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7-10-25 08:00高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3期
关键词:学习数学兴趣培养

高军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要在课内外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始——创设情境,唤起兴趣。课中——组织探究,发展兴趣。课尾——巧设练习,增强兴趣。课外——回归生活,延续兴趣。

关键词:培养 学习数学 兴趣

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大家参考:

一、课始——创设情境,唤起兴趣

为了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性的矛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经验,创设具有现实性、针对性、趣味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圆的认识”,课一开始教师就问:“车轮什么形状的?”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圆形。”又问:“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改用正方形、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议论纷纷。为了进一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用课件演示小猴们乘坐在各种不同形状轮子的车上进行比赛的情境。在学生不同的回答声中引入新课的学习。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提出这样“古怪”问题让学生回答:“小英的妈妈40周岁的生日,才过第十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听了感到十分奇怪,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能迅速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1]

二、课中——组织探究,发展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想学时,教师就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究,使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发展学习兴趣。组织学生探究,要注意突出的几个方面。

1.强化直观,重视操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它的手指尖上。”小学数学知识很抽象,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运用教具、学具及电教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圆面沿半径分成8等份、16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后,比较圆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公式。这样把观察、思考、操作结合起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学习变得直观形象起来。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规律,学生很感兴趣。

2.精心设疑,引导思考。“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便能激发学生释疑的需求。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这样设计这样的活动:每人四张一样长的纸条,编号为A、B、C、D。首先是学生动手操作:①把A纸条对折平均分成2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②把B纸条对折平均分成4份,给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③把C纸条对折平均分成6份,给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④把D纸条对折平均分成16份,给其中的8份涂上颜色并用分数表示。然后把4张纸条按顺序排列,引导学生观察,结果会发现虽然几个分数不同,但用这些分数表示的纸条却一样长,并写出等式。这时,学生一定会产生疑问:“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它们为什么会相等呢?是不是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随便怎么变,它们的大小都不变呢?”这时学生对这种现象产生一种追根问底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了分数的性质以后,同学们就会理解为什么这几个分数是相等的了。”这样一改传统的先复习旧知后讲授新知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转入新知识的探索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高度集中,思维空前活跃,从而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适时激励,感受快乐。有人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时,便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使这种快感得以延长。教师应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机会,这样将有利于每个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注意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鼓励与表扬。学生只有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才能对学习有兴趣。[2]

三、课尾——巧设练习,增强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练习,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的练习。针对性的练习题是要针对教学重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与现实生活联系的习题。层次性的习题就是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思考题。趣味性的习题就是像“摘苹果”、“闯三关”、“送动物回家”等游戏性的题。开放性的习题就是答案不唯一,解題策略不同的题。它具有挑战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好胜心。

四、课外——回归生活,延续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比如可组织学生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办数学小报、开展数学竞赛、调查用水用电等开支并预算自家一月的生活开支……这样既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展与应用,又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延续。

结语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学得快乐,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数学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期刊论文]《新课程导学》,2013年 江育兵

[2]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期刊论文]《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年 黄 俊

猜你喜欢
学习数学兴趣培养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培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