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芙蓉工匠培养对策研究

2017-10-25 09:57沈言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摘 要 针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提出湖南省培养“芙蓉工匠”的六点对策: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中国制造2025”培养“芙蓉工匠”的意义及在职业教育界的影响力;要积极清理各种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政策、措施;鼓励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建设;广泛开展对接“中国制造2025”师资培训;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以实际行动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参照教育部的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芙蓉工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6-0141-03

1 “中国制造2025”概况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为了应对工业4.0而出台的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着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传播、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设备。“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业发展要求的战略选择,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良方。

2 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成果丰硕。截至2016年10月,湖南高职(专科)院校共有73所,各类在校生60余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已呈平分天下之势。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门类齐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在全国范围内,即使包括发达省份,很少有像湖南这样种类齐全的高职院校,不但很好地服务了湖南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持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

湖南职业教育之所以超前于地方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湖南职业教育界危机意识强,改革意愿强烈,在国人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的情况下,湖南已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布局,各项大的政策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对湖南省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湖南省职业教育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上还存在诸多困难。

1)没有进行全面的宣传和采取具体的导向措施。政府部门和产业界对“中国制造2025”关注度极高,政府部门积极造势,营造氛围,产业界积极布局、未雨绸缪。在此过程中,教育界对“中国制造2025”则反应迟缓,职业教育界反应更为迟缓,很多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意识到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将会大洗牌,更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2)一些原有的政策也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以湖南的“两考”政策(技能抽考和毕业设计抽查)为例,湖南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取得好的排名,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两考”政策进行。技能抽考政策使得高等职业院校不敢创新专业发展,毕业设计也严重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职业教育本属于高等教育范围,这两项政策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变成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也使得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由充满活力走向一潭死水。

3)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缺乏前瞻性,无法满足湖南省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湖南省的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来源于中等职业院校,其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与管理团队都具有浓厚的中等职业教育痕迹。在原有的工业模式下,这样的环境培养的人才可以胜任一般岗位的需求,但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这样的环境培养的人才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发展的需要。

4)师资队伍无法满足未来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且这一过程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高职院校重视人才的初次把关,忽略了跟踪培养,或后期的培养与培训过于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很好的实效性;二是技术变革速度过快,从技术的变革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存在时间差,特别是在当前的技术大变革时期,这一过程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5)高等职业院校的硬件条件远远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将会有大量的新专业、新技术、新技能进入课堂,实验实训设备也将随之提升,到目前为止,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验实训等硬件条件还无法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将一定程度上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对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湖南“芙蓉工匠”的培养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中国制造2025”培养“芙蓉工匠”的意义及在职业教育界的影响力。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芙蓉工匠”有着极其不同的含义。原有的“芙蓉工匠”的培养主要侧重于体力技能方面的培养,如车工、钳工等工种的训练;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芙蓉工

匠”的培养更加侧重于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先进加工设备的操作和运营。

2)要积极清理各种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政策、措施。湖南省前期出台大量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该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政策開始不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如前面提到的“两考”政策就严重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形成一种错误的导向,建议有关部门取消或淡化“两考”政策;或只把“两考”的结果作为一种监控手段,不排名、不处罚、不奖励;或改变“两考”的组织模式,将“两考”下放在学校组织,教育部门随机抽样检查。endprint

3)鼓励高职院校提升内涵建设。在全省范围内,立项建设100门智能制造核心课程的教育教改项目,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鼓励高职院校积极进行专业改革、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在目前特殊形势下,鼓励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要,可以尝试突破国家的专业目录设置,自主设置一些特殊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

4)广泛开展对接“中国制造2025”师资培训,面向全国引进100名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向“智造”,必将产生海量的新技术、新技能。要将这些技术技能快速引进课堂,省里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统筹有关部门,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关于“中国制造2025”方面的师资培训,并面向全国引进100名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每所高职院校至少引进一名智能制造方面的企业专家。

5)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以实际行动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①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生均经费比照本科标准下拨。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实习较多,办学成本很高,很有必要参照本科的标准下拨。

②由省政府牵头成立督查小组,督查职业院校生均经费的到位情况,重点督查地方高职院校的生均經费的到位情况,省级财政对于达到或高于要求生均经费的院校给予奖励和补助。

③对于和智能制造有关的专业,教育行政部门或地方政府按照“高职院校200万一个专业、中职院校100万一个专业”的标准,资助相关院校购买设备。

④在全省高职院校建设100个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6)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参照教育部的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职业教育的办学基础是校企合作,但是学校和企业直接对接存在一定的困难,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参照教育部的模式,分行业、专业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搭建校企合作新模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要求成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机构,明确了该机构的职责;对职业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校企合作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生产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对职业教育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中国制造2025”将使我国的产业产生极大飞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很难服务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因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大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到小的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重新审视,努力探索一条科学合理的培养“芙蓉工匠”的路径,服务地方的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沈言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11):48-51.

[2]沈言锦.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机[J].机械职业教育,2015(4):12-13.

[3]沈言锦,邓志革.中高职衔接背景下的汽车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78-79.

[4]沈言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5(7):133-134.

[5]沈言锦.高职院校实施项目式开放性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51-52.

[6]张坤,沈言锦.对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法律教学中实施开放性考核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90-91.

[7]黎修良,沈言锦.高职院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0(30):70-7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