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促进继续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

2017-10-12 20:12任毅史雪莹曹燕
继续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继续教育信息化

任毅+史雪莹+曹燕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创造了跨时空的全新学习方式,为继续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继续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信息化对继续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继续教育;信息化;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既包含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类型之间的均衡发展,也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这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继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均衡发展对于提升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对于继续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问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战略开始在我国实施,让人们看到了它在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和优越性。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而教育均衡发展也具体表现在这四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四大功能之间的协调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不代表是完全等比例的发展,例如教育首要功能是人才培养,其发展遵循帕累托改进原则,即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发展不能以损害人才培养为前提。二是表现在四大功能自身的均衡发展,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发展要满足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判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是否存在供给结构失衡问题。三是表现在教育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在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和省际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要实现供给结构空间布局合理化,至少实现地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的教育最低供给量。四是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即教育资金投入、人才队伍、政策制度等资源配置应符合教育主体发展要求,并通过资源向均衡水平以下教育主体倾斜来引导其均衡发展。

人们对教育均衡发展理念的理解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将教育均衡发展理解为平均化主义。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完全等比例发展,因为教育主体构成不一样,等比例发展是被调节化的伪均衡,而不是教育自主均衡。二是教育均衡发展理解为机会均等主义。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倡导机会均等,因为教育各级主体起点不一样,完全机会均等发展,对教育弱势主体将产生更加不利的影响,会导致“马太效应”的出现。

二、继续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继续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成人,特别是面向在职人群的教育类型,其发展的不均衡性相比较基础教育等其它教育类型而言既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仅表现在区域、城乡发展方面的不均衡,还体现在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岗位方面继续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的影响,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存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为滞后的情况。我国的制造、加工和大量技术密集型企业在东部发达省份较为集中,而这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在技术更新换代节奏越来越快的发展背景下,这些地区的继续教育需求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同时,国内的高等教育资源、职业教育资源也在这一地区相对集中,有着发展继续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大量需求的驱动下,以高校和职业院校为主体,各类教育机构和社会力量为辅助,继续教育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类教育资源和教育资金不断向这一地区聚集。而在中、西部省份,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继续教育需求低迷,因此其发展也比较滞后。

(二)城乡发展不均衡

与基础教育相比,继续教育在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方面虽然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却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的城市以工业、科技发展为主,乡村以发展农业为主的格局,使得继续教育在城乡发展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在现代社会,工业发展中技术、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要远快于农业,因此以从事工业、科技等知识更新快速的城市人口具有更大的继续教育需求,再加上教育资源在城市更为集中的特点,使得城市的继续教育发展较快。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但其所需要的知识水平较低且更新较慢,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较低,因此发展相对滞后。

(三)行业发展不均衡

继续教育是面向各行各业在职人群的教育类型,因此受各行业发展状况及行业本身特点的影响,继续教育在各行业的发展表现出不均衡性。对于计算机、通信、多媒体等新兴行业,其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更新的速度非常快,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培训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面向这类行业的继续教育也发展迅速。而对于像建筑、加工等传统行业而言,其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这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不需要频繁地参加各类学习以适应工作岗位,因此面向这些行业的继续教育发展相对较慢。另外,对于一些从业人员较少或是人员分散的行业,由于市场较小,无法形成继续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因此这些行业的继续教育发展也相对滞后。

(四)岗位发展不均衡

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从事管理、研发等室内工作的岗位而言,开展继续教育主要是需要教师、教室等条件即可,其门槛较低,因此发展继续教育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从事野外作业的工作岗位而言,开展继续教育不仅需要师资资源,还需要配套的实践教育,或者是岗位所需的设备,或者是模拟工作环境的設施。因此针对这些岗位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需要更高的要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导致了面对不同工作岗位的继续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

三、信息化对促进继续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endprint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推动和实现教育均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特别是作为信息化教育的高级阶段——智慧化教育,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将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丰富的手段。对于继续教育而言,其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主要是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等因素所决定的。通过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推动继续教育發展,可以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提升工作效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缓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和普及,可以更加科学和及时地对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帮助继续教育发展滞后地区和行业完成教育升级,提升教育水平,从而实现教育发展和教育均衡的目标。

在应对教育均衡方面,信息化教育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将优秀课程资源数字化,拓展课程资源的使用范围,使教育发达地区的课程资源能够惠及广大教育欠发达省份和农村地区;可以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动态采集教育需求信息,这对于了解继续教育学员多样化、复杂化的教育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人工收集的方式进行,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存在片面性、主观性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会对教育政策的制订、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大数据技术可以极大地扩展样本数据库,使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更加客观,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物联网将各类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教育投入和教育资源能实现最大化的利用。另外信息化教育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各类优质课程、工作现场环境的再现,从而极大限度地消除地域和空间距离的影响,使教育欠发达地区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帮助实现教育资源的动态调节与配置,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和滞后,实现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继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类社会资本的投入和教育机构的参与,通过信息化教育的各种信息手段,可以使各类机构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继续教育需求,从而消除继续教育的发展盲区,实现继续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清.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科教导刊, 2013(19).

[2]陈亮,曾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对策研究——中日韩比较的视角[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2(2).

[3]欧金昌.城区教育的均衡之道——南宁市青秀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察[J].广西教育:教育时政,2016(1).

[4]肖红生.师资配置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J].新课程.中学, 2016(7).

[5]陈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误区与对策[J].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继续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