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 要:德育,是一個心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教育过程。职校的班主任做好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班主任和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文通过中职德育案例研究,提出班主任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开展一些貌似渺小、却很有实效的工作,进行各种关系疏通,往往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关键词:爱心教育 细心把脉 耐心坚持 恒心陪伴
一、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2014年,笔者担任14春季班(春季班是当地职高特有的一种招生模式,即招生对象是无法正常完成学业或者成绩差不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应届初三学生)班主任工作。该班级是由园林和服装两个专业合并而成。作为园林专业教师,笔者在学生报到当天,就对园林专业学生特别关注。当时,学生中有一个男孩子叫宁涛,长得白白净净,看着很文静,衣着干净利落,总是一张笑脸。笔者对他第一印象是很单纯,很可爱。报到当天,他主动留下,帮笔者做事,帮同学拿行李,笔者心里暖暖的。
开学后的几天,他却给了笔者“重重的一击”: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经常迟到、旷课,不写作业,学习毫无兴趣。教师们都知道,孩子做的每个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内在需求。笔者想凭着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凭着多年的教师经验,总能改变他的。可是,一次电话家访,彻底“震惊”了笔者,也让笔者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周末,学生早早放学回家了。利用校讯通,笔者告知家长放学时间,通报个别学生近况。突然想起,宁涛爸爸基本不看信息。笔者就拿起电话打了过去。对面传来一声叹息,听得出他很激动,也很难过,说儿子周五要么不回家,要么很晚才到家,好几年了,从来不和他说话,更别提叫一声爸爸了。听着这些话,笔者的心沉甸甸的。
在职业高中,在笔者所任教过的班级里,像他这样的孩子并非个例。作为职高班主任,面对当前的学生现状,怎样才能提高这类学生的幸福感呢?
二、研究背景分析
在开学初填写的学生基本信息资料里,笔者发现宁涛几乎空白,父母栏含糊不清。为了不直接碰触宁涛敏感的心理,笔者利用读报课在班级里做了一次学生家庭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班级共42人。家庭状况见下表。
学生的家庭状况总体情况为:农村学生占总人数 88.1%,城镇学生占总人数11.9%,其中单亲家庭占总人数35.7%。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或者和爷爷奶奶生活,或者独自一人在家(本校是以住校生居多,学生周末回家,家中就小孩子一个人)。
三、学生现状分析
职业高中大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行为习惯差,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律性。这种现象在春季班学生中更加普遍和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主要是指行为习惯方面):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成为家常便饭,上课铃声对他们失效,但对下课铃声反应迅速;课堂观念淡薄,无视规则,对教师的劳动缺乏最起码的尊重,特别是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纪律观念淡薄,稍微不如意就爆粗口(个别学生说脏话已成为口头禅),甚至动手;对男女生交往热衷,尺度把握不好;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够。据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来校时选择专业并非个人爱好,而是家长认为这个专业适合孩子或者觉得这个专业有前途。
为什么会造成学生这样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归咎于学生们学习差,没有目标,除了课堂之外,觉得没事干,空虚无聊。除此之外,根据笔者对近几年学生的跟踪了解,发现家庭是很大的一个原因。
四、追根溯源,成因分析
针对宁涛的问题,笔者做了一些功课,然后和他做了一次长谈。
宁涛的家并不住在现在的地方,是他父母结婚后,搬迁过来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安家落户,困难可想而知。因为这个原因,宁涛稍大一点后,妈妈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爸爸选择留在家里,继续置办家业,照顾宁涛。他再大些,有了主见,觉得是因为爸爸“懒”,妈妈才外出打工不能陪他。倔强的宁涛居然不再和爸爸说一句话。每次,都是爸爸将生活费放在桌上,他自己去拿。父子俩同在一个屋檐下,形同陌路人,造成这对父子现状的原因,固然是生活所迫,但是笔者觉得家庭教育是关键。
根据对班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了解,家庭情况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关系变化,学生情绪波动较强
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观,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离异已经司空见惯,但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却很可能成为这种变化的牺牲品。班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明,离异家庭占据了35.7%。
2.家庭教育缺失,学生逆反心理较强
对城里的小孩子来说,父母一般有相对稳定的工作,陪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多,在社会大环境下,会主动或者被迫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各种兴趣班用钱来砸。然而在农村,父母为了衣食,基本上可以说是早出晚归,回家也是累得瘫倒。同时,大多数农村家长觉得孩子的教育,是教师的责任,他们只负责赚钱。在职校的这么多年里,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主动联系教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微乎其微,更甚者就一句话“我没办法,孩子就交给你了。”
在笔者班里,农村学生占总人数的88.1%,这些孩子在家里不是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好于城里的孩子。
3.亲子沟通匮乏,学生情感遭遇重创
还有很多这样的小孩子,父母上班早出晚归,出门时小孩子还没起来,回家时孩子已经入睡,没有时间交流。手机占据了父母或者孩子某一方的生活,懒得说话。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缺乏了解,代沟等引起的无话可说。诸如此类等,都造成了亲子沟通的匮乏,让亲子的心渐行渐远。
五、问题解决endprint
1.促膝长谈,走进内心
蹲下身子做教育,是一个热搜的话题。蹲下身子,不是表面意思的“动作”,而是教师发自内心的,面对学生犯错误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信任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唤起人与人之间的坦诚,找到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2.深入家访,家校共进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家访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一个电话寒暄几句,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家访不能流于表面,看看家里的情况;家访不能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说,家长听。笔者觉得真正有意义的、有效的家访,应该是家长和教师平等的交流沟通。教师要像对待学生谈心一样,耐心倾听家长对教师工作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家长了解学校里孩子的表现,帮助家长认识孩子的优势。只有深入地家访,才能架起家校共建的桥梁。
3.时刻陪伴,师生同心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事件、不同方式的陪伴,让笔者在学生德育工作上得心应手。宁涛对家长误解很深,甚至升级为抵触,这几年没有喊过一声爸爸,足可以说明。也正是因为这样,父子间误解深深刺痛老人的心,让宁涛备受“缺少父爱”的折磨。了解父子的矛盾,仅靠电话联系和几次家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对象是孩子,而且是一个任性、孤独的职校学生。
六、教育感悟
学生就像一株株幼苗,成长离不开呵护,离不开爱雨倾注。这样,小苗才能茁壮成长,春天来了,花儿自然会开。
每个孩子都是花的种子,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细心地呵护,看着他长大,陪着他经历,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1.细心把脉
职校学生有以下几个特征:成绩不理想,心思不在学习上,习惯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分心;很多来自离异或留守家庭,缺少“爱”;和父母教师交流少,内向、自闭;学生接受的批评多于表扬,造成内心自卑。基于以上几个特点,学生大多细腻敏感,脾气暴躁;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于“管理”不屑一顾,接受批评,态度好,却绝不改正。发生这种情况,笔者经过细心把脉,就发挥了作用。例如,通过细微表现,发现学生情绪低落的原因;通过言行,知道他在想什么;通过面部表情,就能知道该怎样和他交流。
像宁涛这样的学生,职业高中非常普遍。如果当初没有细心观察,为亲子关系把脉,就不会发现症结。细心,让笔者能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动态。通过多次谈心、数次家访,深入了解家庭情况,找到了叛逆症结,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耐心坚持
耐心是教师的重要素质。耐心,让笔者用平常心悦纳学生。职业高中班主任,每天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都是鸡毛蒜皮的小毛病,如果没有耐心,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可以说,耐心是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教育是慢的艺术”。的确,教师不缺少知识,缺少的是静下心、蹲下身子倾听孩子们心声的耐心。
职业高中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16级学生叶某,一个礼拜在校五天,天天去办公室报到。迟到、不交作业、上课睡觉、和教师顶嘴、和同学闹、不出早操等,总是犯一些重复性错误。班主任苦口婆心,早上叫起床,陪跑步,盯着写作业,半个多学期过去了,他确实有所好转,但还是时不时犯老毛病。假如班主任没有耐心,这个学生早在学校待不下去了。
3.爱心融冰
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教师的每一份付出,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要持之以恒地关心和帮助,即使再厚的坚冰也会渐渐消融。
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私,是一种境界,表现在态度上,是诚挚公正的,是在工作中奉献、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学生。
有一些学生,必须给他更多的关爱。第一类,是问题家庭学生,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缺少与父母良好的沟通。生病时,递上一粒药或一杯热水,甚至一句问候,都会温暖他的心。第二类,是常在教室外惹是生非,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如果不用爱心“感化”他,很难让他信服。第三类,是心思特别细腻敏感的学生。面对他時要胸怀善良和爱意,温暖他,照亮他。
“爱出者爱返”,是富阳职教中心高晓春教师坚守的一句话。多年的教师生涯,笔者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也收获了学生给笔者的爱。爱和坚持,是教师基本职业道德之一。
4.恒心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首歌描述了恋人之间的感情。笔者觉得师生之间,陪伴也非常重要。
微笑是最美好的回忆,宽容是最真的师生情。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校期间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运动会、篮球赛、专业技能训练等。学生需要的不光是教师帮助他出谋划策,指挥怎么做,更是简单的“陪伴”。比赛场上,看到班主任的身影,军心稳定;晨跑时,看到班主任陪跑,精神抖擞;发生矛盾时,有班主任招呼,心里暖暖的;寝室文化布置时,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眼神,学生热情倍增……学校的日子里,只要有班主任的陪伴与参与,都是学生最美的回忆。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陪伴最长情。
恒心,让笔者在班级管理的道路上高唱凯歌。班级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学生积习已久,对简单的说教和批评教育已经有了免疫力,好上几天后又旧病复发。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坏习惯就像烟瘾、毒瘾,一旦沾染,很难根除。对此,班主任一定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坚信一次又一次爱的教育,会使心与心更近,情与情更浓。
魏书生曾说过:“心灵的大门一旦被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心灵的大门如何打开?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笔者,班主任工作一定离不开细心、爱心、耐心和恒心。只要有一颗针对学生的“心”,德育管理之花就会向阳盛开。
参考文献:
[1]张守高.论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J].考试周刊,2011(55).
[2]李镇西.爱心和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李迪.做一个优秀的中职班主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金佩庆.寻找做老师的感觉[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杭州市建德新安江职业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