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的“新昌实践”

2017-10-11 08:32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毛光烈
浙江经济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新昌产学研研究生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毛光烈

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的“新昌实践”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毛光烈

“新昌实践”表明,实体经济的振兴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企业引进研究生与导师团队,引进研究生与导师团队又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的综合改革。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的“新昌实践”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俗话说,有的放矢。科技创新的这个“矢”,必须射中振兴实体经济这个“的”。新昌县在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的综合改革试点中,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这个“矢”与“的”的关系,初步走出了一个山区小县依靠引进研究生导师及团队进行科技创新、振兴实体经济的新路子。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的“新昌实践”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进行了深度报道,2016年5月31日,新昌还作为唯一的县域代表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的成效

2014年12月实施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国家科技部的高度重视与领导下,在联系新昌的省级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省科技厅、省政研室、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等省级部门和绍兴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新昌县政企合力、上下同心,全力抓好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工作,“小县大科技”特色更加鲜明,实体经济发展更加稳健,科技创新主要指标持续提升。2016年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4.45%(居全省第二名),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5.4件,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9.6%,新产品产值率50.8%。今年一季度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54.9%(比2013年的38.6%提高16.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52.4%(比2013年的49.4%提高3个百分点)。2016年6月,新昌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省共两市两县),今年又成为获得省政府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的18个县市之一。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的成效主要有:

推动产品与服务走向中高端。始终把创新驱动的落脚点放在产品升级与产业转型上,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科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通用航空、新材料、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零部件、航空发动机叶片、高铁信息系统、高端精密轴承、化工高效热交换器等一批高端产品与装备项目相继上马,造就了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话语权的“单打冠军”和一大批在细分行业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2016年有4家企业入选浙江首批80家“品质浙货”出口领军企业,数量占到全省的1/20,新涛电子成为绍兴市唯一的“隐形冠军”企业。

推动传统企业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与企业研究院梯队的成长,打通了产品技术创新、传统企业向高新企业转型的通道,一批企业因传统产品转变为高新技术产品而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从2014年的31家,增加到现在的50家(一般山区县的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到10家),占规上企业的21.9%。2012年以来每年都有企业入选浙江省技术创新企业百强,其中2015年5家、2016年4家;企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奖项的达7个。

推动传统制造走向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了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去年总投资32.3亿元的35个智能制造技改项目,加快了传统制造方式的升级。新和成、五洲新春、同星制冷、华光胶囊等一批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技改项目取得了示范引领性的突破,带动了更多企业的机器换人、制造换法、管理换脑。全县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两化融合指数为81.19,工业信息化应用指数达47.82,连续三年考核位居全省一类地区前列。

推动了企业上市。产学研合作创新提升了企业的素质与管理水平,增强了上市能力。2014年以来,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全县累计上市企业达9家,总市值突破1500亿元,累计“新三板”挂牌企业达12家,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新昌板块”新气象,其中新和成公司成为中小板的第一股,美盛文化公司成为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家上市企业。

推动产业走上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要素加快往企业集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居浙江省各县市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2016年,规上企业利税增长33.5%、利润增长48.8%,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仅0.77%。科技创新驱动,不仅促进了企业创造力的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大提升,发展支撑力的大提升,而且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

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的做法

围绕实体经济升级,抓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地处山区、距离一二线城市远、吸引一流人才团队条件差是新昌的基本县情,亦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个“短板”?新昌县委县政府瞄准高校与大型科研机构的专业(工业与工程类)研究生团队不放,积极培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团队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优势,积极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制造方式的创新。通过努力,平时在新昌企业搞研发的研究生团队达20多支,多的时候高达70多支。引进到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的研究生团队成为新昌企业技术与产品创新的生力军。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建立企业精准寻找攻关课题的机制。每年都支持研究生团队到新昌企业进行调研,行业协会与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帮助企业找准企业产品、工艺、生产方式等技术需求,凝练课题,今年已挖掘并凝练企业技术攻关课题达50多项。组织企业与研究生团队对接攻关课题。新昌县委县政府领导每年带企业的攻关课题到各高校、科研机构对接5次以上,不找校长院长,专找研究生导师与团队,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精准对接。今年已组织县内、县外的对接活动8次,国内外43家高校院所300余名研究生导师等参与对接活动,共达成合作项目32项,意向项目56个。建立企业与研究生团队精准“联姻”机制。今年又有20多家企业与研究生导师及团队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全县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团队合作创新的规上企业,占比已超过85%,到年底有望实现全覆盖。建立政府精准服务机制。出台扶持政策,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给予资金奖励,对来新昌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本科以上学生给予生活补贴;建立县领导结对联系研究生团队与导师的制度,每季上门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每年选择县级重点产学研协同创新课题项目列入省级科技创新计划,实现了横向课题与纵向课题的有效统筹,山区小县的产学研课题能上省级科技计划,极大地调动了研究生团队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积极性。目前新昌企业与100多所高校院所的研究生团队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围绕向高新企业转型,抓传统产品的信息化。生产纯机械产品的企业,就是传统企业;生产机械与电子一体化产品的企业,就是高新技术企业。新昌县把推进传统产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作为传统产品换代升级、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的关键来抓。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支持智能化产品开发。通过产学研的合作,组建新昌县企业信息化促进会、在规上工业企业中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等举措,来推动传统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化,大大加快了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2016年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200项,其中7只产品列入省级优秀工业新产品、2只产品被认定为全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选择产品已实现信息化的企业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排摸,制订实施“123企业培育工程”,对重点成长型企业和创新型苗子企业给予优先保障项目用地、土地价格优惠、信贷资金支持等政策,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和推动更多的传统企业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到2017年底全县累计高新技术企业有望突破100家。陀曼机械、康立自控、远信印染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陀曼机械技术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销售收入、资产、员工数量等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快速成长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还入选了全省首批工业信息工程重点企业研究院。

围绕质量效益型发展,抓企业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方式的改造。紧紧扭住企业制造方式转变不放,着力实施机器换人、制造换法、管理换脑等技术改造工程。加快机器换人步伐。以项目推进、工程示范、行业推广、中介参与、考核评价为主要手段,重点在轴承、汽车部件、制冷装备等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快工业机器人应用,轴承行业“机器换人”列为十大行业省级试点之一。万丰铸造车间现有机器人33台/套,生产工人由原来的346人减少为162人;三花膨胀阀生产线“机器换人”后,班产效率提升了20倍。2016年在“机器换人”基础上推行了“四方合作”(省信息化案例中心、浙商银行、工业信息工程公司、新昌县政府)抓智能制造的探索,重点抓好总投资10.9亿元的30个项目的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取得了成功。陀曼公司对森春机械的圆锥生产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设备稼动率从61%提高到75%,现场操作工从33人减少到24人,月总产量从160万件增加到172万件,月度人均产值从4.85万元/人提高到7.05万元/人,产品送检合格率从99.15%提高到99.53%,建成了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追溯体系,德国等欧美一流企业乐意把对产品质量要求苛刻、但附加值高的单子交给森春机械公司,客户信任度、接单能力、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加快制造换法步伐。推广连续生产、联网协同、智能管控等制造模式,重点抓好省级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试点区的建设。新和成公司投资1798万元建立了国内领先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智能仪器检测系统,实现了生产与检测的自动化、智能化,该车间仅有机修工、人机接口投料包装工2人,无现场操作工,原料库存资金下降了10%,产值增长了5倍,人均产值达到450万元。加快管理换脑步伐。实施了35家企业参与的信息化登高计划,引导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各环节应用信息技术,使用“云计算之脑”替代“人脑”来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使新昌两化融合指数排名从2013年的全省三类地区跃升为一类地区,2016年达到81.19,居全省第18位、绍兴市第一位,其中工业应用指数47.82,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2%,重点行业典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普及率、制造执行系统普及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普及率、供应链管理普及率分别达到90%、70%、60%、70%,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安全制造信息化试点区、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业基地,4家企业入选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数量占绍兴市的4/10,13家企业入选绍兴市“五十佳”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抓技术与企业的并购,抓企业研发机构的开放布局。全县出现了购买技术、为买技术购买企业的热潮。2016年,新昌企业从技术市场购买技术72件,金额达6580万元。同时,还出现了为买技术而跨国并购企业、重组企业的新气象。近年来,已有13家企业成功实现了海外并购,总资金近110亿元,抢占了全球产业链高端。如三花智造公司反向并购Ranco公司的全球同类业务,一跃成为专利最多、规格最全、产能和销量最大的国际行业新领导企业;万丰奥特用11亿元收购全球顶尖的镁合金生产企业加拿大Meridian公司,从而迈进了新材料制造领域;万丰科技19.6亿元并购美国Paslin机器人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并购国外机器人企业的公司,也是绍兴市最大的境外并购项目;京新药业6.9亿元并购巨烽显示的90%股权,成功切入了医药仪器领域;日发精机3.5亿元收购意大利航空设备制造商MCM公司,成为拥有飞机总装及零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优化企业研发机构的开放布局,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异地布局的研发体系。引导企业打破地域局限,实施开放型研发布局的战略,在智力富集地区设立异地研发机构,建立技术引领端的研发机构设在国内外一流城市、生产应用端的研发设在新昌的互补型的企业研发体系。目前新昌企业已设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在上海、杭州等建立研发中心32个,在滨江区设立了新昌中小企业共用的研发大楼,今年还计划在浙大紫金众创小镇设立5000平方米的新昌企业研发大楼。

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靠改革

在实践中,新昌县委县政府与广大企业深深体会到:实体经济的振兴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企业引进研究生团队,引进研究生团队又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的综合改革。

改革原有重点工业实验室的建设体制,支持在企业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新昌的实践证明,吸引研究生团队来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必须解决浙江数以千计的工业与工程类研究生团队缺课题、缺实验室、缺将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试制条件等难题,尤其必须改变单纯只在高校设立工程技术实验室的做法,创造让工业与工程类研究生团队能够到企业参与研发的条件与环境。为此,在省科技厅、财政厅等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昌县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政府支持企业建立实验室与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制度,配套实施了支持企业重大瓶颈技术攻关、青年科学家引进培养等“三位一体”的政策措施,从而极大调动了企业建设实验室与重点企业研究院的积极性,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到2016年底,新昌企业已建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9家、县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5家,新昌还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4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0家。2012年,康立电子公司建立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随后研发出的电子齿轮箱,一举替代了纺织机上的机械齿轮箱,不仅让企业获得巨大经济效益,还助推了纺织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从此,新昌的企业出现了不比大小比创新、不比规模比升级的新气象。

在企业建设一流实验室与重点企业研究院,大大提升了新昌企业引进研究生团队技术协同创新的能力。2014年,新昌三花集团下决心在杭州下沙购买了320亩土地(目前累计),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建立了浙江省三花新能源研究院—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并按照技术攻关的三个难点,给予连续三年每年一个150万元经费的省级科技计划攻关项目的支持,从而三花集团成功引进了清华大学崔凯院士带领的研究生等人才团队,经过三年攻关,终于使三花集团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顶尖水平的纯电动汽车空调与热管理系统技术的企业,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各管各”的课题经费计划管理制度,实行联合支持破解企业技术瓶颈的体制。新昌县委县政府领导在调研中,听到不少研究生导师反映,作为研究生导师,看到自己带的研究生在读研时就能接到企业与省级、县级政府联合支持的科研课题,心里当然是很高兴的;看到自己带的研究生在读研时就能获得县级、市级、省级科技创新与进步奖,能为他们毕业后找工作、搞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心里更加是自豪的。他们意识到吸引研究生团队到企业一线搞科研,必须改革“各管各”分散支持科研的科技计划体制,建立省、市、县科技计划联合支持企业破解技术难题的新体制。他们积极向省、市科技、财政部门反映并提出了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省科技厅以及财政厅领导的支持。省级科技等有关部门领导果断地决定,建立与新昌共同支持企业技术攻关的计划,以实际行动支持新昌科技创新综合体制改革的试点。同时,新昌亦作出了县财政科技经费安排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低于10%的决定,2017年县科技经费安排近8亿元,设立了省、市、县每年联合支持30个企业科技攻关的计划。省、市、县联合支持企业技术攻关的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各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团队到新昌找企业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改变了研究生团队坐等企业上门的状况,变一方主动为双方主动,高校等研究生团队主动找新昌企业合作的逐年增加。

改革科技成果的分配制度,建立可参股投资、可参与分配、科技人员可得大头的体制。支持创新的制度魅力,永远大于感情魅力。为了调动研究生团队到企业协同攻关的积极性,新昌县组织力量到企业调研、开展试点,全面总结推广了三项制度。一是支持企业建立与研究生团队协同创新的奖励制度。有的研究生团队到企业工作三五个月,帮助开发一个应用软件,企业除了为研究生团队提供生活、住宿、科研服务保障外,还对成功实现技术攻关的研究生团队给予一次性50万元或100万元的奖励,每个研究生可获得10万元至20万元的奖金。二是支持企业建立研究生团队攻克技术开发产品之后、按产品利润进行分成的制度。三是建立研究成果技术入股、按股分红的制度。新和成公司对企业研发团队的核心骨干人员实行股权激励,对创新团队的一次性科研重奖最高可达500万元。企业这些以科技成果分配制度为中心的体制改革,为研究生团队参与新昌企业的协同创新注入了体制的活力。

改革科技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建立按实绩、市场化的评价、奖励、晋升制度,建立企业、社会、政府立体的奖励与激励体制。新昌的实践证明,开发企业用得上、用得了、用得好的科技成果是企业与研究生团队实行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求发展促转型最重要的基因密码;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方法、评价制度与奖励体制的改革,又是推动产学研协同精准创新的体制密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此,新昌果断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方法与制度的改革探索,全面推动对科技成果建立按实绩评价、按市场获得利润评价为主的评价体制与奖励体制,探索建立科技成果的企业奖励、行业奖励以及县级、市级与省级政府奖励的立体奖励体制,并且为参与新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团队、研究生导师设立了专门奖项。在今年首个“5.31新昌科技日”的活动中,新昌县委县政府为坚持在新昌与企业长期合作创新的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原院长胡旭东教授等5个研究生导师、3个研究生团队,颁发了100万元的奖金。同时,新昌县坚持每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大张旗鼓表彰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与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人才、重视科技体制改革的好厂长、好经理、好局长、好书记、好镇长,让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在经济上有回报、在社会上有荣誉、在创新领域与学术上有地位。此外,新昌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综合改革,带动了高校研究生及导师的管理体制改革,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配合进行了研究生导师晋级考核、评定与研究生毕业成绩学分评价等制度改革的探索。最近,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对此又进行了调研,决定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进行继续深化改革的试点。

改革科技创新的领导制度,实施各级“一把手”抓创新综合改革、抓创新环境保障的新体制。新昌的实践证明,突出创新的制度与创新环境的供给,通过高效率、精准度高的制度与优良的创新环境供给,是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实体经济振兴的动力。为了破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难题,新昌县致力于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主要抓了以下几条:一是实施“一把手”领导科技创新的体制。新昌建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各套班子领导参加的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改革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每月调研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协调解决问题,每个季度常委会与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的制度。全面建立了科技指导员制度,选调200多名副局级以上干部担任企业科技指导员,完善了各级领导抓创新与改革的领导体制,确立了“政治上讲忠诚、能力上讲懂科技能领导创新、作风上讲善抓科技创新与改革落地”的评价、激励与使用干部的导向。二是确立领导抓科技创新必抓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的领导制度。经过对企业的调研与对影响新昌科技创新瓶颈县情的调研认知,确立了依靠企业引进研究生团队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攻方向,明确了产(企业)、学与研(高校与大型科研机构)、政(各级政府)各方既要分别进行创新体制改革、又要协同进行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的任务,步稳蹄疾地推进改革。三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到企业、预防侵权到创新前沿的保护机制。确立了领导抓科技创新先抓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路。在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上市、驰名品牌、驰名商标、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警务室,成立新昌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畅通知识产权维权的绿色通道;建立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衔接机制,组建了以侦监工作员和检察官为首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理小组;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环节的知识产权侵权预研预判机制与预防性保护机制,实现了从事后打击保护向事先预防性保护的转变。四是实施政府带头讲信用、落实创新政策与建设良好创新环境的制度。新昌领导把政府带头落实创新政策作为建立创新环境与制度供给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来做。公开承诺在新昌不允许企业不履行协同创新合同义务的同时,连续几年狠抓了科技政策的落实:百分之百地拨付本级政府与上级政府的科研经费,做到一分钱亦不截留挪用;百分之百地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到一分钱的折扣亦不打,近几年每年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均超过3亿元;百分之百地落实企业加计扣除研发费的计征政策,做到一点亦不耍刁使滑;百分之百地兑现人才政策,绝不“在口头上说得利索、落实起来拖拖拉拉”;百分之百地兑现创新奖励政策,绝不朝令夕改、不讲诚信。政府带头建立科技创新信用制度的良好行为,带动了企业,为新昌赢得了“创新环境最好、创新信用过硬”的美誉,进而为新昌企业引进研究生团队、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增添了后劲。

新昌探索的价值与意义

(一)培育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可复制的县域样本”

从总体上说,对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核心战略,大家在理论上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实践中,并不一定为大家所认可。比如,有的同志认为,像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高校林立、人才密集的地方,可以培育中关村等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是现实管用的,而在一些没有高校、吸引人才条件又差的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是不切实际的。这种对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认识上的“条件论”还是颇有市场的。因此,出现了在实践中“对创新驱动发展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省委省政府、科技部就有意选择了新昌这样的山区小县,在这样没有高校,吸引人才条件相当弱势的县域作为试点。因为省委省政府、科技部觉得,如果新昌的创新驱动发展能行得通,在浙江省就没有什么县行不通;新昌的样本可复制的说服力与适应性就相当大。

(二)探索了利用信息革命、产业变革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管用模式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突出重点,抓一批引领性创新的大科学工程,这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两个强国梦目标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作为进入工业化之后从未利用好一次科技革命机遇的大国,在面对经济新常态、信息革命、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机遇时,如果不能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有效解决面广量大的块状经济、民营经济、传统中小型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就是错失了这场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探索创新驱动块状经济、民营经济、传统中小型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管用模式,这是一项不能回避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现在,我们围绕全面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初步探索出了对中小型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与管用模式,这就是:着力抓好抓实产品升级,把已有产品转变成智能产品、优质长寿命产品、节能绿色产品;着力抓好企业制造内容与主营业务转变,通过主要产品与业务的转变把传统加工制造企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而向“新三板”与“主板”上市,成为上市企业;着力抓到智能产品小镇与行业云平台上,通过智能产品特色小镇与行业云平台的建设,整体提升块状经济与行业的智能制造、中高端制造与服务水平。

(三)成功探索了创新要素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匹配的新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城市化发展,一、二线大城市新老高等教育园区的改造建设,国家级、省级60%以上科研经费持续数十年对一、二线城市的择优性支持,造成了占全国60%-70%的高端科技人才、上水平的研发条件等创新要素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占国土面积80%的设区市等大部分三线、四线城市与县城及建制镇积聚的创新要素稀少,吸纳创新人才团队条件也相当缺乏。这样,客观上形成了一、二线城市为创新要素供给方、三四线城市与县城及建制镇等为创新要素需求方的格局。这样的格局是长期的,不会改变的。我们能做、要做的是:去顺应中高端人才在一、二线城市持续集聚的前提下,构建创新要素供需双方有效匹配的体制机制,找到一、二线城市人才为三线城市及农村使用的有效方式与管用的体制,使创新要素的供方与需方能共赢发展。为了探索创新要素供需双方有效匹配的体制,新昌县抓住企业创新人才团队缺乏、直接吸引人才团队难的“短板”,以引进高校与大型研究机构的专业(工业、工程类)研究生与导师团队为基点,在省委省政府、科技部的支持下,务实设计、统筹协调,启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据浙江省教育厅提供的资料,2016年浙江省高校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人数达25379人,其中工程硕士达8856人,这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这项改革试点,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新体制”“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专业(工业、工程类)研究生毕业成绩的评价方式与体制的改革、专业研究生导师晋升评价体制改革试点”“政府的科技计划、管理、奖励体制等改革”统筹了起来,其特点是为跨区域的合作创新,提供综合性、系统性、协同性的体制保障,从而既取得了驱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绩效,又取得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与体制综合改革”的成果。对于新昌的试点成果,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已批示,要向面上各县(市、区)推广。

猜你喜欢
新昌产学研研究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锐新昌:上市前股东减持分红 圈钱割韭菜嫌疑深重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