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红
在医院预算管理中,要渗透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使预算覆盖到医院各项资金活动中,强化对医院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不断提高医院资金管理效益,推动医院由过去片面式、粗放式的预算管理向全面型、精细型的预算管理模式转变。本文对医院预算的细化与执行建议进行探讨。
一、细化医院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医院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前提,为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控制预算偏差,医院财务部门和各科室部门必须通过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保证预算编制质量。
(一)完善指标体系制定预算目标
医院应结合部门发展规划和医疗业务开展计划,在充分考虑到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前瞻性、合理性的预算目标。预算目标可引入先进的平衡计分卡法,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层面出发,构建起多层次的指标体系,并科学选取指标、确定指标维度,保证指标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医院业务活动。在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主要涵盖预算管理、结余管理、风险管理、资产运营、成本管理、收支结构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定量指标;非财务指标包括服务量、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床位管理、学习能力以及患者评价等方面的指标。
(二)结合多样化方法编制预算
医院预算编制所采用的方法,必须能够保证预算如实反映医院收支情况,根据不同业务的性质特点,选择最为适当的编制方法。除了固定预算编制法之外,常用的方法还包括零基预算、滚动预算、作业预算、弹性预算等编制方法,预算部门要了解各个方法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
(三)细化各预算的编制内容
医院预算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反映医院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情况的收支预算;反映医院投资项目活动中流动资产情况的资本项目预算;反映医院财务活动中资金具体安排的财务预算。
1.医疗收入预算。医院要将收入预算的编制作为起点,在编制收入预算时,要细分为院级与科级收入预算。医疗收入预算根据服务量、日均收费水平以及往年历史数据进行编制。
2.财政补助收入预算。该预算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政府财政拨付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支出等基本支出补助收入预算;二是政府拨付的用于基建工程、设备购置、科研活动的项目支出补助预算。尤其在编制项目支出补助预算时,要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计划,确定考核指标。
3.其他收入预算。其他收入是指医院通过非医疗服务渠道获取的收入,如食堂收取的费用、资产盘盈收入、设备租赁收入、利息收入等。财务部门要充分考虑到各项收入来源,保证其他收入预算编制的全面性。
4.医疗业务成本与费用预算。按照规定的支出标准,结合市场物价水平,根据医院人员编制情况,汇总编制成本与费用预算。在该预算中,要测算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药品费、无形资产摊销费以及“三公”经费等。
5.其他支出预算。其他支出是指医院在后勤服务中或因异常财务活动产生的支出,如食堂费用、培训费用、资产盘亏支出等,在编制其他支出预算时,要合理预计预算年度内可能发生的费用。
6.资本预算。医院要针对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购置以及基建工程编制资本预算,为有效控制项目支出金额,还要编制项目预算申请书,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并在事后进行绩效评估。
7.财务预算。医院财务部门负责编制预算期间内的预计财务报表,通过财务预算了解医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并根据财务预算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强化医院预算控制
医院在审核通过预算后,各预算执行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执行预算,强化预算执行各个阶段的有效控制,落实逐级负责制,避免在出现较大预算执行偏差时而无法追究相关部门责任。
(一)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
医院预算执行控制程序要紧密结合日常审批流程,根据审批流程采取控制措施。在医院各项业务活动之前,对影响预算执行结果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制定预算预警机制,强化对财务活动关键点的事前防范,从而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执行的事中控制
医院要建立起动态的预算控制体系,利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若发现预算偏差,则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纠正。在预算执行中要明确控制重点,包括成本费用支出、业务量变动等方面,这些方面对医院资金运行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控制。预算管理部门可分派预算员到各个科室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向上级预算管理部门汇报情况,实现对预算执行部门的动态监控。同时,在预算执行中还要做好预算分析工作,定期召开分析例会,组织各科室责任人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报,尤其要重点监控大型固定资产购置、基建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
(三)预算执行事后控制
在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对比分析实际的预算执行情况与预设的预算目标,找出预算执行的不足支出,总结预算控制经验。事后控制的分析依据主要是财务报告和经济业务审计报告,保证分析评估的全面性、客观性。
三、严控医院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医院预算执行中不可避免发生的状况,当遇到环境变化时,预算指标可能面临着无法实现的风险,所以应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必须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调整方案,并且保证调整方案满足医院战略发展需求。同时,医院要严格把控预算调整的条件,只有在政策环境、行业标准、医院内部资源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突发自然灾害、爆发流行病等情况下,才能调整预算。预算调整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经过预算申请、预算审议、预算审批程序,待预算调整通过后,要向各预算执行部门下达调整通知书,明确预算调整事项,写明调整原因,并强化新预算的执行。
四、实行医院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在预算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环节,既是对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总结,也是对下年度预算编制的指导,其考核的最终目的就是总结预算经验、持续推动预算改进。在收支预算考核中,要明确控制成本支出的目标,采用平衡计分卡法构建起指标体系,选取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便于横向比较预算执行情况。在资本预算考核中,医院财务部门要联合归口管理部门,对重大固定资产购置、基本建设项目的产出效益进行定期考核,编制绩效分析报告,提交到预算管理部门。资本项目产出指标考核主要是针对项目工作量、质量情况的考核,效益指标考核主要是对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考核。在绩效考核之后,要向各预算执行部门公示考核结果,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实施绩效考核,有效杜预算执行形式化,提高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控制、严控预算调整、落实预算考核等途徑,构建起与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预算管理,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化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推动医院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作者单位为丹阳市界牌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