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慧 田文君 孙旭
[摘 要] 三级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设置是成果导向课程开发的起点。以解析核心能力内涵为基础,阐释学校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三者的关系,从而引领课程开发、课程调整及课程评鉴。
[关 键 词] 成果导向;培养目标;核心能力;能力指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005-01
解释和辨析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内涵是设置三级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基础和前提。
一、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内涵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具体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殊要求,是对毕业生在毕业后3至5年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1]。
培养目标的确立要以教育目的为依据,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培养目标必须通过教学目标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是在学校培养目标之下,对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和结果预期。
(二)核心能力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的核心能力即毕业时的学习成果,是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助力学生取得专业成就的重要能力,是学生未来获得成功所必备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整体行动能力,是个人在不同学习或工作场景以及职业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
(三)能力指标
能力指标又称绩效标准,也称毕业要求(毕业能力)指标点。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标准指的是用来判定技术或成果优劣的根据。能力指标是对核心能力逐条分解、细化,使核心能力成为若干更为具体、更易落实、更具可测性的指标,是考量核心能力实现程度的绩效标准。能力指标是从核心能力延伸而出的各项具体指标,其明确指出达到该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借以反映学生学习成效,并减少对学生预期学习成果的歧義,有助于拟定授课策略与评量程序。能力指标实际上是为毕业生搭建了一个能力结构,而这个能力结构的实现要依托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关系
培养目标是学校制定的毕业生可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核心能力则是当学生完成学校课程之后,预期学生可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反映的是对学生的一般期望;能力指标关注于学院和专业的特定预期结果,是学生在学院和专业修习完成后应能够表现的具体行动。当培养目标确定后,应依据培养目标确定核心能力,再依据核心能力確定能力指标。三者的关系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比较。
(一)具体性的程度[2]
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三者之间是金字塔式的层级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决定关系,反过来又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覆盖和支撑。培养目标是确定核心能力的依据,而核心能力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核心能力决定能力指标,能力指标是对核心能力的延伸和覆盖。
(二)外部需求的作用
在确定培养目标、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时需要参酌政府要求、行企需求、校友期望、学校定位和学生发展等五个向度,其中培养目标主要由政府要求、行企需求和校友期望三个外部需求决定;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主要由学校定位和学生个人发展两个内部需求决定。
(三)测量的对象与类型
培养目标的评量主要以校友为对象,属于间接测量。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评量以学生为对象,属于直接测量。但核心能力的评量多采用档案检视、核心能力量表、观察评量表等方式,能力指标评量采用纸笔测验、口语评量、实作评量等多元化评量方式。
(四)资料搜集的周期
培养目标的资料搜集以每三年为一个周期,但应根据学院和专业发展与教育法规的变革速度进行适当调整。核心能力的资料搜集以每六年为一个周期,每项核心能力资料应定期予以持续搜集。能力指标资料搜集应在学生学习期间内完成且要随学生课程学习进程予以持续搜集。
参考文献:
[1]李坤崇.大学课程发展与学习成效评量[M].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1:95.
[2]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