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摘 要】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即:创造环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自学热情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已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老师已不能再“授人以鱼”而应该“授人以渔”或者是“池塘”,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今,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已经占领了课堂教学的高地,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我们知道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自学能力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初中数学学习,同样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更会影响到高中、大学乃至不入社会后参加工作中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不但学习,所以我们知道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另外,数学的学习更注重逻辑性,抽象性和思维的发散性,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更显得重要;所以,我自工作以来一直潜心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为学生创造合适的环境
首先让学生读教材,在“读”中让他们了解教材的内容,找出知识点,发现问题。读,主要分三步:
第一,“粗读”即先把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理、公式和法则等标记下来。
第二,“细读”即把文中的问题想办法弄明白,并进行识记。
第三,“精读”即在弄清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做深入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加以评注。
其次是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在他们读完课文后,要给他们时间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由于是学生间的交流,他们会更放松,更愿意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他们的不同见解,组织他们自由讨论,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做适当的启发。另外,我还事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与他们商议,确定各组组员的分工,这使小组讨论交流更有时效性;最后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每次讨论至少3分钟。小组讨论后,及时汇报,及时点评,并组间进行评比,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我利用学生超强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去发散思维,自己解决问题。同时,我在教学设计中,也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一般都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以现实生活的例子为实例,让他们在很自然地环境中自觉的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中一般会通过学生做题互批,教师合适的教学评价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然后再各抒己见,而且,对于几何证明题来说,一般的一道题都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我一般在课堂上,都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然后全班同学共同评比选出最优的方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得每个学生在每道题中都学得了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并进行适当的点拨。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热情
平等和谐的师生關系是教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学热情的基础。因此,我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俗话说“亲其师,所以信其道”,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在的学生都很有思想,要想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除了要有一颗真心、一张好嘴外,还要具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品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真正亲近你,喜欢你,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去思考,无拘无束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其次,适时的鼓励也非常重要,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把课堂教学变成真正的民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愿意自己去实践。尤其是中等生和下等生,要及时鼓励,当他们完成一道题或一项操作时,要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还真行。另外,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的热情。在教学中,我一般会举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再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既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没兴趣,又让学生觉得数学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学数学很有用,这样将大大的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自学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非常的重要,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好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平时时时刻刻的努力,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设计和提高,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争取使我们的学生尽早的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以使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