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海
【摘要】人文素质是人才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人才的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目前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存在很多缺欠,本文从在校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出发,利用先秦诸子散文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着重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先秦诸子散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校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实施策略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先秦诸子;人文精神;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064-01
在人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先秦诸子散文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散文的形式承载着哲学的内容,不是一般的文学散文。关注人的教育,培养高尚的人格,其价值取向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包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一、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人文精神
先秦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从西周“礼乐文化”的兴盛,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兴起,其思想闪耀着几千年的历史光辉。先秦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阐述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看法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出现于中华民族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大潮中。当时的知识分子摆脱神学的、传统的束缚,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创造力。百家争鸣、处士横议。儒、道、墨、法诸家淋漓尽致地阐发各自对宇宙、社会、人生、政治、经济、道德、人性等各种问题的理论观点,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主要归纳如下:
1.以人为本的人道观
人文精神首先开始于对人的肯定和尊重,肯定人在自然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并以此为中心,解释一切问题。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的产生是伴随着“民”学思想的发展而产生的。《尚书·皋陶谟》中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周人因此形成了“敬德保民”的思想。
2.趨善制恶的人性观
先秦诸子在关注“人类”的同时,伴随着对“人”的本性的深入探讨,产生了极其丰富的“人性”学说,大体可以概括为趋善制恶的人性观。人性问题的讨论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早在《诗经》、《左传》等著作中,就曾涉及过有关“性”的概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虽然没有系统地探讨人性问题,但他从“仁者,人也”(《中庸·二十》)出发,肯定“人”是一种具有道德属性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类”,其性仁、其情仁、其行仁,最终达到“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的理想境界。
3.贵和尚中的和谐观
“和”即“和谐”,它强调的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在制约和协调中达到理解的平衡状态,并产生新的矛盾统一体。它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并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指南。“中”即“中庸”,它强调的是不偏不倚、合理适度的持中、折中、调和之义。“尚中”是取中,取中是为了求得平衡、协调。
二、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
1.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切教育改革的先导。人文教育观念的确立对人文教育的实践起着先导作用,只有认识到位才能真正搞好人文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往的文言文(包括先秦诸子散文)教学,课堂上只有实词虚词,只有句法章法,只有文章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少有语言美、思想美、艺术美、人文美的鉴赏和评价。语文教学成了“字词教学”,教师把优美的选文分解成了枯燥乏味的字词堆砌,学生无法体会出课文中蕴涵着的整体美感。固然字词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础,但是,字词只是一个载体,富有生命力的还是在此基础上充实进去的思想。打个比方,我们在讲授庄子的《逍遥游》时,如若只是疏通一下字词,对庄子在此篇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哲理不加分析的话,学生上完这一课之后所获取的仅仅只是一堆散架的“骨头”。到最后,庄子那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只会让学生感到是一头雾水。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把先秦诸子散文甚至不光是先秦诸子散文教成真正的文学课,淡化语文的“工具性”,强调“人文性”。
2.创设人文环境
古代文学课教学要体现人文精神,应该做到“知情意”的和谐统一。为此,必须在古代文学课的教学中创设人文环境,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并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既使学生具有美的情操,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浓郁的人文环境会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班级环境的建设
在我授课的班级,我要求学生在教室的布置上增加人文景观,比如在墙面上悬挂名人的画像、格言等。一个性格暴躁的人在温和敦厚的教育大师孔子的画像前也会平静下来,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天都警示着学生思考做人的准则。各班的墙报、班刊、班训的建设上,也强调以传递和张扬人文精神为目标,充分发挥环境对育人的潜在作用,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改造他们的内心世界。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开展各种人文主题活动,如定期举行人文艺术节来张扬人文精神,在艺术节上,学生们通过朗诵、课本剧、歌曲、小品等形式,将先秦诸子散文的一些经典篇目或寓言故事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启迪学生智慧,激发他们学习诸子散文的兴趣,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开展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庄子、庄子的时代、庄子的哲学、庄子学说的现实意义;组织辩论活动,讨论孔子的政治体系与时代关系,讨论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地位,组织学生观看了《百家讲坛》中于丹教授讲的“《论语》心得”后,讨论《论语》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等等。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自觉地站在人文教育的前沿,把人文教育的开展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结合起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做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资料:
[1]彭三红.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
[2]康祥.《先秦诸子选读》与中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范冬梅.诸子散文教学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7.
身份证号:13242519760802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