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阿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22-01
“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15分钟。”初见这一事例时,我不能理解。经历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备课,得用一生的时间来进行,只要还在讲台上一天,就得将备课进行到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尽心尽职的教师都是在用一生备每一节课。下面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师个人几个方面谈谈个人对备课的认识。
1.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要想教得好,全在于运用。要想运用得好,全在于吃透,只有熟悉大纲,吃透教材,使教材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上课时才能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因此,深入钻研教材,正确使用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更是显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有四条:
1.1 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指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课前把教材钻研深入了,认识透彻了,准备充分了,课堂上才有可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那么,怎样才算对教材钻研深入,认识得透彻呢?个人认为,重点在于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要求,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根据教学要求确立适度的教学目标。
1.2 巧妙组织。组织教材是钻研教材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教材组织安排得好,在教学过程中,就能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一环套一环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知道所谓组织教材,就是把一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过程的特点和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起来,也就是对教材进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地组织与安排的过程。
2.备学生
备课要备学生,这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备学生比备教材更为重要、更难。因为教材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夫多钻研几遍就不难掌握。可是,备学生就不同了,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这就是了解学生要有艺术。总之,要做到了解学生既不是举手之劳,又不能一劳永逸,而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只有做到尊重学生,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一点点的进步,才能更加有效地确定施教方案,否则徒然空忙。
3.备教法
我们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选择和动用教学方法要有艺术性。这种艺术集中表现在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配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达到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4.备自身
备课过程中,教材、学生、教法的钻研很重要,但我觉得教师在备课中,除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自身准备,即:
4.1 塑造教师形象,发挥师表作用。小学教师交往的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模仿性强,喜欢评论、模仿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教师的仪表具有很强的外显性和感染力,教师的仪表风度对学生是一种无言之教,教师以良好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敬意,一种喜欢你、愿意与你交往的情感;师生关系就会和谐融洽,学生也会以一种相敬相容的心理和态度,接受教师的言教。
4.2 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教一个班级,几十张面孔,就有几十种个性;即使同一个教育对象,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增高,其个性特点、思想感情、知识追求、思维能力和其它各种能力在不同阶段,表现亦有所不同。面对一个有几十张不同的面孔,几十种不同的性格和思维方式的学生群体,教师要有足夠的知识,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每个教师都得不停地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为进一步教育教学做好准备。
4.3 教学每篇课文之前,依据自己特长,做好相关准备。每个个体都是充满自身特点的,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每教学一篇课文,教师都得深入分析自身优缺,尽力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较好的一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学童话故事,如果教师本身语感较好,可以通过范读、带读来指导学生朗读;如果教师表演能力较强,可以指导、参与学生的角色表演;如果教师手工制作能力较强,可以根据故事情境制作教具,用以渲染、营造教学氛围……
一位老教育家说过,要当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术",就是学术(专业知识)、技术(实验能力或使用各种教具的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刻苦学习,认真备课,多听课,多研究交流,努力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改革创新,就能达到三术俱备的程度,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但也许,备课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进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