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良,林亚弟
深圳市龙华新区卫生监督所,广东深圳 518110
吸烟对慢性多共病进展的影响
周裕良,林亚弟
深圳市龙华新区卫生监督所,广东深圳 518110
目的研究吸烟与慢性多共病的关系,分析吸烟对慢性多共病进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烟组患第一种慢性病到第二种慢性病平均间隔时间为7.59年,从不吸烟组平均时间为9.5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7,P=0.001)。不吸烟人群患第一种慢性病与第二种慢性病之间间隔时间的生存曲线高于吸烟人群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吸烟人群发生第二种慢性病的风险是从不吸烟人群的1.2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吸烟加快慢性多共病的进展,吸烟人群发生第二种慢性病的风险是从不吸烟人群的1.20倍,应加强控烟教育。
吸烟;慢性多共病;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
目前我国慢性病的发病趋势越来越研究,其中吸烟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是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也为更好地开展戒烟的健康教育活动,降低慢性病发病趋势提供依据。因此该项研究主要是针对吸烟对慢性多共病的影响。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追访问卷数据,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全国45岁以上老年人18 612名进行调查。该研究选取其中患有慢性多共病的持续吸烟与从不吸烟人群为研究对象,共4 451例,占23.7%。
将收回的问卷进行质控,剔除无效问卷。用Epidata软件将有效问卷的信息进行录用。
通过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采取方差分析、生存分析以及回归分析,规定涉及的显著性检验皆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吸烟组平均发病间隔时间为7.59年,从不吸烟组平均发病间隔时间为9.5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7,P=0.001)。 见表 1。
为了解吸烟行为对慢性多共病患者患第一种慢性病到患第二种慢性病进程的影响,以慢性病多共病患者患第一种慢性病年龄为观察起点时间,患第二种慢性病年龄为观察终点时间,以是否吸烟为因子,绘制K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见图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结果显示:从不吸烟人群的生存曲线比吸烟人群高,这说明相对于吸烟人群,从不吸烟人群的生存时间更长,即吸烟行为会加快第二种慢性病发生。对两组结果进行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存曲线有差别,从不吸烟人群生存曲线高于吸烟人群。见表2。
表2 吸烟人群与从不吸烟人群生存率曲线检验
建立COX风险回归模型,由表3可知,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在α=0.05的水准上,年龄、婚姻状况、吸烟3个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因素分析中,RR=0.98,P<0.001,年龄每提升一个等级是上一级发生第两种慢性多共病风险的0.98倍,说明年龄是慢性多共病进展的保护因素;婚姻状况影响慢性多共病进程,丧偶人群发生第二种慢性病的风险是已婚人群的1.17倍(P=0.001),说明丧偶人群慢性多共病进展较快。吸烟影响慢性多共病的进程,吸烟人群发生第二种慢性病的风险是从不吸烟人群的1.20倍(P=0.01),说明吸烟是慢性多共病进程的危险因素。
表3 慢性多共病患者第一种慢性病到第二种慢性病间隔时间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图1 吸烟人群与从不吸烟人群Kaplan-Meier生存曲线
该次研究对生存曲线的估计用的是Kaplan-Meier法,Kaplan-Meier法适用于仅含个体生存时间的大样本或小样本资料,且KM法绘制两组生存曲线较直观。不吸烟人群患第一种慢性病与第二种慢性病之间间隔时间的生存曲线高于吸烟人群的生存曲线,从不吸烟人群平均生存时间高于吸烟人群,经Log-Rang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证实,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不合理膳食、吸烟、有害饮酒及身体活动不足等行为危险因素有关,其中吸烟和被动吸烟导致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增加[1]。吸烟是高血压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并存在显著的脊梁效应关系[2]。吸烟是发生COPD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吸烟不是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吸烟的必然结果,80%~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于吸烟人群,吸烟人群中约15%~20%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病[3]。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和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证明,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 26倍[4]。可见吸烟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会加快慢性病的发生,所以对慢性多共病进程可能有一定影响。
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可在多种因素共存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各因素对患者的影响,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混杂因素,充分利用了所提供的资料信息,在分析时可获得比较可靠、符合实际的结论[5]。该次调查中,排除了干扰因素影响之后,吸烟是慢性多共病进程的危险因素,吸烟影响慢性多共病的进程,吸烟人群发生第二种慢性病的风险是从不吸烟人群的1.20倍。一般认为,老年人更容易患慢性病。相关研究表明年龄结构与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改变密切相关,年龄越大患慢性病的危险性越大[6]。该次调查当中,年龄是慢性多共病进程的保护因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衰弱,单一的疾病种类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很多疾病间都存在相似的危险因素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所以老年人为慢性多共病的高发人群。该次研究中可能由于调查人群都是慢性多共病患者,本身体质较差,且事件起点是患第一种慢性病的时间,所以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据钱军臣等人[8]研究,中国大多数慢性病的突发增长期在50~59岁,同时非老龄化因素导致患病率变化作用很明显。所以年龄在其他非年龄因素的干扰下,可能成为保护因素。同时随着年龄增大,死亡的概率增大,可能由于幸存者偏倚导致年龄成为保护因素。丧偶人群发生第二种慢性病的风险是已婚人群的1.17倍。有配偶的老年人患病率低,健康状况较好,婚姻可以通过配偶的监督以及所增加的社会支持来影响社会、心理和物质环境,从而传递有益健康的信息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其健康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资源[9]。有配偶的老年人,在生活、饮食、运动、睡眠、疾病预防、及时就诊、治疗用药依从性、心理支持等健康管理行为上相互监督、相互扶持,积极预防与控制慢病的发生;丧偶中老年人则失去配偶的物质与情感支持,获取健康信息途径有限,对于慢病的预防、发现、治疗等存在误区,各种慢病潜在危险因素聚集,加快慢性多共病的发生。
该文通过Kaplan-Meier法和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吸烟加快慢性多共病的进展,吸烟人群发生第二种慢性病的风险是从不吸烟人群的1.20倍。在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背景下,我国烟民不减反增。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为阻止慢性病向慢性多共病进展,提出几点建议:①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应从各方面了解慢性多共病的危险因素并尽早戒烟;②社区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动,应强调吸烟烟与慢性多共病的联系,强调吸烟加快慢性多共病进展;③开展控烟活动时,重点关注中老年活动场所,重点关注慢性病人群。
[1]杨天,倪文庆.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吸烟行为现状及所致健康危害认知情况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2016(5):487-490.
[2]向全永,潘晓群,吕淑荣,等.吸烟与高血压相关关系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1129-1131.
[3]Pilette C,Godding V,Kiss R,et al.Am Re-spir[J].Cirt Care Med,2001,163(l):185-194.
[4]刘雪娜.吸烟与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14):60-61.
[5]张合林,孟宪利,何明,等.Cox模型在肿瘤生存资料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2):93-95.
[6]李玉静.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5.
[7]邹霞,林爱华.高血压糖尿病人群应对方式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1):53-56.
[8]钱军程,陈育德,徐玲,等.中国老年人口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变化与突发增长的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3):70-74.
[9]刘恒,巢健茜,杨迎春,等.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程度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A):1161-1163.
论文写作技巧——摘要
1.摘要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2.研究性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一般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
3.综述类文章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综述时所选择的研究数目及这些研究是如何选择的、提炼数据的规则及这些规则是如何应用的、数据综合的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4.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5.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等,除了公知公认者外,首次出现时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号中注明原文。
6.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
7.中文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姓名下方,英文摘要(含英文题名、汉语拼音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可置于中文摘要的下方。
R197
A
1672-5654(2017)09(b)-0020-03
2017-06-17)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6.020
周裕良(1994-),男,广东五华人,本科,初级医师,主要从事医疗卫生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