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流淌在孩子的心田

2017-10-14 16:35乔丽盼·居马克
魅力中国 2017年23期
关键词:创造力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乔丽盼·居马克

摘要:小学的音乐教育是一门充满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孩子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当中,能够有效准确把握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与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最大程度上使他们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流淌进少儿的心田。本文笔者结合实践教学,将围绕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环节设计的有趣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创新音乐教学内容,提高语言能力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保障等进行有效研究,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为培养音乐人才做好准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游戏;创造力

引言

音乐可以对小学生的审美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开发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很有帮助。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与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养,故此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也不能例外。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且性格不够健全,对其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适当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通过肢体语言与情感的表达等方式来让孩子获取音乐的真谛。音乐作为艺术是需要人们来鉴赏的,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欣赏能力,这将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

一、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主要包括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和欣赏四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和一体化,很少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当小学生有了初步的音乐感受力时,语言也相应得到发展,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有发展空间的可进行创造性歌唱的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创编节奏动作的歌曲《拉拉勾》等,通过自由创作的动作形象和语言形象让孩子自己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小学生的音乐水平适当穿插一些有附点、有节奏的歌曲,如《小蜻蜓》等,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再如,让低年级孩子表演舞蹈《苹果丰收》、律动《请你和我跳个舞》等去感知和理解韵律所表现的感情和意义,而且小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过程中也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意识,从中收获快乐。

二、环节设计的有趣性

将游戏的快乐因素融入到音乐中,让低年级小学生在不知觉中学习音乐。如,学习音乐《猪八戒吃西瓜》时,通过教师引导配合音乐节奏来表现猪八戒吃瓜的各种夸张表情与动作,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欢乐的气氛。再如,《小青蛙》就可以用歌声让低年级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着小青蛙去找害虫。也可以建立小情景剧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孩子们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将童话故事中的角色特点表现出来,滑稽可笑的大灰狼、敦厚善良的大象、活泼好动的小松鼠、聪明善良的小红帽等,通过扮演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达沟通能力。将游戏融入到音乐中,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都能在宽松的氛围下学习、成长。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创新音乐教学内容

古话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也就是说,培養创新型人才应该从娃娃抓起。音乐使人聪明,音乐可以增强人的社交能力,音乐使人具有创造性。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内容不够宽广,即使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想拓展教学内容也会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也很难把改编的作品“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改变的歌曲录制出来,再配上相关的画面,能够有效拓宽音乐教学的资源。例如,时下比较流行的《小苹果》等。很多孩子对这些流行音乐,随意听听就能哼唱起来。教师就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将流行音乐的旋律变成少儿版流行歌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比如,多留意观察学生,选择他们熟悉又喜欢的流行歌曲,待歌曲确定后,从网络中寻找相应的歌曲伴奏,将完整的流行歌曲伴奏导入到录音软件进行剪辑,删除没用的乐段,留下一段适合教学内容的旋律,对其反复创编,这样,一首新的歌曲就做好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听到新的乐曲,既感到熟悉,又觉得有新鲜感。他们也会沉浸在“自己的歌曲”中演唱,表现出极大的快乐与满足。学生在主动的创作、愉快的游戏中加上美妙的音乐中去唱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歌,体验和享受着音乐来给他们的快乐。

四、提高语言能力是开展音乐教育的保障

音乐和语言是紧密相连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其实也是一首儿歌;一首活泼、诙谐的音乐都在述说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音乐教学能提高儿童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语言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学的保障,一定将语言渗透到音乐教学中。比如,孩子们每听完一首歌曲后,教师要鼓励他们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说出来,为语言的发展提供机会,满足儿童善于表现的心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也要处理好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比如,学习歌曲《小树叶》时,可以组织语言活动,教师扮演秋风,学生就是一片一片的小树叶,秋风一吹,小树叶到处飘散。这时候,教师可问问同学们:“小树叶离开妈妈后,会飘到哪里去呢?”孩子们也都兴趣盎然,畅所欲言。这个活动能让他们在学到歌曲的同时,去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小学中实施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音乐发展以及全面发展都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让小学生都能爱上音乐,在音乐中有所感悟,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所追求的。在素质教育不短深入发展的当下,教师更应该多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有思想和品位的教师,让每一个耗子都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音乐对培养学生的智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体验中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孩子们也会把童真表现在音乐里,让音乐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海静.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

[2]孙立艳.审美教育:幼儿音乐教学的核心追求[J].吉林教育.2014(10).

[3]李秀枝.音乐为幼儿早期教育插上梦想的翅膀:谈幼儿音乐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5(27).

猜你喜欢
创造力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