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 要: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推进,还关系到学生自身的人文修养。但是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问题。文章从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两方面,研究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史料;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7-0038-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历史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文章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探讨,以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要求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不仅仅要站在高考的角度去解析与教授历史课程,还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了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1)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指的是将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与分析的观念,这也是历史这一学科的突出特征。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于特定事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很多现在人们看来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放到发生时的时间与空间的背景下去观察分析,也就变得很好理解了。这一观念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对于特定的事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只从当前的时空出发,还应该去了解事件发生时的各种背景。
(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指的是通过对当前所搜集的史料进行观察与分析,判断出史料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在对有价值的史料进行辨析整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的本相。史料是人们了解历史真实情况的重要途径,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要了解史料的各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史料,通过对这些史料的观察与研究,分析出史料的真假。但同时也应该注意,不是所有真实的史料都能还原历史,还应该对史料作者的真实意图进行探究,从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3)历史理解。历史理解不单单是对于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而是在史事叙述的基础上,对史事形成理性认识与情感取向。历史理解要求人们要根据史料的记载把特定的史事放到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去理解与认识,没有史料记载的部分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去完善还原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事件保持尊重和理解的客观态度,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认识去篡改史实。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人們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特理解。历史解释是把史料作为解释的依据,在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去认识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从而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形成的分析结果与价值意义。要想更好地理解历史解释,就要区分历史解释和历史叙述以及历史史料的不同,历史解释绝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还原,而是在清楚理智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所形成的不完全相同的主观认识。对于历史的解释不是单一的,每个人都可以对史事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进而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二、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以前为了应付考试,学校的教育只注重试卷成绩,而没有开展素质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容易形成自私、狭隘、追名逐利的心态,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国家的长期发展带来了隐患。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1)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历史教材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历史教材了解历史信息,学习相关知识,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教授历史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历史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2)转变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独立探究历史问题,客观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开展历史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学习我国历史文明的进程,从历史中吸取养分。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02).
[2]姚锦祥.评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J].历史教学,2005(03).
[3]李艳.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