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的二语习得与教学分析

2017-10-23 18:48蒋小军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应用意义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二语习得理论视阈下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编号:15JK2030)

【摘 要】 本文根据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理论,评析了其在《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过程中应用意义、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二语习得理论;二语习得;外语教学;应用意义;现状;改进措施

二语习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很多需要研究地方,同时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这本书是将二语习得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将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本质系统研究充分地运用于外语的教学中。在《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这本书中,强化了二语习得理论的实践性,将二语习得理论充分地运用于教学研究。

一、二语习得理论概述

1、二语习得理论发展

二语习得是应用语言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最初的时期二语习得理论只是作为教学法的补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存在的。Larry Selinker于1967年在他的《语言迁移》这本专著第一次提出中介语理论,一理论的提出让二语习得理论从此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进行研究。二语习得理论发展至今基本涉及到三大领域,中介语研究、学习者内部及其学习者外部环境因素研究。

2、二语习得的本质

二语习得其实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简称,其理论主要是研究人们对于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本质,主要的目的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日常交际能力进行系统的客观描述以及科學的解释。“习得”是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第二语言是指母语外的一种有意识的、系统的学习掌握语言的一种过程。

二语习得理论在教学研究中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以及属于本学科的专属研究对象,所以二语习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二语习得这一门学科领域中很多的研究者写过一些著作,例如1994年美国费城Temple大学教育学院二语英语教学教授Rod Ellis撰写巨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这本著作一度成为二语习得学科的经典教科书。这本书对于该理论的研究非常的详尽系统,并且可以作为二语习得学科研究生的教材以及广大研究者的参考书。这本书于2000年被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引进并且出版。新世纪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增加,二语习得学科理论教学越发的蓬勃发展,我国很多的高校外语学院以及综合大学的外语学院都已经设有这一专业的硕士点,同时随着研究人员的增加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也在逐年的增加。我国有一批知名权威性的研究学者例如,南京大学的文秋芳教授、暨南大学教授周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初明教授、吴旭东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的蒋静仪教授等。这些教授都是我国二语习得学科领域研究中的佼佼者。

3、跨学科二语习得理论与教学法的运用意义

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研究中非常注重的是该学科的体系构建,构建属于本学科的研究体系是发展研究中的学科本质。当然更加注重的是跨学科二语习得与教学研究分析,想要研究跨学科二语习得那么就必须得立足于二语习得的基本理论。所以进行深度全面的研究二语习得理论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这对于研究跨学科二语习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更加能够促进二语习得理论与教学分析研究的实际操作意义,让跨学科二语习得理论更加的与实际教学相互融合,相互借鉴。

二、《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的研究

1、《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的意义

在《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这本书中给我们充分系统的阐述了二语习得理论的本质内容,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提出了多种研究和分析二语习得理论的操作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手段都具有非常强的实际操作性,实实在在的增强了二语习得理论的实践性。在这本书中涉及到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地与二语习得理论相融合,更好的指导了二语习得的理论的教学研究,同时也大大的深化了跨学科二语习得理论教学研究的改革。通过二语习得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增强国内教学者对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论建设、理论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于该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有了系统巩固的认知和研究。同时加强二语习得理论的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但是在研究和世纪的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因为多数的二语习得理论很多的情况下没有适当的一致的标准衡量理论的价值,所以跨学科的二语习得理论的运用未来将会面临众多的纷争的局面。

2、《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论跨学科二语习得理论的现状

很多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学者不管是在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陆续的总结了很多关于二语习得理论研究方法,并且对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研究成为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新方法。二语习得理论在不断地发展中,研究者们通过二语习得实证开始研究评估方法,并且根据这些方法提出了评价研究质量非常重要的标准以及相关的原则。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者们不断的发现这门新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发展的过程中,这门学科开始成为一个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运用,以及面向高校二语、外语教学的跨学科并且独立的学科领域。那么在目前发展现状就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便是教育语言学作为这门学科属性更加合适。

二语习得理论近几年的发展很是迅速,国内很多的研究者都非常的重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很多的研究理论,这些理论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二语习得的需求持续的扩大让其研究的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当然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向着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迈进,这就意味着跨学科的二语习得教学研究开始逐渐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目前值得肯定的是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研究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但是我国的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的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研究还是停留在原有的二语习得基础原理上,其发展的速度急需提高。目前只有少数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着摸索式的研究尝试提出独立的理论,由此来达到对原来二语习得教学研究理论进行验证和补充。同时在不断进行新的研究时,还需要对已经存在的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研究理论成果进行不断的运用和实践推广,将更多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的数据进行实验。如此达到强化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理论的新认知,二语习得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过程能够让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理论研究实现一个深刻清晰传达二语习得理论知识的转变。endprint

三、《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提供的部分有效措施

当前,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理论的教学研究与各领域学科的联系越发的广泛和紧密,这样能够充分更好的阐述二语习得理论将复杂的语言现象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知识的过程。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让其研究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研究人员的研究目光开始从多角度入手对二语习得教学进行研究,跨学科的二语习得教学理论的研究也在逐步的被人们所重视。研究人员的多角度进行基础语言学研究取得很多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从学习者的组成情况、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方法等方面。跨学科二語习得教学理论研究具有很多的复杂性因素,想要得出新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就必须要掌握不同条件中语言学习的基本情况,也需要弄清楚各种内因或者外因对于学习语言的影响,如此才能找到正确处理各种因素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及其方法。这样才能有望在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研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国内二语习得教学的大部分传统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淘汰,因为让学生单一的、简单的进行知识的积累,或是以学生掌握知识量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模式由知识传授型向智力开发型转变,这是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在时代的发展中也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思想,必须要树立认知与情感相互相成的教育观念。同时强调将二语习得教育与人文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跨学科二语习得教学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这本书紧扣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主线,同时与世界的二语习得理论充分地结合对比,找出我国跨学科二语习得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本书的研究立足外语学习实践与二语习得理论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二语习得理论的推广学习,同时也更多研究跨学科二语习得教育理论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洪蕊.跨学科的二语习得与教学分析——评《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7(02)139.

[2] 黄碧莹.二语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西部科技,2009(20)86-87.

[3] 马卉.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D].黑龙江大学,2004.

【作者简介】

蒋小军(1979-),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及高校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意义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纤维支气管镜ICU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乙肝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