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
【摘要】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的要求是“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高中数学教学作为高中的基础学科,应当首当其冲践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革新教学方式,构建多元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数学教育更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身心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除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需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正面的精神面貌作努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思考的。本文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旨在深入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德育教育 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042-01
0
1. 立足教学内容,做好德育教学准备工作
1.1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之美
高中数学教学立足于教材。包含高中数学中所有的重点和难点。要渗透德育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之美,结合数学学科特性渗透德育教学。教材中往往蕴藏着一些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材料和延伸部分,是综合性的学习材料。如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数学符号的抽象美、解题思路的异曲同工的美等,都是数学学科的独特之美。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享受并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数学还具有思想之美。要学好数学,需要学生具有细心、信心、耐心、恒心,才能完成学习目标。在遇到难题时,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坚持不懈,做到以心为旨,德智并举,将德育全面渗入到数学教学中。
1.2结合数学家事迹鼓舞学生
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教材中通常会附注新公式发现者的生平信息。教师可以将数学家的生平事迹作为情境导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公式先产生感性上的认识,进而增强对理性知识的探究欲。教材中的数学家资料比较单调、死板,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并整合语言,为学生精准的叙述出来。数学家是活生生的人,将具有情感性的人与公式定理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解数学家的成长经历和事迹来鼓励学生,还能为学生树立道德楷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1.3挖掘社会生活相关因素
高中数学中不乏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题目,材料题通常设置的情境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应当重视这些题目,以此为据点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尤其是现实材料。这些材料或与经济发展相关,或与社会事件相联系,或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内容,为学生拓展延伸一些相关内容,拓宽学生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的了解面,潜移默化进行爱国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 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智育和德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学有所成,德才兼备。
2.1构建良好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高中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普遍对说教式的教学手段比较反感。故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开展教学前,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数学相关的时事内容,如科技发明、科研创造等方面的成就,可以是语言形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既能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增添学习动力,又能够对我国现代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培养出爱国情操。再结合相关公式展开教学,让理论教学水到渠成。数学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比较枯燥,认为数学科目难懂、难学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如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取数学桂冠、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等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让学生更有学习动力。
2.2适当采用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在当前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明确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自动自发开始思维活动,故深受教育工作者欢迎。数学是一门充满着平衡美和哲理美的学科,有着自身内在的矛盾发展规律。在数学教学中,为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变通。变一变思维方向、变一变结论、变一变条件、变一变图形、加一条辅助线,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有时学生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问题,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团结协作,各自发挥特长,取长补短,在合作中获得共同进步。
2.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德育教育并非向学生灌输理念知识,也并非给学生制定行为准则。更多的是让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和鼓舞,将教师作为自身学习的样板,为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因此,教师需要平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外在的表现,让学生产生崇敬感和信任感。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不能一味批评或赞扬,而是要“对事不对人”,对学生一视同仁,仅就学生当下的学习成果来评价学生,而非根据学生成绩盖棺定论。
[ 参 考 文 献 ]
[1]赵智庆.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2]李燕.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4(6):193.
[3]郑波.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l5(26):138一139.
[4]吴启宣.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