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艳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供给侧结构行改革的深入推进实施,国有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国有企业必须重视改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这种形势下,国有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在规范企业内部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国有企业的内控模式进行改进优化,提升国有企业内控的有效性,进而依靠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意义概述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国有企业资产安全可靠,国有企业财务报告以及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而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规范和机制,以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确保国有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国有企业应该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这些目标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在内部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规范可靠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制衡和约束机制,进而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产权明确、权责对等的管理的体系。
(二)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改进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系统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国有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制度机制、组织结构以及管理程序进行有效整合,并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效率,这对于改进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经营成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国有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促进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有企业内部的各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真实可靠完整,并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对国有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进而保障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方面,虽然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提高,但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面临的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于规模较大,组织结构设置相对较为复杂,在岗位设置和组织形式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僵化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效率。另一方面,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仍然是相对较为稳定的集权式管控架构,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控制有效运作方面还有不少问题。
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执行方面,国有企业一些关键的业务控制活动执行不力,内部控制的形式化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对于国有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资金运营等,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规范制度,财务审批程序也不够严格,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在资产管理方面,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方面,资产的购置、日常管理、盘点、报废处置等关键环节管控部到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在预算管理方面,还没有建立相对较为完备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性不强,有的国有企业超预算开支的问题较为提出。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层次不高,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集中在事后审计监督方面,难以及时发现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也是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原因。
三、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研究
(一)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改进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按照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首先,应该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架构进行完善,建立系统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内部实施集中决策、分级管理和专业化经营的管理机制。其次,突出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实际,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包含内部控制规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内部控制框架。重点是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对国有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权进行明确界定,进而在国有企业内部形成控制主体明晰、责权利对等和较高管理效率的控制体系。第三,对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改善,完善国有企业的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总经理层作为日常管理机构企业组织框架,提高内部决策效率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二)突出风险管控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方面,首先,应该结合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特别是按照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手册,对经营活动各项环节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该针对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常见薄弱环节,加强对国有企业的信用控制、采购支出业务的市场准入、招投标、合同控制以及资金业务管理等环节而对有力管控。其次,应该突出风险防范控制管理机制,结合国有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常见风险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等一系列的风险管控措施,对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合规风险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防范和控制。第三,应该强化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把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纳入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的业务流程中预算编制、上报、批复,依靠预算对国有企业的日常业务和经营管理进行约束优化,进而起到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确保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实现的目的。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依靠信息化手段是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手段,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应该注重建立了统一完善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为国有企业内部决策提供准确完善的财务信息。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模块设计方面,应该注意设计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物资管理等功能模块,尽可能地与财务信息系统高度集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建立完善国有企业ERP管理信息系统,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数据及时归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尤其是按照相应的业务流程和规范生成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国有企業的数据库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分析,并融合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对具体的预算控制项目和预算控制标准进行动态管控,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效率。
(四)强化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管理。防范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执行不力的问题,应该注重拓展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综合运用调查了解、查看账簿、翻阅凭证、计算分析等方法,对国有企业的经济合同、物资采购和投资项目强化审计力度,重点是侧重对国有企业的预算执行、内部控制、专项资金、资产管理等加强专项审计,把对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与信息反馈作为服务企业管理决策的切入点,及时发现和反映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准确的提出审计建议。
四、结语
改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内部控制信息化、内部审计监督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者单位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北京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