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王策
摘要:把核心素养与民族预科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会对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剖析梳理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三方面对核心素养下的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可以提升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 民族预科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0-0131-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2014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①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其次,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核心素养的内涵和 “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中心诉求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会和巨大挑战,需要变革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民族预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三大基本学科之一,在预科学生的成长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核心素养下的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都是当今教育改革中应重点关注的话题。
二、核心素养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林崇德团队以世界各国、地区及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为基础,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情况,将其界定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②它是一种以全面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四维要素空间,由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四部分组成,其内涵是:“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审美的鉴赏,文化的理解。”③具体如下: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逐步掌握文字的特点与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并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进行交流。由知识与能力两部分构成。语文学科知识包括口头与书面两类;语文学科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依据不同的内容与作用可以将听、说、读、写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并且只有当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得到充分的融合,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2.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对基本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感悟、联想等方式,分析归纳出所需的信息,以把文本知识产生自身的理解化为自身的经验。主要包括语文的经验、反思和迁移思维。经验思维是指根据语文学科的概念和论断来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反思思维强调思维的自我校准,学生在分析和评估自己的过程中,运用思维进行质疑、确认或更改;迁移思维是指遵照一定的逻辑法则,经过剖析、判断、推理逐渐进行推导,最后得出符合逻辑的正确的答案与正当的解释。
3.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学生对于审美载体进行情感的感悟、欣赏和评价。要求学生可以赏析不同风格的文学名作,提取其中包含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运用自己的言语经验对此进行恰当的表达。主要由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对美的人格的追求这四部分组成。感受美是指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到语言的美;鉴赏美是指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创造美是指发挥主观意识对文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假设、规划、设计和建构的思维活动过程。语文学科关系到对学生审美的感受、鉴赏、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
4.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指学生认同、继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理解、借鉴他者文化的能力。文化修养主要包括传承本土文化、理解国际文化、回归生活文化和热爱自然文化。通过学习本土文化,可以继承与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建立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尊自信;理解国际文化是指积极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地多样的文化,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实现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的统一;回归生活文化是指语文所涉及的内容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会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的语文所涉及的内容必须认真地考虑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外显形式之一。
三、核心素养下的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策略
在目前的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中,虽然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还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形式能帮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四维要素得到综合的提升。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中应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维要素革新教学策略,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
(一)围绕核心素养四维要素丰富教学内容
(1)依托教学内容,养成多元文化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把多元文化思想带给学生,重视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能够带着文化比较意识和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学习,这样可以拓展民族预科学生的思路与胸怀,对世界上不同的文化树立正确的认识。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优美的诗篇、文本,教師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意识。
(2)细化课程设置,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 试行) 》管理办法,预科语文在开设基本的语文课程之外,可以突出重点,加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原则,细化课程设置,可以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修。④
传统的语文课主要是以语文知识的讲解、补习为主,即使涉及阅读与写作也只是占课时很小的分量。现在可以将语文课分化成《基础语文》和《阅读与写作》两门必修课程,这样可以比较系统地为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与写作的教学,综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其次,可以开设其他能凸显民族特色或者文章赏析等的特色课程作为选修课或学科讲座,学生可结合自身的情况按兴趣选择,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和主动性,多方面来丰富预科学生语文素养。
(二)围绕核心素养四维要素改善教学形式
(1)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且没有参与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为主,逐渐建立以师生互动、平等对话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形式。例如,可采取小组讨论、分组合作等上课方式,增加学生发言的比重。
(2)改进教学手段,进行数字化教学。教师们以往备课总是依赖教材和教参,上课即使有条件使用多媒体,也只是简单的图文结合幻灯片,呈现内容比较单一。教师们可以在备课之余上网查找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各式各类的资料,汇总成课件等。例如,教师可将自己于学期开始安排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推荐书目等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一学期的进度安排有宏观的了解。可利用音频、视频相结合等多样的呈现形式进行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3)积极利用第二課堂对语文教学进行补充。以读书笔记、讲座、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网上投稿等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在预科语文的学习中,阅读优秀的作品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发。这样的教育亦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院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们可以结合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和学生的兴趣,制定一些参考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公共资源,积极读课外书,写读书笔记。可在学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中开辟预科语文交流平台,学生自主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上传至以上平台,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学习。
(三)围绕核心素养四维要素革新评价机制
(1)扩大过程性评价所占的比重和范围。在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阶段,一直采用的是平时考勤和期末试卷分数相结合的比较传统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到课率折算出平时成绩,另一方面是预科语文的期末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虽然顾及到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但是缺少对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这样不利于民族预科语文教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因此应该根据核心素养四维要素的要求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例如可以增加口语测试。
(2)要增加对民族预科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以往大多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不是十分重视,考前进行“突击”复习,就能蒙混过关,完成期末考试的要求,平时就会出现人在课堂但心却不在课堂的情况。其次,仅凭期末考试很难充分有效地反映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对民族预科教学的过程格外重视,在增加平时分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分配,适当增加课堂表现、口语表达、积极参与性等的评价。
(3)第二课堂的结果占一定的分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积极参与征文比赛,向杂志投稿,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以上参与和获奖情况占期末成绩的一定分值,折算为期末成绩等。通过此类多元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使得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性,在第二课堂中得到综合锻炼。
四、结语
总之,为了有效建构核心素养下的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学,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机制三方面围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以及文化修养这四个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为民族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人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注释:
①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R].教基二[2014]4号.2014.
②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
③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 (11) :18.
④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R].教民[2005]5号.200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R].教基二[2014]4号.2014.
[2]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
[3]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11):18.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R].教民[2005]5号.2005.
[5]杨若男.语文核心素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016.
[6]胡华琴.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4).
[7]郭兴.基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水平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教育观察,2015(6).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