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现状的分析:精准发展的渴求

2017-10-13 05:59:24温慧群
终身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维度素养水平

穆 肃,周 腾,温慧群

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现状的分析:精准发展的渴求

穆 肃,周 腾,温慧群

教师是我国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因此了解教师们终身学习能力的现状,有助于针对性地设计相关学习和培训活动。研究者们采用终身学习能力核心组成项的研究成果,利用调查量表组织受试者进行了自我评定,根据教师自我评定所得结果的量化数据,对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具备情况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可知,我国教师基本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具备必要的信息素养和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认为,教师们具备了开展终身学习活动的各项能力准备。

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强调“十三五”期间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协调推进教育结构调整、协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统筹推进教育开放、全面提升教育发展共享水平等六大战略任务,实现这些任务的保障措施有三条,其中一条就是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教育与培训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1]

在支持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教师队伍的持续培训和专业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国家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为此投入了大量经费,开展了众多培训项目。2010到2016年间,国家用于开展“国培计划”的经费达到107亿元,其中用于中西部省份教师国培经费达99亿元。[2]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各类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在线课程和基于移动端的学习资源(如微信公众号)等,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灵活的学习选择。从学习机会、学习方式和学习支持等方面来看,当前教师们开展持续学习已经没有太多困难或障碍。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教师们是否能利用有利条件,开展终身学习,有效参与各种培训和研修活动,成为教师培训能否取得成效,教师是否能真正从各类培训项目和研修活动中获得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教师能否有效开展学习与学习动机、教学实践的要求、个人身心状况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它们都会影响教师终身学习的开展与学习效果。本研究主要针对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和讨论,意图明了当前教师群体的终身学习能力组成情况和具体特征,为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借鉴。

一、终身学习能力研究的理论及方法基础

终身学习能力可理解为个体为了适应社会变化,在具体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它是可迁移的,并且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3-4]终身学习能力是由能力要素按一定结构组合起来的、具有一定层次的能力结构整体,是支持个体获取应对新的挑战、任务、情况和环境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工具。[5]具体而言,终身学习能力作为发展中的中间层次的能力,以一般能力(如语言、感知、记忆、想象等)为基础,同时也成为获取各种具体技能的工具。因此,终身学习能力不等同于智力,也不等同于认知能力,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普通的学习能力。[6]人们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未来所需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教师也同样,因此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教师们才能顺利开展终身学习,从而帮助自己开展专业发展。

各国的研究者们对终身学习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能力构成的框架。纵观各国提出的终身学习能力组成,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存在共识之处。已有研究者对欧盟、美国和德国等提出的终身学习能力组成进行了基于内容分析的归纳整理,得出各国提出的能力项中有18个共识的项目,如表1所示。当然不同国家对同一能力项的具体表述方式会不同,但其含义相同或类似,如欧盟提出的数学、科学与技术能力[7]、美国提出的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8]以及澳大利亚提出的利用数学观念与技巧的能力[9],可统一表述为数理能力。知识社会对人们终身学习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所制定的终身学习能力项必定相似。如团队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是个体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这一不争的事实让各国都注重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之列入终身学习能力项中,并形成了普遍共识,类似情况的能力项还有信息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10-11]

表1 各国/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能力内涵

经过对终身学习能力各构成项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与最近邻元素分析,结合考虑各能力项间的相关系数、相关关系最突出的能力项及最近邻元素,最终保留属于最近邻元素且相关关系突出的要素项,形成了终身学习能力构成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自主学习能力最近邻元素包括问题解决能力、信息素养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关系数分别为0.804、0.790、0.803。信息素养最近邻元素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持之以恒的能力,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0.779、0.790。通过积差相关分析得知,信息素养与另外5项要素关系最为突出的为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12]

图1 终身学习核心能力项构成图[6]

根据这一能力要素及结构模型,本研究采用已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量表,拟对教师这个团体的终身学习能力水平和构成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研究采用调查量表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收取教师对自身的终身学习各项表现的描述,根据5级量表中的等级值进行分析,获取教师们对自己终身学习能力水平的数据。

1.研究工具的调整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终身学习能力调查量表建立于2011年,信度为 0.931。量表针对终身学习能力组成的核心项——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设计了25项描述,分别反应结构维度中各项的具体表现,表述与能力项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该量表采用李克特式五级量表构成选项,反应受试者对各能力项具体描述的符合程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完全符合”项对应分值5,“比较符合”项对应分值4,“基本符合”项对应分值3,

表2 终身学习能力量表结构

“不太符合”项对应分值2,“不符合”项对应分值1,最低总分值为0,最高分值为125分。教师针对自己终身学习能力与描述符合的程度勾选对应选项。全体调查对象的终身学习能力自评得分中,最低分为26,最高分为97。

2.受试教师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受试者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共213名。共提供有效调查量表199份,有效率为93.4%。提供有效数据的被试中,男教师52名,女教师147名。受试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分布如图2所示,主要以语数英三科教师为主,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中三学科教师占比高的总体情况相符。

图2 受试教师学科分布情况

受试教师年龄分布如表3所示,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60名,31—40岁的教师99名,41—50岁教师36名,50岁以上教师4名,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为教学的中坚力量。

表3 受试教师年龄分布情况

受试教师教龄分布如表4所示。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50名,6—10年教龄的教师45名,11—15年教龄的教师24名,16—20年教龄的教师51名,21—30年教龄的教师28名,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1名。这些教师中,处于专业发展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教师占比较多,对终身学习的感知和判定比较客观。

表4 受试教师教龄分布情况

三、终身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量化受试教师填写量表所得的数据反映了教师们终身学习能力各组成核心项: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具体表现。根据对每一描述数据的分析,可以细致了解教师们在终身学习能力各组成项及其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和整体特点。

(一)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总体特点

图3 教师终身学习能力项自评水平分布

全体受试教师终身学习能力量表量化后数据的分布如图3所示,所得的均值为77.38>75(25×3),表明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各项描述整体的平均水平达到“基本符合”水平。这说明教师们基本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整体平均水平而言,他们在能力上已具备开展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所有受试数据的分布趋势标准偏差为17.872,表明教师终身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量化总分分布在从50到125的广泛区域间。从图3中可知,受试的总分主要分布在“基本符合”(25×3=75)右侧,表明教师大多数符合终身学习能力的描述,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其中分布在70—75区间的人数占比最高,超过30%,表明认为有关能力描述基本符合自己情况的教师人数最多;而分布在80以上区间80—85、85—90、90—95等直到115—120等区间中的人数占比虽然不高,但分布稳定,汇总占比较高,因此总体平均水平达到“基本符合”水平,说明受试教师中不少人已经具备了终身学习能力。

(二)教师终身学习能力具备情况分析

1.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计划安排、行为意志控制、自我反思、独立性等4个维度的表现。根据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教师们在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上的平均表现如图4所示。

图4 教师自主学习能力项的表现

根据自主学习能力描述的自评数据显示,教师们自主学习能力结构维度中各项描述都达到或接近“基本符合”水平,可见教师们基本具备制定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活动及进程、及时进行反思和独立开展学习的能力。教师们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上的具体特点如下:

(1)教师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能力略为欠缺。受试教师中只有120位为“比较符合”及以上,是自主学习能力项各维度描述中最低分值的一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是教师们受多年学校学习经历、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和工作活动等的影响,但影响的具体方式和强度还有待通过其他深入的研究来确定。

(2)教师们较好地具备了执行计划和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在这两项与任务有关的描述上,教师们的自评选项对应平均分达到4分以上,即认为自身情况“比较符合”对应描述。这表明大家都较好地具备了任务感知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们控制力强,能适时反思并乐于参与互动和交流。教师们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的坚持和对干扰的自控能力都较强,均值达到“比较符合”水平;适时反思的表现也多达到“比较符合”水平;他们都乐于与同伴交流来开展学习,因此相应问题5.7中的平均值高达4.3,为自主学习能力描述中得分最高的一项。

2.信息素养能力

信息素养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等3个维度的表现。根据有效数据的基本统计,教师们信息素养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如图5所示。

图5 教师信息素养的表现

数据显示,教师信息素养各维度的表现存在差距,教师们都认为自己能够利用网络和工具软件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其他维度描述的达到水平相对低一些。教师信息素养各维度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如下:

(1)教师们较好地具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多数教师都达到“比较符合”水平,只有4位教师认为自己不太符合对应的描述,在信息素养各维度中达到水平最高。我国自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全员培训,至2017年该培训项目已进入收官之年,全国大部分教师已经完成培训,并达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该标准的技术素养要求第四条中明确提出教师们要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这即是要求教师们要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找并获取信息[13]。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们自评具备这一能力是合理的。

(2)教师们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们在对应信息评价和信息应用描述的评定中,认为自己达到“非常符合”水平的教师较少,较多的教师认为“比较符合”,但仍有60位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达到“基本符合”及以下水平。由此可见,教师们都能利用网络查找信息,但在如何利用好信息,根据一定目标来分析和应用信息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3.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包括问题认知、问题表征、问题解决和问题评价等4个维度的表现。根据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如图6所示。

图6 教师问题解决能力的表现

数据显示,教师们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的表现多在“基本符合”水平,问题解决维度的表述符合度相对较高,达到“比较符合”水平。教师们在对应问题解决的描述“能执行解决方案完成相应任务”上自评水平最高,这与自主学习能力中对任务感知和完成一项自我判定水平较高一致。教师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上表现出来的具体特点如下:

(1)教师们基本具备问题认知和问题表征的能力。他们对描述分析问题和根据问题设定学习工作目标的评定多为“基本符合”,表明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正常实施相关活动,但教师中认为自己达到游刃有余或应对自如的“完全具备”的人数并不多,仅占受试总数的20%左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认知和问题表征是建立解决方案和实施问题解决的起点,因此教师们这两项能力稍弱会影响他们解决问题的整体水平和成效,需要进一步提升。

(2)较多教师能对问题解决效果进行评价。受试教师多认为自己能对问题解决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因此大多数教师在对应描述的自评中选取“基本符合”和“比较符合”项。执行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不断反思每一阶段或每项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不是简单地执行任务或参与活动,因此这两项上的表现应该一致。两个环节水平上差异的出现也需要根据教师们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参与问题解决过程的经验等来深入探讨。

(3)教师对“实施问题解决方案”的自我评定较好。在问题解决能力的实施维度上,教师们对相应描述的自我评定多为“比较符合”,可见他们对自己实施问题解决方案的表现较肯定。这与教师们常年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下,需要根据给出方案或计划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有一定关系,具体关系情况及程度有待深入研究来揭示。

4.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包括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激励等3个方面的能力。根据有效问卷的数据基本统计,教师在自我评价能力各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如图7所示。

图7 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表现

数据显示,教师们对自我评价能力各维度描述的自我评定平均得分都达到“比较符合”水平,这是教师们对能力项各维度描述自评水平最高的一项,说明教师们在学习工作中自我诊断、自我反馈和自我激励的具备情况较好。教师们自我评价能力各维度的具体特点如下:

(1)教师们基本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反馈的能力。教师们对自我诊断和自我反馈对应描述的自我评定半数为“比较符合”、40%以上达到“完全符合”水平,因此整体平均达到“比较符合”水平。这与我们在前面所述受试的年龄分布70%为30—50岁,60%教龄在6—20年的情况一致。这些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际问题解决经历的中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已经掌握了各种自我诊断和反馈的能力。

(2)教师的自我激励水平较高。42%的教师对自我激励对应的描述自评达到“完全符合”水平,46%的教师认为达到“比较符合”水平,因此整体上对自我激励的平均水平较高,达到4.3。可见,教师们都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会不断激励自己参与学习。

5.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包含寻求真理性、思想开放性、系统性、自信性、好询问性、成熟性等6个维度的表现。根据有效问卷数据的基本统计,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的具体表现如图8所示。

图8 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表现

数据显示,教师们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描述的自我评定都达到“基本符合”及以上水平,其中在思想开放性、系统性和成熟性等维度上达到“比较符合”水平,说明教师们能在终身学习中较好地开展批判思维。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的具体特点如下:

(1)教师批判性思维的成熟度水平已较高。教师们对这一维度描述的评定有一半人选择了“比较符合”,30%选择了“完全符合”,可以看到教师们确定自己在终身学习过程中能灵活机动地安排和调整学习,这对坚持开展终身学习非常重要。试想如果在工作情境、学习需求的变化中,教师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情况调整学习项目、内容和计划,那么面临的工学矛盾将会更突出,学以致用也将更难实现,也会给坚持学习带来极大阻力。

(2)教师终身学习过程中综合性、严谨的思维接近“比较符合”水平。教师们都是有实践经验、从事理性工作的在职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已经学会综合、严谨和深入地思考问题,因此在终身学习中同样具有开放性,广泛接纳他人的观点和建议;同时又不盲从,通常在分析和鉴别后再理性地接受他人的观点、意见或方法,甚至多角度地去论证或验证它们的合理性。

(3)教师在终身学习中需要进一步提升思维的系统性。教师们在评定思维系统性描述的符合情况时,近40%的人认为自己仅是“基本符合水平”,认为达到“完全符合”水平的教师只占14%,可见教师们在系统组织、整理自己的观点并清楚表达陈述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

四、总结及讨论

总体而言,教师们对终身学习核心能力项描述的自我评定平均水平都达到“基本符合”及以上,对“自我评价能力”的评定还达到了“比较符合”水平,这说明教师们开展终身学习在能力上已经有所准备,不存在能力方面的阻碍或困难,他们完全有能力参与和实施有关的培训和研修活动。

据此可知,当前很多教师培训和研修项目中,教师们表现出被动、投入度低、参与度低和完成水平不如人意等表现,不是源于终身学习能力的欠缺或低下,而是源于其他的原因。因此,如果要提升教师培训和研修的成效,促进教师自觉开展专业发展,应该尽快厘清什么是影响教师们参与和开展终身学习的主要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

另一方面,教师们终身学习能力核心组成项的具备情况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相符合。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每天工作中都要处理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活动和事件,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的变化等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策略,总结相关的经验,学习有关的知识,并不断总结和反思。这些活动中教师的批判思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信息素养等已得到发展,因此已在工作中培养形成了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对终身学习描述的评定都能达到“基本符合”水平以上。

当然本文所分析的是教师们在终身学习能力各组成项上的整体表现,实际上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各能力项的具备情况各异,需要提升的维度也不相同,因此,教师们需要掌握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力。

[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政策解读[EB/OL].[2017-01-18].http:∥www.scio.gov.cn/34473/34515/Document/1538396/1538396.htm.

[2]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964号建议的答复[EB/OL].[2017-01-18].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aoshisi/201611/t20161107_287912.html.

[3] 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3-16.

[4] 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阿瑟·J·克罗普利.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13.

[5] 高志敏.关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1):79-85.

[6] 杨帆.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其培养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0.

[7] Fontelles J B,Enestam J E.Recommend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 December 2006 on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EB/OL].[2017-01-18].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site/ en /oj/2006/1_394/1_39420061230en00100018.pdf.

[8] Stein S.Equipped for the future content standards:What adults need to Know and be able to do in the 21st century[EB/OL].[2017-01-09].http:∥eff.cls.utk.edu/PDF/standards_guide.pdf.

[9] 张坷,邓小丽.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研究:“关键能力”简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5):24-27.

[10] 穆肃,杨帆.国际视野下终身学习能力的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3-8.

[11] 杨帆,穆肃.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3):81-88.

[12] 钟志贤,王水平,邱婷.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9(4):34-38.

[1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5-05-21)[2017-01-0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91/201406/170123.html.

Abstract: As teachers are the major power in social development,talents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it's very helpful to target learn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by acknowledg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utcome on components of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the subjects' self-assessment data from a questionnaire scale and the quantized data from teachers' self-assess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ers'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n China have basically had the abilities of independent learning,problem solving,and critical thinking,as well a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self-evaluation ability.It is safe to say that teachers have been equipped with enough abilities for carrying out lifelong learning activities.

Keywords: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lifelong learning;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责任编辑冯丽樱

ThirstforPrecisionDevelopment:AnalysisofPrimaryandMiddleSchoolTeachers'LifelongLearningAbility

MUSu,ZHOUTeng,WENHui-qun/

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

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终身学习视野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方法的研究”(2012WTXM_0021)

2017-01-18

10.13425/j.cnki.jjou.2017.05.021

穆肃,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在线教学方法、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musu@m.scnu.edu.cn);周腾,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631431667@qq.com);温慧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研究(wenhuiqun@126.com)

猜你喜欢
维度素养水平
张水平作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人大建设(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