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人民医院(457600)李琳
宫颈癌,人体最常见的癌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近来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临床,并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入选标准是:肿瘤直径≥5cm;年龄范围是30~68岁,无其他重大疾病,无药物相互作用;签署实验同意书。其中实验组年龄平均(42.3±1.7)岁,肿瘤直径5~6cm,平均5.7cm;对照组平均年龄(45.2±2.2)岁,肿瘤直径5~7cm,平均5.8cm。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均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均在正常范围内[1]。两组患者其他和实验无关的资料差异没有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化疗方案为子宫双侧动脉介入并栓塞,然后使用紫杉醇联合卡铂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为静脉用药使用PICC置管全身化疗,然后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进行新辅助化疗[2]。实验组具体操作为: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技术插入5F导管用于进行插管和子宫造影,造影后于子宫双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即紫杉醇(每平方米130~170mg)、卡铂(AUC=6),为了防止产生过敏,在治疗前12小时左右需要口服10mg的地塞米松,在灌注紫杉醇之前半小时,肌肉注射40mg苯海拉明,静脉推注20mg,同时静脉注射400mg西咪替丁。灌注后子宫双侧动脉使用明胶海绵条栓塞。每21天重复1次操作,坚持3个周期。对照组具体操作: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进行辅助化疗,伊立替康(每平方米130mg),卡铂(AUC=6),实验注意在静脉注射伊立替康和卡铂之前需要肌肉注射阿托品以预防胆碱能综合征[3]。治疗周期同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胆碱能综合征以及其他胃肠道不适,如若出现以上症状立刻停止用药。
1.3 疗效观察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评价指标:完全缓解:阴道停止流血、排液,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伴、下腹坠胀感及疼痛等并发症消失;部分缓解:阴道排液量、流血量减少,并发症部分消失或好转;暂无缓解:阴道流血及排液量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4]。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意义即P>0.05。详见附表1。
2.2 不良反应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良反应,其中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腹泻,腹痛等)、骨髓抑制反应以及对肝功能造成一定损害。不良反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2。
宫颈癌,发病率比较高。但是目前对宫颈癌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可能和早婚,早育,经期卫生差,多产及性生活紊乱有关。病变的原因主要是通过皮肤黏膜的感染[5]。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摄入尼古丁过多,经常服用避孕药等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附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
附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宫颈癌在临床上可采用手术切除子宫治疗,放、化疗治疗,中医治疗等不同方法。本研究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动脉介入和静脉治疗,然后联合紫杉醇或伊立替康和卡铂治疗。紫杉醇的作用是破坏微管和微管蛋白之间的动态平衡,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从而导致微管束的排列异常,使细胞在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6]。卡铂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为广谱抗肿瘤药,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采用动脉介入可直达病变部位,没有首过消除反应,用药后立即起效,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静脉给药,主要适用于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吸收后分布于全身体液,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较高,易进入脑脊液内,主要在肝代谢灭活,半衰期较短[7]。临床治疗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和胃肠道毒性,骨髓抑制最为突出,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主要是口腔炎、胃炎、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少数患者会出现肝损伤。
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实验组为动脉介入,先实施术前化疗即子宫双侧动脉介入并栓塞,然后使用紫杉醇联合卡铂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静脉用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实施术前化疗,然后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进行新辅助化疗。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宫颈癌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最适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