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红峰
(广东省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欧阳红峰
(广东省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成功的自主学习教学干预,解决的是学生的“乐学”和“会学”两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乐学”数学;教会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数学.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有效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自学,尤其是无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成功的自主学习教学干预,实际上解决的是学生的“乐学”和“会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如何让山区农村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学”和“会学”,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通过进行《山区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得到以下有效策略.
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自主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传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没有创造力.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课题组教师除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外,更重要的是阅读《课堂环境与自主学习》等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次,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潜能,我们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的基本教学顺序,变“先讲后学”为“先学后讲”.在课堂教学中,先由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然后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重点讲解学生通过自学不能掌握的内容.恰当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练”的作用,将教与学有机结合,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实施了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数学.
制定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是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前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决定着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方向,具有导向、评价、激励和调节作用.过高、过大的目标,学生通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结果是适得其反.过低、过小的目标,学生只需稍加思索,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达成,上、中层学生因为目标不具有吸引力而精力分散,出现“吃不饱”“不想吃”的现象,结果是事与愿违.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会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结果失去了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
案例1:笔者在讲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4.8图形的位似”第一课时,把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经历位似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以及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并且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以积极进取的思想探究数学学科知识,体会本节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样设定该课教学目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4.8图形的位似”这一内容,给我们展示了丰富的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素材,使我们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但它对后续学习的知识联系不是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以教材的编排为准,概念、性质、应用等让学生容易接受就好,不必拓展和深化,只需用“观察—验证—推理和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即可.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成功的教学应注重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
案例2:在课题展示课“成比例线段”的教学中,实验教师采用了如下的做法引入新课.教师播放了一段利用学生身边的图片制作的手绘短视频,视频的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展示一组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图片(大小不一的两个某中学的校徽,尺寸不一样的教师本人的照片等),引出相似图形;第二部分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两个相似图形的大小?如何把一个图形放大或者缩小?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第三部分则明确研究相似图形的基础是比例线段,并阐述了比例线段的作用.
播放精彩的自制手绘视频引入新课,视频选材源于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且形式新颖别致,短视频的播放,有效地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充满了期待,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视频第三部分的阐述还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比例线段的问题,同时作为章节起始课,使学生对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成功引入新课.
人们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对于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如果学生过多地体验了自主学习的失败,那么学生将会失去继续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新授课中,基于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成功自主探究新知铺设阶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案例3:课题展示课“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教学有很多的亮点,其中一个亮点是,实验教师为学生成功自主探究新知铺设阶梯.该课的学习目标之一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探究30°,45°,60°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由于山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学习有一定的依赖性,为避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因遗忘而导致知识储备不足,同时,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在课前自觉复习并梳理与新课相关的知识点的习惯.实验教师在课前设置了课堂前测,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探究新知所必需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学生铺设了知识储备阶梯;其次,设置3个有效的分解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先由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入手,让学生明确直角三角尺的角的关系和边的关系,并设定较短边长为单位“1”,然后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课堂前测:
如图1,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图1
(2)当∠A=30°,BC=3 cm时,AB=_________;
(3)当∠A=45°,b=5 cm时,a=_______,c=_______.
合作与探究:
(1)标出如图2所示的两块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
图2
(2)若设较短的边为单位“1”,你能分别求出其他各边长吗?在图中标出来.
(3)根据(2)求出的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案例4:在课题展示课“成比例线段”的教学中,为探索成比例线段的概念,实验教师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为了避免问题成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障碍,把教材在格点图中利用勾股定理求不规则四边形的边长,再得到线段的比这一问题背景降低难度,以退为进,从简单、直观的格点矩形入手,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图形(如图3)探究问题则有什么关系?
图3
因为教师是基于农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新知探究,照顾了部分探究能力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了知识的探究与建构,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此外,在推出概念或定理后,设计一些基础性练习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也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并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教都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在方法上给学生数学学习指导.因此,在课题实践中,我们除了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学法指导教学外,还通过开设学法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活动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有机系统,它在进行过程中各环节相互依存,要全面、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必须让学生懂得学习各个环节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我们在各实验学校开设了专题讲座“做学习的主人”,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学会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考试与数学学习),让学生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初步学会预习、听课、复习等环节的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各实验学校还根据实际,有所侧重地选择其中的学习环节进行指导,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学校一,由于实验教师所担任的是九年级的教学工作,因此侧重于在“作业”环节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建立“错题集”,要求学生把平时考试、作业等自己做错的题全部记录在他自己的“错题集”中,把各种错误按类型进行归纳,并附上正确的解答,以便于经常翻看,以避免在以后的作业和考试中,不再犯以前的同类错误.数学是一门规律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会做总结,就能掌握规律,知识就会运用自如,难题也能迎刃而解.为此,实验学校二让学生写数学周记,反思在过去一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之处.实验学校三则让学生写数学章记,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要求学生在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的知识以后,都要进行单元小结.让学生自主对整章的新知识进行整理,对知识的获得过程进行回忆,主动参与知识的复习.通过数学小结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整理,唤起他们对知识生成过程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中学数学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数学概念的学习,数学命题的学习和数学解题的学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法指导中,我们也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解题方法的学习指导.
因为七年级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算数学习,早已经习惯了算术思维,要把学生拉进代数思维,那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从算数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理所应当成为初中数学教学首先要突破的地方.俗话说:不破则不立.两种思维方法之间需要比较、取舍,要鲜明地树立某方面的观点,常常所举例子也比较极端.因此,要让学生树立起采用代数思维解决数学问题这一思想,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而选取一些好问题促使学生认识到代数思维的重要性,进而有所改变,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取了以下三个特例,对七年级学生进行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初中数学问题的学法指导课.
练习1: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问今年父亲、儿子各多少岁?
练习2:如图4,P是线段AB上一点,且PA=M是AB的中点,若PM=3 cm,求AB的长度.
图4
练习3:如图5,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求∠A的度数.
指导学生结合以上三个特例,得到以下结论,学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初中数学问题.
图5
(1)列方程过程的实质是在题目描述的过程中,随便“拉出”一个量,依题意用两种方式表达“它”,中间连接一个“等号”,方程即列成.
(2)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理解题意,写出基本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量;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
解决线段长度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设所要求的线段为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线段的长度;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条线段.例如,线段AM,或者线段AB.
解决求角度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设所要求的角的度数为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角的度数;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度数.例如,△ABC的内角和.
又如,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相对薄弱,我们开展了“我们如何证明”的学法专题讲座,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证题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几何推理能力.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要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动之以情,晓之以法,让学生“乐学”“会学”数学,就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范春林.课堂环境与自主学习[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2017—07—16
欧阳红峰(1977—),女,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课堂教学和解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