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经历了必要的变化及向新方向发展的阶段。本文就课改后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学;学生
1 引言
近几年广西的新课改正在进行,做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新课改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然在农村地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使得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不少的问题。
2 新课改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問题
2.1 学生基础较差、自觉性差。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虽然在小学、初中阶段可能也开设有信息技术课程,但我做了一个大概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程也就是说在上高中之前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基本的硬件使用都很不熟练,更加谈不上软件的应用。有的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在计算机这方面可以说是零基礎,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几乎空白状态。只有小部分的学生家里的条件比较优越,上网和学习计算机的条件较好,他们在上高中以前,可以熟练地使用了计算机。
另一个方面,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自觉性不高,由于本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没有列入高考科目,学生意识里面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对他们来说只是用来娱乐,上网聊天或者是游戏等放松自己的时间罢了,导致在课堂上积极性不强,自律性很差。
2.2 对新教材内容量的课时安排不充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课时为140学时。但目前很多农村高中学校因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没有高考而把这门学科的总课时压缩为70课时左右,另一方面,每个学期都要有月考,段考,节假日以及学校安排的其他活动占用了部分课时使得实际上课时间50课时左右。即使理论上能够完全按照新课改的课时安排,但在农村高中也要面临着新课改教材起点高的问题,学生无法适应教材,所以需要花更多的课时来补习基础,导致了课时不足。
2.3 硬件设施跟不上
信息技术的教学对硬件的依赖性很强,没有基本的硬件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就无法开展。但是在农村地区的高中建设中,硬件设施大部分都没有跟上新课改要求的步伐,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教学所需要的条件,学生上课通常2个人共同使用一台电脑,每个学生自己每周实际上机操作时间仅20分钟左右。由于机子太少,有的学生甚至不愿到机房上课,这样老师的课堂教学难度非常大。
3 促进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措施
3.1 因材施教,改变教学方法。
实行小组教学方式,上课前了解各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把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平分在一级,小组教学方式,小组做练习,这样就能让组内的成员间一起探讨,相互帮助,有问题在组内解决,让他们之间能相互带动,掌握的同学帮扶一些没有掌握的,然后老师再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单独指导。
转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目前虽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高考成绩,但是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生存竞争,这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另一方面,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新课改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严格落实新课改要求安排课时
学校在安排课时应该严格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不能随意压缩课时,甚至要适当的增加课时,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安排3-4课时/周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只有这样,教师可以在完成新课改要求完成的教学目标外,还可以充分的对学生进行额外基础“补习”。也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尽快的连接起来,不至于因为时间间隔太长,上新课忘旧课,造成知识上的脱节。还可以是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真正使得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3.3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高中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上也要大力投入,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因为起点低,资金少就产生消极懈怠情绪。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应该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给予足够的资金扶持,另一方面也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配备标准作为一所高中学校的必要条件,以免有些学校有资金不投入的现象。当然学校也要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不断地完善更新教学设备。
4 总结
作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教学措施的改进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发奋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艺,董玉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莫金锐(1981-),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凌云县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 53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