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

2017-10-17 01:22姚洁王伟力
高教探索 2017年9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雨课堂智能手机

姚洁 王伟力

摘要:移动即时通讯技术和智能手机、新媒体的发展,促使当前大学生的移动学习进入一个新台阶,为高校教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机遇。针对传统授课中存在的教学课时少、课堂内容多、大课堂学生人数多、师生缺乏互动等问题,本研究借助即时通信工具(微信)及清华“学堂在线”的“雨课堂”软件,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对高校传统授课与“雨课堂”在线教学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实践研究,并利用协方差分析及问卷调查等方法探讨了所取得的初步教学成效,旨在为本领域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即时通讯工具;智能手机;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

近年来,新的移动技术革命、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特别是新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与更新,当代在校大学生更加倾向于使用微博、微信等移动即时通讯(Mobile instant messaging,MIM)應用程序,实现高时效、高精准、多样化的信息交流。[1]特别是MIM 应用程序具有随时随地可使用的性质和特殊功能,在创造有效环境来支持教学和学习方面是很有潜力的,移动学习模式必将成为“数字一代”大学生一种可行的学习方式。[2]如何有效实现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深度融合,在高等院校中开展教学工作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部分学者最初局限于基础文本信息交换,探讨手机短信通讯工具在语言学习教学中的应用。[3]随着通讯系统的更新换代,现代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IM)应用程序可对多媒体数据和超链接进行支持,使高校教学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变得更容易。[4]IM工具开始允许群组间交流,有助于建立更密切的社会网络环境,支持其进行同步的讨论活动。[5]Quan-Haase 等研究者的调查显示,IM用户多是大学生,学生如何使用IM和将IM 怎样纳入其社会和学术生活等方面已经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6]MIM工具作为当今主流的IM服务方式,其免费交换信息、图像和视频短片的特性优势,随时可用的服务在连续的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环境下极为适用。Rambe和Bere也指出MIM在学术方面的应用潜力,并指出智能手机在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7]Simon So基于课程“数据库原理”教学,对大学生进行WhatsApp移动学习过程进行了教学实验,证实MIM工具支持的课堂模式能极大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零碎的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8]

微信作为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MIM应用程序,目前已经拥有超过8亿人的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国内学者对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微信等MIM工具为未来教学提供的机遇。[9]蒋志辉等对微信学习环境进行分析并汲取优势,提出构建了基于微信的“多终端互动探究”学习模式,完成相关验证[10]。范文翔等提出一种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模式[11],潘炳超在高等教学中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实证研究[12]。徐梅丹等构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最终使得教学绩效得以提高[12]。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推出的“雨课堂”全新教育模式,通过使用微信实现教师推送教学内容,实时答题,与学生多屏互动等功能,将学生课前-教师课上-学生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了全新的体验,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

“雨课堂”教学模式对许多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未知领域,本研究旨在填补国内在这一方面空白,通过使用雨课堂辅助传统的面授教学,扩展和加强在课堂上学到的概念,提供让学生与老师随时随地沟通交流渠道。本文主要分析两个问题:(1)参与者通过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可利用自由时间与教师进行主动性沟通,是否能有效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白,改进学习成绩?(2)参与者如何评价雨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一、研究方法

“雨课堂”软件在PowerPoint中是以插件形式存在的,并且实现了PowerPoint与微信的完美融合。安装成功后如图1所示,“雨课堂”提供微信扫描建立班级、新建微信手机课件等功能。通过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建立一个班级,然后将视频、语音、习题的幻灯片快速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在课堂上,课件会逐页通过手机发送给学生,学生如果针对哪一页有疑问,可以暂停慢慢消化,也可以随时进行标记,用以课后复习巩固。而这些数据,都能够立刻显示在教师手机上,教师可以在手机上随时了解当前学生的预习情况。

鉴于学生都有智能手机,且绝大多数学生常用微信并愿意尝试微信支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本研究依托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授课过程中,实施“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完成教学活动与资源的组织[13],其次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下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雨课堂”教学活动与资源组织

本文中微信“雨课堂”平台支持下的教学活动通过与传统课堂教学相配合,针对“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每一个环节,实现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训练、课程平时考核与课程试卷测验全过程的师生沟通与及时反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课前准备

(1)构建“雨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先对“雨课堂”微信公众平台账号进行关注,进入我的课程界面,填写好姓名、学校、身份等基本信息,直接点击“我要开课”(首次是“开课”)创建新的课程和班级(图2)。创建成功的班级生成专属二维码及邀请码,可以通过邮件、微信群等各种方式将二维码(或邀请码)告知学生,学生可扫码(或输入邀请码)加入班级。

图2创建课程与班级界面

(2)遵循“雨课堂”手机课件要求,重新制作适配手机的PPT等学习资源(图3)。按照课前思考、学习目标、学习指南、难重点和知识点五个模块,对课前预习内容进行加工凝练,推送到学生手机。该学习模式使用雨课堂编辑教材配套课件,PPT自身所有功能全部都可以使用,可以采用公式、图形图表等多种内容,必要时在“雨课堂”软件的帮助下对相应课件页可添加语音、图片、动画或MOOC视频,进行多方位讲解,逐页发送到学生端。endprint

(3)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关键词自动回复”和“消息自动回复”功能,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为方便学生快捷地获取所需学习资源,把准备好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自测习题及答案、实训教程、网络编程等材料按类别添加到微信高级功能的“关键词自动回复”和“消息自动回复”模块,便于学生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资源。

2.课堂教学

(1)实时问答互动,学生难点反馈

通过“雨课堂”软件教师可以在电脑桌面端“开启雨课堂授课”,同时学生手机端收到实时推送消息提示(图4),阅读全文开始上课。阅览课间时,学生可利用每页课件的“收藏”和“不懂”按钮,把课程中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记,教师会收到匿名“不懂”数据的反馈,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并进行重点讲解。

(2)小组讨论。

教师在课间幻灯片放映时,通过打开“弹幕”功能可以随时看到学生的观点及想法。“雨课堂”软件的弹幕功能,使得学生手机端实时接受到“老师已打开弹幕”消息提示,使用简短的语言参与课堂互动,加入到课堂的小组讨论中。实践中可以看出弹幕功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因为课前推送能够让所有学生对讨论有所准备,提升学生在讨论中的主动性。

(3)发布课堂试卷,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通过发布课题试卷功能(目前主要支持单选题和多选题),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完成相应的操作及应用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堂课知识点的掌握及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情况,帮助教师本人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尽可能合理的方式去适应自己所面对的全班学生。

3.课后复习

借助“雨课堂”软件,教师将课后作业试题推送到手机端,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时快速地调整教学重点。

(二)“雨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与讨论

学期末,本文首先分析实验对象的学习成绩,其次通过設计问卷,从参与者角度调查“雨课堂”的学习效果,验证其教学有效性。

1.期末成绩分析

为分析应用微信“雨课堂”对学习干预的效果,进一步探究其与传统教学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分别对参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01和02班(01班60人采用雨课堂、02班58人采用传统教学)期末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01班“雨课堂”期末成绩分数用FSV_01表示,02班期末成绩分数用FSV_02表示。考虑到两个班学生基础知识好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已知的主要专业课成绩(01班、02班成绩分别用ASV_01、ASV_2表示)完成相应分析。

两个班已有知识和期末后成绩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如表1所示。两个班基础知识分数相似,期末成绩01班比02班得分高,表明01班雨课堂参与者成绩优于对照组。

为进一步比较应用雨课堂对学习干预的效果,以已知成绩作为协变量,对各班期末成绩进行单向协方差分析。从Shapiro-Wilk分析来看,所有成绩数据均不显著(p>0.05),服从正态分布。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效果不显著,p=0.329> 0.05,表明各组方差相等,满足方差齐性假设。对ASV_01和FSV_01进行相关性分析,r=0.473,p=0.005<0.05,可见两个变量是合理相关的,相关性不是很高。对两个班已知成绩ASV_01和ASV_0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0.317,p=0.946>0.05,说明两个班基础知识没有显著差异。对02班已知成绩ASV_02和期末成绩FSV_02进行回归斜率分析,f=0.93,p=0.318>0.05,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

对01班“雨课堂”参与者的ASV_01和FSV_01成绩进行回归斜率分析,f=6.058,p=0.032<0.05,表明有显著差异。对两个班期末成绩进行均值计算和配对样本T检验(表2),01班“雨课堂”开展后期末成绩均值及边际均值(以已知成绩为协变量),大于02班传统教学期末成绩均值及边际均值,说明“雨课堂”开展后学生成绩有较为显著的提高。该结果充分说明应用“雨课堂”来支持教学的方法,对教学和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学期末,要求“参与雨课堂学习”的学生通过微信在线填写问卷60份(预处理后55份有效),了解学生对微信“雨课堂”的评价。考虑到微信与WhatsApp功能的相似性,问卷设计思路主要参考Simon So提出的WATLQ模型,测试项如表2所示。

问卷结果进行逐项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对于主体部分(Q1至Q11)来说,经SPSS计算Cronbachs Alpha系数为α=0.829,表明问卷各项指标内部一致性比较高,问卷调查“雨课堂”的应用效果可信度非常理想。

利用SPSS 对问卷效度分析的结果显示KMO=0.839>0.8,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392.442,自由度为361,显著性概率值P(.sig)=0.000,表示变量间的共有因素较多,较适合做因素分析。

计算主体部分Q1至Q11的均值为4.5至5.83,在六点式李克特量表中,平均值都高于3.0(见表3)。表明,参与者对教师应用“雨课堂”于教学和学习中这一行为有积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二、结论

本研究首先对“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开展以及教学资源的组织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探讨了教学的干预以及对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面对面教学的支持。通过对采用不同方式教学的两个班级开始课程前后的成绩进行测试,以课程前成绩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表明,“雨课堂”在教学课程中的干预,期末成绩有显著提高,说明“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对此课题的知识。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了“雨课堂”应用于教学和学习时,学生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如何。在课程结束时,“雨课堂”参与者需要在线填写相应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认为一般情况下应用“雨课堂”于教学和学习被受好评,“雨课堂”可以带来新的学习机会,还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促进有效的沟通,形成每组多达50名成员的讨论组。“雨课堂”支持多媒体内容和在记录中保存记录的特殊功能,帮助学习者快速方便地阅读内容,还可以对正式和非正式学习进行补充、允许相关反馈。endprint

总之,在教学与学习中使用“雨课堂”软件,能够提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参与者对该软件在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表现出积极的反应,有助于探索MIM工具在高等教育课程及在线学习中的有效性。

但研究过程也发现几个限制性因素。首先,教师通过“雨课堂”这一软件来补充传统课堂的教学,需要花费很大精力的,如果参与者学习的提升是微小的,那么这些努力的成果可能不是有效的。其次,有学生认为在非工作时间与老师互动、接收教目和题材干涉到教师和学生的私人生活。第三,手机屏幕大小、单手指互动、互联网速度和电池能量等额外因素是利用“雨课堂”学习无法克服的问题。微信支持的“雨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要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示范和参考,还需要在科技进步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8]Simon So.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Suppor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6(31):32-42.

[2][9]刘爱军,刘竹清,褚昭昂.移动学习的接受度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3(4):104 -111.

[3]Cavus,N.,& Ibrahim,D.M-learning: An Experiment in Using SMS to Support Learning New English Language Word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9,40(1):78-91.

[4]Farmer,R.Instant Messaging: IM Online! RU[J].Educause Review,2005,40(6):48-62.

[5]Vrocharidou,A.,& Efthymiou,I.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for Social and Academic Purposes: Profiles of Us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Gratification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2,58(1):609-616.

[6]Quan-Haase,A.Instant Messaging on Campus: Use and Integra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Everyday Communication[J].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24(2):105-115.

[7]Rambe,P.,& Bere,A.Using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to Leverage Learner Participation and Transform Pedagogy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3,44(4):544-561.

[10]蒋志辉,赵呈领,李红霞.基于微信的“多终端互动探究”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6(6):46-54.

[11]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90-97.

[12]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13]徐梅丹,兰国帅,张一春,等.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5(4):36-42.

(责任编辑赖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模式雨课堂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民航基础知识》课程SPOC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创新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
试论混合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