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汉藏词语翻译中的几点问题

2017-10-11 20:19尼玛占堆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尼玛占堆

摘要:[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促进汉藏文化的交流,汉藏翻译就必然承载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实际的汉藏翻译过程中因文化差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不同,汉藏翻译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本文就汉藏词语翻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汉藏词语翻译;文化差异;翻译方法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29-02

汉藏翻译为汉藏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的继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汉藏翻译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将汉藏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不断推进汉藏两族人民的沟通,为彼此文化的理解与接纳,为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汉藏翻译中之所以存在困难,是因为各族的语言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各族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文字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多样化。汉藏翻译不仅需要有精湛的汉藏双语文字能力,更需要深入了解汉藏两种文化形成的过程,历史传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等一系列的知识。只有扎根在两个文化的土壤之上,译者才能出色的完成翻译任务,从而为藏汉民族的沟通与交流做出重要的贡献。

1.传统翻译实践对民族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藏语传统翻译实践主要集中于经典翻译,由此而形成的对藏族文化的影响尤为深远,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为藏语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特有的历史贡献。传统翻译实践促进了藏语言文字的创制和发展,影响了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加强了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通过翻译活动,从国外和祖国内地传入藏区的文化,不仅从心理层面上给藏民族带来了新的终极关怀,人生理想,价值理性,而且还从心物结合的层面上给藏民族带来了文化知识,形成了"大五明与小五明",从而扩充,丰富,完善,深化了藏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藏族具有了全面而深入,完整而系统的文化体系。

汉藏之间的翻译实践更是直接推动了汉藏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汉藏民族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为建设伟大的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汉藏翻译的应用背景

孔子曰:"言不顺,则事不成。"汉藏民族为了交流思想,以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除了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以外,还需要借助于翻译工作。藏民族的翻译事业几乎同藏文同步诞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形成了大量的翻译理论。据《声明学要领二卷》记载:翻译有音译、意译、直译和转换与调动译法等四大方法。然而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无论是佛经的翻译,还是其它文种的翻译,则主要采用了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其它两种方法一般很少使用,而且基本以直译为主,并逐步向意译为主的方面发展。实践证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低估这两种翻译方法的作用。

所谓直译,《声明学要领二卷》概括为:不打乱梵文语序采用的直接翻译方法。这种解释主要是针对当时以佛经翻译为主而言的,但我们今天仍可明白地领会其意。即按照原文的词语意义和词汇结构选用对应的词义译出其词语。一般来说,直译法是在较低层次上较为简便的翻译方法,通常主要用于词语和新词术语的翻译。翻译标准侧重于力求达到忠实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实现汉藏文化所载信息的对等传递或近似对等传递。

3.汉藏词语翻译差异特点分析

3.1 语言结构分析。汉语词语根据语境的不同而意思不同;根据感情色彩词语又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感情色彩有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重视话语的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迅速进入出发话语的结构,寻找目的话语的相同结构,是理解和表达形式直接的思维参照,为语义对应形成保障性条件。也就是说,结构相同的表达可以为达到尽可能等值设定思维框架,并为最大程度地贴切等值提供的可能。特别是最具备民族个性的固定词组和一些名言警句更应注重这一问题。

成语及其他固定词组的结构有多种划分方式,可以从音节数目划分,从成分词性划分,也可以从语法结构划分,从逻辑结构划分,还可以从音韵结构划分。结构对应设计的问题很多,对于翻译而言,重要的事基本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这对翻译实践有着更直接的认识意义和方法论的意义。

3.2 文化差异分析。藏汉词汇翻译时,因生存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原因出现了词汇空缺的现象,而针对这一特殊的翻译现象,一般可以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替换法等策略来达到更好地翻译效果。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能够直面的反映一种社会文化。翻译中,词汇翻译极为关键,同时也是翻译的一大难点。藏汉翻译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出现了词汇空缺的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由于文化语言上的差异,使一种语言中的某些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

(1)生存环境的差异导致的词汇空缺 "文化靠人去创造,人是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环境对文化有着不同寻常的制约作用"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和比喻也不尽相同,此而形成的词汇空缺,例如因汉族生存在平原地区因此在汉语语境中光描述竹子的成语就有势如破竹,胸有成竹,立竿见影,迎刃而解,略胜一筹,.稍胜一筹,磬竹难书,成竹在胸,刀过竹解,易如破竹,芒鞋竹笠等很多种,相比之下藏语中就很少;而藏族生活在高原地区因此在藏语中描述牦牛种类的名词很多,有公母之分,按年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而汉语中很少。

(2)风俗习惯的差异导致的词汇空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每个民族都会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由此而形成的词汇现象。例如:藏语中的雪顿节、汉语中的端午节,还有藏汉称谓上的差异等。

汉藏熟语也是在翻译过程中常遇和较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要充分再现其特点,要紧紧扣住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透彻理解,力求内容和形式统一,准确表达,应需要采取有关汉语熟语的几种译法。 熟语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约定俗成、为社会长期所习用的,有固定结构形成和固定词汇成份的语言单位(词组、短语或短句)。熟语是语言的精华,一般具有结构严紧,形式简练,含义精辟,形象鲜明,表达生动等特点,因而为人们喜闻乐见,广发流传。汉语的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警句、典故、惯用语、歇后语等,种类繁多,民族特色突出。正因为如此,熟语的翻译也比较复杂。但是翻译时抓住原文的思想內容,联系上下文和语言结构的整体,避免死译硬译,特别是传达好熟语所具有的修辞色彩,对于提高译文质量至关重要。

4.结语

恰当地使用直译与意译,翻译工作将非常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用何种方式来保持原语言文章与目标语言文章间的平衡。直译是一个好选择,它保留了原语言文章的思路,风格与修辞方式,直译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意译是一种技能,意译应符合目标语的文化和习俗,使目标语读者能够较容易地接受。直译法与意译法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一个较好的翻译应包含并正确熟练地使用这两种方法。翻译一直是不同民族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文化交流的手段。翻译所起的中介作用对汉藏不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做好翻译工作的前提是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汉藏之间不得的文化现象。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提高翻译质量,汉藏翻译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藏族文化发展史》丹珠昂奔著,甘肃民族出版社

[2] 《翻译的技巧》钱哥川,南开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