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洁
摘要: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对高中数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数学,而在教育的不断改革之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搭建。本文从分析数学思维能力对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着手,探求如何在高中数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实践研究
前言: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利用数学来思考和解答问题,是新时期高中教育改革对数学学科所提出的教育要求。学生在数学思维的锻炼过程中,能将过去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浅层数学知识进行内化,进而增强对数学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分析,使得理性的认识超越感性认识对自己的影响。
1数学思维能力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高中数学几乎是高中学习的难点所在,多数学生都为自己数学能力的提升费尽心思,但始终不能看到起色,这主要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关,正所谓为“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数学题目的千变万化,但都有它所遵循的逻辑轨道,如果学生能重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就可以发现这条轨道,从而使得自己的数学理解力得到强化。
1.2符合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当今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仅是要求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而在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数学思维的形成对智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合理的均衡自己各种技能的学习,使自己的综合水平得到不断的发展。
1.3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许多高端的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中国的发展不缺少人力,而是珍视人才。学生努力搭建自己的数学思维,也是为了顺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知,紧跟时代发展的前列,将自己塑造为思想先进、能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的中高级人才。
2在高中数学中提升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1以问题探究为切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形成简单概括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问题就是一切思维拓展的根源所在,但是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将得到结果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目的不过是希望学生能类比教师的演绎过程,从而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这本身就违背了学生正常的逻辑思维习惯,十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搭建,因此要改变现阶段的授课方式,从问题为切口,来领学生一起来探究,而不是让学生坐享其成。例如在新课标中学习初等函数时,教师不能直接将公式罗列给学生,而是先带领学生复习初中函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向学生抛出“光线透过一块玻璃板,强度就减弱十分之一,如果要让光线强度下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以下,则需要多少块玻璃板”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索,进而展开初等函数的面纱。这就是正常的数学思维的习惯,学生会从问题中激发出自己想要探究的欲望,进而随着教师的脚步一点点深入,在不断的探究中就会熟悉数学思维的过程。
2.2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课堂环境的形成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学生整日沉浸在教师的“一言堂”中,不主动地去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那么学生根本就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即便是在学习也是重复教师的指示,不能做到灵活地变通。因此,教学环境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十分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灌输,也应对课堂的设计有明确的把握,始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先,进而才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例如学生在学习算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算法的流程图展示,让学生熟悉算法的主要过程,然后再邀请同学提出如“判断某位同学是男是女”的有趣问题,引发学生哄笑,学生就会开动脑筋编写自己认为的有趣算法,进而灵活的掌握算法的使用。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在有趣的教学环境下被激发,学生因为数学的有趣,而积极地进行思考,从而使自己的智力得到提高。
2.3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数学学习不仅在于数学的深度,也在于数学的知识的庞杂,而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反复的练习,在练习和出错中得到启发,进而学习总结和反思经验,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实际上数学问题都有共同之处,学生在不斷地总结与反思中会认识到一种潜在的规律,及时有些题型学生并未见过,但也能遵循一定的规律得到答案,这就是数学直觉。数学直觉的形成就是数学思维锻炼的结果,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数学的直觉也会越准确…。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督促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不能过于急切地想获得新知,而将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丢弃,尤其是对大部分知识也将,一次有效的反思和总结会远远的超过无数次的练习,在不断地总结中培养自己的数学直觉,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数学思维的发展。
结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时代发展对高中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问题探究、课堂环境设计和总结与反思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适应现代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