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继续社会化导向下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研究

2017-10-13 05:57晓,谢
终身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化成人设置

张 晓,谢 静

成人继续社会化导向下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研究

张 晓,谢 静

开放大学专业设置遵循学科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三大依据的同时,凸显出强调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性的价值取向。促进成人继续社会化是缓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矛盾的关键,是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之一。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应树立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丰富专业设置的层次和种类,增强专业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吸纳专业设置的多元主体。

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继续社会化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为开放大学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目标,即“基本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保障”。专业设置是开放大学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首要环节,是提升开放教育办学水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在开放大学试点建设中,厘清专业设置遵循的基本依据,总结试点以来专业设置中突显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专业设置策略是开放大学试点建设的当务之急,对深化开放大学试点改革大有裨益。

一、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依据

开放大学以专业设置构架学科专业体系、汇聚教学科研队伍、建设课程资源,从而满足学科生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是试点建设的重中之重。较之于传统大学,开放大学强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向一切有能力、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满足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年龄的人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力争在“有教无类”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因而其专业设置更关注人的成长,更为灵活、有弹性和宽领域。

1.专业与专业设置

“专业”的最初用法,源于职业相对应的“专业性职业”一词,每个专业性职业都内隐着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为了传授这些专业性职业的知识体系,高校将其系统化为学科和课程,并根据相关职业需求选择相关学科的课程组成专业,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形式。《教育大辞典》对“专业”的界定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职业为导向的学业门类。可见,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是知识、学科的一种组织形式;[1]专业的划分是不同职业对知识的分类不同而形成的,其具有明显的职业倾向和社会分工的目的。因而围绕人才培养而设置的专业,既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生长逻辑,又要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

专业设置是指专业设立和调整的过程,包括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内涵等方面。从专业的形成和内涵可以推演出,专业设置应遵循学科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学科发展状况。学科是按照知识发展的逻辑形成的,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由学科知识构建的课程组成了专业,专业内容随着学科发展变化调整,不断融入学科发展动态和科技发展前沿;另一方面,毗邻学科间的综合交叉,会以新的综合和组合方式形成新的专业。正如陈楚廷教授所言,“学科建设从提供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优良的实验设施等多方面支撑专业发展,更使得有关专业从学科发展中和学术人员日益提高的学术水平中受益,保持专业建设的先进性”。[2]总之,专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要与学科的形成、发展、变化相适应。

第二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专业本身就是按照职业需求进行知识的划分,形成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体系,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培养从事某一职业的专门人才。加之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各种社会职业需要掌握的新兴技术涌入大学课堂成为课程、形成专业。专业无论是主动满足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还是被动接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影响,都要求其增强与社会职业的结构对应性和用人规格的适配性。

第三方面是人的发展需要。一切教育活动的本体价值都是培养人,人是专业设置进行教育教学的中心,也是专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关于人的发展,既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塑造健康人格,教学生“学会做人”。同时,为利于学生个体自身禀赋的发展,专业设置中还应考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认识和选择的空间。

图1 普通高校专业设置依据图

2.开放大学专业设置依据的特殊性

作为一所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同普通高等学校一样遵循学科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三大依据,同时其专业设置的价值取向更加强调增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增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要求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价值取向在立足于学科逻辑的基础上,融合了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精髓,要求达到个性化与社会化协调统一的理想境界。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协调统一,表现在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上就是,其能够保持个性发展的内容与承担社会角色应具备的素质相一致,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承担社会角色、履行职业职责,更好地适应、改造社会,实现“成人继续社会化”。可见,所谓成人继续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基本社会化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来更好地担当新的社会角色,它是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以及职业分化在人的生命成长中的综合反映。

开放大学专业设置强调增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充分依靠成人继续社会化的需求,一方面是源于其为职后人群提供终身教育的特殊使命。首先,职后人群需要强化社会性。较之于传统学生,面临着就业、转业、晋职、结婚、生育等更为频繁的工作、生活变动,使其原有知识、技能、生活模式不适用于新的社会角色、社会环境,故而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社会环境;其次,终身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时代的更迭、科技的创新、社会价值观的更新都对终身教育提出新要求,唯有持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才能增强终身教育对社会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另一方面源于调和开放大学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间矛盾的需要。开放大学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一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动性和专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相对稳定性间存在矛盾,即社会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变动性,而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具有相对稳定性;二是社会要求人才知识的广泛性与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专业性间的矛盾,即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而专业学习年限有限,学生不可能掌握服务对象范围所涉及的所有知识领域。开放大学专业设置中依据成人继续社会化的需求,能最大化地增强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协调性。一言以蔽之,促进成人继续社会化是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更是衡量开放大学专业设置能否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协调统一的重要标识。

图2 成人继续社会化协调社会需求和专业设置关系图

二、目前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问题

2012年“5+1”试点开放大学依托原广播电视大学转型而生,成为拥有独立办学权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成为一所真正的“大学”的根基就是拥有学术,而学术厚植于学科、专业,因而拥有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形成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能力是开放大学实至名归的坚实基础。经过5年多的试点建设,开放大学专业设置成效初显:首先,增设专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专业设置数量逐年增加,仅2017年试点开放大学就申请新增了43个专业,平均每所大学申请新增7个专业;其次,学科专业门类日渐丰富,每年都有开放大学申请某些未曾开设的专业,本科专业已涵盖除了哲学和历史外的10个学科门类;再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职业相关度较高,均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并设置相关职业课程,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管开放大学专业设置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由于试点建设时间短、独立设置专业的经验不足,导致专业设置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1.专业层次部分缺失

自2012年“5+1”开放大学试点正式挂牌建设以来,开放大学突破原广播电视大学时期的专业设置层次,形成了以专科、本科为主的专业设置层次,但目前尚未开展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设置。无论从社会发展需要,从人才培养层次多元化模式发展需要,还是从完善学科体系的需要出发,研究生层次教育都是开放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专科和本科教育逐渐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研究生教育已成为许多求学者的追求,但在开放大学现有的专业层次下,部分想取得研究生学历的求学者难以实现求学愿望。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是开放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研究生教育正是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环境改善的重要阵地,[3]研究生层次专业设置的缺失导致开放大学学科建设缺少载体。

此外,开放大学现有的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层次中,除北京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开设了高起本层次的专业外,其他开放大学的本科专业均为专升本层次。这就意味着求学者必须拥有高中、中专、技校等学历才可念专科,拥有专科学历才能接受本科阶段教育,造成部分想从高中起点直接读本科的求学者被拒之门外。可见,开放大学专业层次不健全不仅导致学科建设滞后,而且还造成部分学员的被迫流失,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发展规划相违背。

2.专业结构比例失衡

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动力之源就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它不仅关乎专业设置与否,更深刻影响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受市场导向影响,以及对现有的办学基础、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办学模式的依赖,开放大学现有专业设置呈现高度集中、结构失衡的态势。截至2017年5月,“5+1”试点开放大学累计开设38个本科专业,涵盖10个学科门类,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学科门类的83.3%。尽管现有专业的学科门类较为丰富,但是各学科门类下设专业数存在较大差异,管理学、工学、文学等专业投资少、专业门槛低的专业成为开放大学开设的热点专业,而医学、理学、艺术学等需开放大学加大硬件、师资投入的专业的开设则寥寥无几。对比麦可思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开放大学集中开设的专业(两所以上开放大学开设)中法学专业自2010年至2015年连续5年被列入红牌专业,剩余集中开设的专业中尚无一个专业进入绿牌专业行列。

专科专业开设方面,“5+1”试点开放大学累计开设103个专科专业,仅占《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747个专业的13.8%,且其中超过半数的试点开放大学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等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及建筑工程管理、物业管理等土木建筑大类专业。开放大学不够丰富的专业种类和过于集中的专业设置将无法满足《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顺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求,向社会最大程度开放教育资源,提供形式多样教育服务,广泛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习需要” 的要求。

图3 “5+1”试点开放大学各学科门类开设专业数量

(数据来源:“5+1”试点开放大学2017春季招生简章)

3.专业课程比例失调且内容更新缓慢

由于成人生理上成熟、心理上自我意识强烈,加之社会身份多样化、受教育程度差异大、兴趣爱好不同,使得开放大学学员具有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从教育规律分析,个性化学习需求越强,与之适应的社会化教育程度越高,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没有高度的社会化的教育,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4]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高度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丰富、灵活的课程设置,充分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纵览“5+1”试点开放大学现有的专业课程,绝大多数仍以学科为本、以知识为纲。具体表现为开放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以学科为中心、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来决定课程安排的现象,忽视了课程设置要与成人的工作任务和社会角色变化相适应的需求,忽视了成人知识结构弱、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从而导致课程结构失衡,即注重理论课程,轻视实践课程;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此外,开放大学现行教材都是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的教材,尚未根据成人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制定开放教育专业教材,也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实际更新教材内容,忽视了开放教育的社会化特征,更难以发挥知识对社会的引领作用。

4.专业设置管理套用普通高等学校做法

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既要坚持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共性要求,又要体现开放大学的鲜明特色,要将普高共性和开大个性有机结合起来。[5]所谓普高共性是指专业设置的学科性、科学性和规范化,即从学科自身发展规律来考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问题,专业设置既要符合教育规律,还要做好规划与论证,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坚持按标准执行;所谓开大个性是指坚持应用性、职业性和灵活性,即从开放大学特殊教育对象出发来考虑专业设置的应用性、职业性问题,专业设置要能满足在职在岗人员职业提升的需求、满足成人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还要做到灵活设置、及时调整。

目前,“5+1”试点开放大学无论是专业设置的目录还是程序都呈现出机械照搬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做法的倾向。首先,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目录必须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范围内选择。其中专科专业747种,而我国2015版《职业分类大典》中收录的职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 481个,[6]可见以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来限制开放大学专业设置显然不能满足开放大学职业性的需求。其次,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程序遵循的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和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一样采用的是学校申报—教育厅审批—教育部备案的申报流程。这种倚重政府行政指令的做法,导致开放大学缺乏专业调整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使得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变动,难以彰显应用性。

三、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因应之策

开放大学是个极具开放性的办学系统,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是其办学的根本宗旨。[7]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正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开放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同时,开放大学是践行终身教育的机构,倡导关注学习者一生所需素质的养成,为学习者提供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时间和地点。如前所述,成人继续社会化融合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是持续于个体的终身行为,也是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反观“5+1”试点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现状,在取得发展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破解上述问题是开放大学专业设置满足成人实现继续社会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1.树立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设置理念

开放大学的本质属性是人才培养机构,首要任务在于促进成人个性化、社会化发展。相应的,开放大学专业设置要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开放大学的成人学习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主体,故围绕这一群体为中心开展的开放教育,毫无疑问要推动成人在充分发扬个性的基础上完全融入社会体系,提高成人继续社会化程度。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打破传统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桎梏,既要鼓励开放大学通过市场发掘或学科交叉整合,拓宽专业口径,孕育新专业,又要下放专业设置审批权,赋予开放大学专业设置更多自主权,便于其紧跟经济社会变动及时调整、设置专业。

其次,开放大学在专业设置结构、专业课程建设、专业质量评估中坚持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个体成长的受教育需求为价值尺度,其教师以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传授学员知识和技能。

再次,学习者本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与同伴线上、线下与教师的积极互动,与同伴的非竞争性的、合作性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主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好适应职业升迁、生活改变的需要,切实提高个性化和社会化协调性。

2.丰富专业设置的层次和种类

终身学习既是每个公民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文规定:“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开放大学的转型与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有部分人能接受教育的现状,拆除了人们求学的围墙,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因而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要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人群的受教育需求。

从专业设置的层次上看,包括三部分:一是职前的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学历教育,以满足职前人员学历提升的需求;二是职后的职业技能提升的相关知识培养或技术训练,以满足职后人员深化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术能力需要;[8]三是退休人员的闲暇素质教育,以满足退休人员丰富闲暇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从专业设置的种类上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成人对教育的需求从以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逐渐转变成提升生活品质的休闲、娱乐、健身、美容等闲暇教育和人文、艺术、宗教、信仰等精神层面教育,因此既要考虑增设经济发展和成人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性强的专业,也要注意培育丰富成人闲暇生活、提高精神生活品质的非功利性的专业,如娱乐、休闲、文化、艺术、保健、环保、宗教等方面的教育。

3.增强专业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开放大学的教育对象主要是成人在职人员,其大多具有某一方面的从业经验或知识基础,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故开放大学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淡化培养的系统性,扩大学习者根据自我学习需求享有的课程学习选择权,即专业设置的重点在于搭建涵盖综合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知识课、专业实践课以及拓展课的课程库。[9]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增强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已经基本社会化的成人本身就有某一方面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其接受开放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较灵活的空间和较短的时间内学习一些与职业、生活相关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而有必要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度放宽系统性和完整性;二是给予学生完全自主的选课权。每个成人面临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迥异,造就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放大学应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组合制,让学生按照个体继续社会化的不同需求自由选择所需的课程进行学习。

4.吸纳专业设置的多元主体

丰富的专业设置主体能为专业设置提供多元的视角,能尽可能避免专业设置的闭门造车,增强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契合度。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的主体不应囿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开放大学,还要吸纳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和学习者参与专业设置。其中,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直接关乎开放大学专业设置能否在实践层面实现提升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和改造能力。社会力量对专业设置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即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需求总量及各专业对应岗位的需求量。高校要实现设置专业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动态结合,尤其要考虑专业人才服务的区域范围和区域特征,以及人才流动趋向,更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了解并分析就业市场的动态信息。二是社会对专业能力的需求,即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专业设置要根据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分解出具体能力要求,再根据能力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核心能力开展教学,制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开放大学专业设置遵循继续社会化的办学方向,就要求专业设置始终与社会需求及市场发展保持一致。

[1] 罗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32-34.

[2] 朱健,贺适.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现实困境与优化路经[J].大学(研究版),2016:11-15.

[3] 邹晓春.大众化阶段提升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层次的必要性分析[J].成人教育,2009:6-10.

[4] 张海波.蜕变——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 汪建国.适应需求 优化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51-52.

[6] 许文静,张晓.从管理到治理: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28):40-44.

[7] 吴结.开放大学功能的理念依据及定位分类[J].继续教育研究,2012(2):51-53.

[8] 伍静.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中的专业设置与职业学院的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16(12):48-51.

[9] 康萍.浅析开放大学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基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2(6):35-40.

Abstract: The specialty establishment of The Open University should not only follow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disciplines development,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but also highlight the emphasis on coordination betwee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The promotion of adult continuous socialization is the key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s among specialty establishment,talents cultivation and the social demand as well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es of specialty establishment in The Open University.The specialty establishment in The Open University should set up learners-centered idea,enrich the levels and types of specialties,enhance the flexibility and diversity of specialized courses,and take in the multi-subject.

Keywords:The Open University; specialty establishment; continuous socialization

责任编辑冯丽樱

TheSpecialtyEstablishmentofTheOpenUniversityfromthePerspectiveofAdultContinuousSocialization

ZHANGXiao,XIEJing/

JiangsuOpenUniversity

江苏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放大学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研究”(15SEW-W-003),江苏开放大学“十二五”规划2015青年专项课题“江苏开放大学闲暇教育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研究”(15SEW-Q-035)

2017-05-25

10.13425/j.cnki.jjou.2017.05.005

张晓,江苏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研究(962936037@qq.com);谢静,江苏开放大学学科建设处教师,主要从事开放大学专业课程建设研究(784608059@qq.com)

猜你喜欢
社会化成人设置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养大成人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成人不自在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成人学习能力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