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企业

2017-10-18 14:46安小琳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14期
关键词:社会和谐构建

安小琳

摘要 本文通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的引述,论述了国有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构建“和谐企业”处理好的主要关系,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企业”应当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构建 和谐 企业 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一、国有企业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

“和”者,人人有饭吃,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人人能说话,相合也,有协调顺和之意。“和谐企业”,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它应该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效益,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对国有企业来讲,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企业”,对其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构建“和谐企业”是国有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人手。作为对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国有企业,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二是构建“和谐企业”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国有企业构建“和谐企业”应正确处理好的主要关系

“和谐企业”中的“和谐”涉及到企业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所谓“内部和谐”主要是企业内上下级单位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和谐;企业与职工的和谐,职工与职工的和谐等。

正确处理好企业内上下级单位及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与要素和谐,首先是要促进企业内上下级单位及各职能部门之间和谐。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一些企业中仍然还存在着结构不完善、各利益主体责权利关系不明确等问题。由此,促进企业内上下级单位之间和谐,就是要提高认识,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企业内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其次是企业内各职能部门之间也要协调合作,和睦相处。不同部门之间只是职责分工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促进企业发展。

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的关系。“企”字无人则止。国有企业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与职工和谐是根本。职工既是和谐企业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只有企业与职工和谐了,企业构建其他方面的和谐才有了根基和依托。而要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倾听职工的心声,尊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其次是要关爱职工,不断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第三是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争做知识型员工等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营造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工作环境。同时,要积极为职工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促进职工之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在企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因此,企业在营造自身“小环境”的和谐氛围时,还应该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大环境”相和谐。一个企业不能只看它赢利大小、利税多少这样的“经济表现”,更要看它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社会公益心这样的“社会表现”。只有“两个表现”都达标了,企业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实现长久发展。对国有企业来讲,处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家和万事兴”、“万事和为贵”。构建一個真正的和谐企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愿望。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个人、企业、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谐企业”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必然能够达到。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和谐构建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