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利霞 郑玉霞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全国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但在硬件条件发展的同时,内涵建设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就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的必要性做了阐述,目的是引起职业院校对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视,使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逐步提升,进而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院校;科研能力;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9B-0052-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各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如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100所示范校”“100所骨干校”和“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项”等项目,国家、地方和职业院校自身都投入大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使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大为改观。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科研现状并不乐观,首先,职业院校科研平台不够完善,学院教师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科研条件不成熟,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现有的组织和机构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科研课题来源渠道狭窄,主要课题内容集中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方面,有应用价值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科研项目相对匮乏。此外,由于院校建设、教学及其他任务繁重,导致教师科研观念淡薄,科研时间、经费紧张。
不可否认,职业教育应偏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即操作和实践)的培养,这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旨所在,但是,远离了科研的职业教育是无法提高其教学质量的,也就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校企深度合作都需要科研的助力。因此,提高高等职业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认真、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教政策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曾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院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2014年7月8日,教育部鲁昕部长出席“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能力建设研讨会”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重视应用科学能力建设,重点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只有将国家的职教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做到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服务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学院办学质量的保证
高职院校在经历过一轮示范、骨干校建设的高潮后,如何巩固示范建设成果,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已成为各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课题。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为高职院校下一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供了方向。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协作委员会副会长马树超在校长联席会的讲话中,提出的优质高职院校的十大标准中就包括了科研成果转化高水平这一内容。因此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职业院校不搞科研则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有利于促进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更新教育手段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学院与企业的重要连接点,也是直接育人的手段之一。
三、助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动力
职业教育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双师”资格,现在正在试行的应用型本科班,各门课程所用教材均为本科教材,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相较于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要高很多,而且应用型本科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课程由合作的本科院校的教师承担,这就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又要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为后续的课程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新工艺的研发等科研活动,教师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实践技能,通过掌握企业先进、前沿的生产工艺,来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
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场应变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创新能力,即不断发现生产流程、设备结构等现有事物存在的缺陷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备了这一素质,可使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在其职业生涯中得到更大提升,并实现由简单地完成工作到自身事业获得发展的重大转折。而通过提升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带动一部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学生在查阅文献、制订方案和反复实验的科研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锻炼新的实践技能,恰恰会使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科研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毕业后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国家对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及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的桥梁
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并融入当地产业发展才可能有出路,才能把产教融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由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涉及面比较广,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准确地把握学校与企业利益的共同点,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深化,不断提高产教融合的层次。校企合作应该从小项目到大项目,由小企业逐渐向大企业靠近,不断提高战略合作层面。职业院校不应局限于培养能动手的“操作工”,还要培养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别而引起技术难题并创造效益的人才,企业会逐渐依赖于院校的技术而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教师在为企业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也了解掌握了企业最前沿的生产技术与工艺,为其在日后的教学增添了更具实用价值的内容。校企合作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畅通,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国外一些先进的职教经验也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模式中,职业教育首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几乎所有教师都参与来自企业的科研项目。德国的高等职业学院把教师的研究课题、项目与校内实验(训)室建设相关联,这些实验(训)室和实训项目不仅满足了教学需要,而且在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也承担了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应用型科研促使高职院校成为高科技产品的“孵化器”。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逐步能够在进行硬件建设的同时发挥自身特长,成立了教师科研工作室,以“接地气”的应用型科研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提升科研能力将会逐渐被列入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培养出真正能被社会认可、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凌双英.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周慧娟,王玲.現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科研内涵分析[J].职教论坛,2013,(2).
[3]宋丽霞.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5).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