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少伟 阮赞林
【食品安全系列 第72期】
谈砷色变
——婴幼儿米粉无机砷超标危害
文/刘少伟 阮赞林
近日,英国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欧洲市场上一半的大米类婴儿食品存在无机砷超标问题。此外,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曾提出要控制婴幼儿饮食中米制品的比重,理由是婴幼儿米粉中含无机砷,需要用其他谷物来平衡和替代。这在中国的家长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许多家长因此担心自己购买的婴幼儿米粉是否存在无机砷含量超标问题。那么,婴幼儿米粉中为何会存在无机砷?无机砷与有机砷有何区别?无机砷对人体有何危害?我们国家对无机砷的含量又有何监管措施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摄入过量的无机砷呢?本期食品安全报道将为您一一解答这些疑问。
婴幼儿米粉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大米来源于水稻。水稻吸收砷的能力比一般的农产品都强,这导致大米中砷含量比一般其他农产品都高,如大米中的无机砷含量分别是玉米和小麦的10倍、黄瓜和西红柿的30倍、大豆的100倍。此外,若采用砷污染的地下水或地表水灌溉水稻,也会导致水稻中的砷含量较高。
大米中的砷一部分为无机砷,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有机砷。其中,有机砷的毒性较低。在大米的加工过程中,稻谷的脱壳过程可以去掉大米中的大部分无机砷,因此,精米的无机砷含量较糙米可以下降一半以上。尽管加工可以大大降低大米中的无机砷含量,但如若加工方式不达标,或者稻谷本身的无机砷含量过高,则很有可能导致加工得到的婴幼儿米粉中无机砷含量超标。
砷在食品中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无机砷和有机砷。无机砷主要指一些砷的无机盐,如Na3AsO3、Na3AsO5等,而有机砷是砷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主要为有机砷农药。无机砷在化学结构上有许多空的化学键,这些化学键会与人体的其他蛋白质等有机物结合,从而破坏人体的机理,对人体造成伤害;有机砷的化学键已经被有机物占满,进入人体后不会再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可以随新陈代谢排出体外。因此,总体来说,无机砷的毒性比有机砷更大。
无机砷是一种致癌物,其中的一种俗称为“砒霜”(三氧化二砷)。无机砷为急性毒性,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无机砷会导致急性中毒,严重的可致人死亡;若长期过量摄入砷,则会损害皮肤,增大患皮肤癌的概率。此外,还有可能导致慢性肝脏病变,对于孕妇来说,无机砷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对于婴幼儿而言,对砷尤其敏感,过量砷可能危害他们的身体发育、智力和免疫系统,因此广大家长谈“砷”色变。
大米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主食,我国对大米中砷的监测、研究投入很多,因此,我国对无机砷的管控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我国对无机砷的控制主要在两方面:在饮用水方面,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和包装饮用水中的总砷含量不得超过10 μg/L,这与欧盟、美国、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在食品方面,我国对谷物、水产、肉、奶、油和菜等多个食品种类均制定了无机砷的限量标准,是目前全世界最严格、最全面的。目前,我国GB 10769-2010《婴幼儿谷类辅助食物标准》中规定无机砷含量上限是0.30 mg/kg ,若产品中添加了藻类,则其上限为0.3 mg/kg。因此,家长若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检验合格的大米和婴幼儿米粉,其中的砷含量应该是低于限量标准,可放心食用。
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要选择正规的渠道购买合格的食品,一般就不会过量摄入砷。但对于孕妇和婴幼儿,他们的机体对砷比较敏感,有时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也未尝不可。
对于宝宝,我们建议:在宝宝满6个月以后,可以在其辅食中添加适量的铁强化麦片制品;添加铁强化米糊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米糊成为宝宝唯一的谷类辅食,可以轮换搭配一些龙须面或燕麦片;如果自制米糊,可以增加精米的淘洗次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米糊中的无机砷含量,并配以少量的肝泥或者肉泥,保证营养均衡;对于幼儿,则需要注意其食物的多样化,不要让米饭成为幼儿的唯一主食;尽量给宝宝吃水果,而不是榨汁。
对于孕妇,我们建议主食可以米饭与面条轮流换着吃,在淘洗大米时也可以增加淘洗次数。此外,由于水生动物的内脏和腺体中容易富集砷。因此,建议孕妇在吃虾蟹和贝类时去掉内脏和腺体(比如蟹黄);海藻类(如紫菜)的砷含量也较高,建议孕妇要注意控制海藻类食品的摄入量。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
信息专递——首个配送箱消毒标准发布
近日,饿了么携手百度外卖作为网络订餐行业配送环节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在中国烹饪协会指导下联合发布了行业内第一个配送箱(包)消毒标准。
标准主要包括感官指标和微生物限量指标,其中微生物限量指标明确:大肠菌群不得检出,菌落总数小于100CFU/cm2。这个数量为我国法规规定的纸巾表面菌落总数合格指标的一半。通俗地讲,就是送餐箱消毒后的内环境应该比纸巾更干净。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助于规范配送工具的清洗消毒,提升网络餐饮配送环节食品安全水平,在提供快捷便利的送餐服务的同时,保障消费者餐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