考,看看自己的材料有哪些是可以删去的。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汇报,向组员们说说删除这几件事例的理由。
(学生合作学习:对每位成员的“删除”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全班交流: 教师借助投影仪讲评一学生的导图)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的导图,看看他删除了哪两件事情,选择留下了什么。
生:我写的是我们班的辛宇宸,他的特点是顽皮淘气。我选取的事例是抓虾时被虾钳了一下、爬树淘鸟蛋摔了个四脚朝天、在树林里“桃园三结义”、钓鱼的时候鱼钩被咬走了。我删掉的是1、3两件事。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钓虾、“桃园三结义”是我们男同学经常做的事情。我就把这两件事删掉了。
师:哦,同学们有没有听明白,潘天扬同学把哪类事情删掉了?把哪类事情保留下来了?
生:把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删掉了,把不太发生的又很特别的事情保留下来了。
生:把好玩的事情留下来了。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得出了做这道“减法题”的秘诀就是:把不太发生的事情留下。
师: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桃园三结义”这件事情中辛宇宸同学跟树林中的哪棵大树结义? 跟树林中的哪只小动物结义? 同学们觉得这件事减还是留?
生: 我觉得应该留下。这件事很好玩啊!
生:我也觉得应该留下,这样的事情很特别又很好玩。
师:看样子我们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并非是随便选的,而是要选特别的事例留下。
(评析:教师设置思维导图,先让学生前置性选材,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做减法”的方式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材料。通过“初次选材”帮助学生领悟选材的基本要诀:选择不太一样的材料。更妙的是教师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材料“桃园三结义”,引导学生感受材料的特殊性,让学生再一次领悟:材料比较特别的、不太一般的,将是我们选材时优先考虑的。在这样删减、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逐步体会“选材”的奥妙,教学策略可谓精妙,点拨可谓精巧。尤其是前置性作业设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既简洁又有效,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
四、例文拓展
师:刚才我们从四件事情中选出了两件更加合适的。 接下来快速读读《我的朋友容容》,这个故事讲了关于容容的哪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我们看出了容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们先独立快速读故事,3分钟后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填写导图。
(生合作讨论填写导图)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填写的表格,故事中写了哪两件事情?
(生匯报:故事写了容容送报纸没有送成哭了和给叔叔寄信两个故事)
师:同学们对发生在容容身上的两件事情都看法一致。但是老师发现对“容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大家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有的小组写“助人为乐”,有的小组写“忠于职守,有两个小组写了“天真可爱”。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写“助人为乐”,因为容容去帮忙送报。
师:嗯,有道理。关于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没有意见。但是为什么有两个小组认为是“天真可爱”呢?我们请这个小组来说说意见。
生:我们小组觉得容容寄信的时候寄了一封树叶信,很可爱。
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人物,你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老师相信你们都有各自的道理。让我们来看看文章的作者——作家任大霖先生自己是怎么想的。 (出示补充材料)
师:看了作者自己的看法,你们认为容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生:很可爱啊。
师:同样是这两件事,在三岁的容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三岁孩子的天真可爱。如果这两件事情发生在老师身上,你们会怎么看?
生:可笑,因为这样子感觉你很幼稚。
生:我会觉得老师这样子很傻。
师:那么你们发现,在选择写作素材的时候,还有什么秘诀呢?(板书:年龄、身份、性格、脾气)
(评析:“选材”是决定习作优劣的关键因素,也是现在很多孩子习作过程中一直困扰的问题,为了让五年级的学生能够深刻思考选材的方法,教师推出一篇补充材料,让学生再一次感受“选材”时的思考过程:材料是否典型还应结合人物的年龄特征、身份等因素。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种选材的方法,教师同样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先让学生梳理材料,再适时根据课堂生成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在学生辩驳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引用原文中作者的一段话,触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第三次感受选材的奥妙: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年龄的人的身上,体现的特点不一样。也就是说选材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人物的特殊性。这一流程中,教师不同于上个环节中的“减法”,而是采用“冲突法”传授选材的秘诀,设计可谓别具匠心。)
五、修改练笔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看看你的事例,如果原来的事例不合适,试着重新选择,并且思考一下,如何处理你最感兴趣的那件事,并补充修改思维导图中的方框。
(生自主修改)
师:请同学们看看修改后的素材有什么不同,下节课我们将根据修改后的思维导图写一写这些故事。
(评析: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一以贯之地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处理材料。选材的精妙之处不是孩子一眼就能看出的,需要教师步步推进,逐步深化教学。)
习作之选材犹如做衣之选料,作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知道“做什么衣服选什么料子”,更要善于帮助学生领悟“巧妙选料”的奥妙。在本课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加减法这些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习作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四选二”到“二选精”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习作材料不在于内容之高大上,而在于选择之小和真、用法之妙和巧,由此走进精妙选材的大门。
(浙江省杭州维翰学校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