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菊+拜小康
摘要:崔莺莺、杜丽娘是我国文学史上两位奇女子,两人都生活在封建礼教的阴影下,均将“情”放在第一位。但由于所处时代思想氛围的差异,使得她们的个性色彩存在鲜明的差异,莺莺追求的爱情虽高于一切,但她在爱情中却表现出犹豫不决;而丽娘追求出生入死的爱情,她的态度坚决,性格坚强。面对爱情她们都表现出叛逆性格,也由此构造了她们各自典型的形象。
关键词:崔莺莺;杜丽娘;叛逆性格;形象
提起中国古典戏曲里的女性叛逆形象,崔莺莺和杜丽娘是首先被人想起的纯情少女,她们有高深的艺术素养,莺莺能诗善文,丽娘擅长丹青。然而她们之所以为后人所称赞,是因为她们在爱情上都悖于封建礼教,是执着追求爱情的先驱者。
一、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
王实甫早年为官,可官途坎坷,在四十岁时,他弃官不仕,一头扎进关汉卿的“玉京书会”出入歌台舞榭之中,厮混于勾栏瓦舍之间,开始他的戏剧创作生涯。在创作过程中,他体味到社会下层人生活的苦难,作品中反映了下层人民想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强烈愿望,并与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进行抗争。晚年他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和官妓有亲密地来往,这就为他写“儿女风情”类的剧作提供了充分的材料。从《西厢记》中崔莺莺形象所表现的精神内涵来看,无疑是王实甫对元代社会的一种真实反映。
相对王实甫,汤显祖生活的时代,正是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内阁争斗,皇帝昏庸的明代中晚期。科举制已腐败,考试成了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以才学论人。他虽不反对张居正的改革,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憎恶这腐败的风气。因而,两次都拒绝招揽,并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目睹当时官僚机构的腐败而大胆弹劾,结果触怒了皇帝而被贬。随后,他便漂泊,长期屈沉下潦的他,上感于官场的腐败,下感于地方恶霸之有恃无恐,还因爱女、大弟和娇儿先后夭亡的强烈刺激,由此创作了批判封建礼教,反对程朱理学,呼吁大众争取自由解放的爱情剧——《牡丹亭》。
二、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分析
(一)肖像
莺莺本是相国小姐,知书达礼,能诗善文,美丽可爱,人见人爱。张生第一次在佛殿遇见莺莺后,禁不住从心里发出赞美:“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叫人眼花缭乱口难言,灵魂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拈。”这里作者侧重于对莺莺的体态外貌描写。“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响恰方言”,描写大户人家女子的矜持庄重,体贴入微。“恰便似沥沥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由容貌、言语神态到步履、体态,描写了莺莺的娇美。
而丽娘是一个二八年华的纯真少女,从小被禁锢在深闺中,如花的相貌,绘画吟诗,书法丹青俱佳,可空有才情而无处施展。于是,孝顺尊敬的她内心积蓄的一腔春情才会在游园时爆发。在丽娘梳妆打扮准备游园时,春香看到她的容貌,忍不住说了一句:“今日穿插得好。”这一说便引起丽娘的共鸣:“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镇,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燕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这充分表明丽娘面对春香的称赞,她对自己的美貌更加自信。当柳梦梅在梦中见到丽娘时,便对丽娘的美貌大加赞许:“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二)性格
1.崔杜的生长环境。崔杜都生在封建礼教的特殊家庭环境里,是封建家庭中的小姐,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她们的叛逆性格与封建礼教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但莺莺因父已故,主要来自母亲的压力,而且还有红娘的帮忙,所以她还有相对的自由。丽娘则不同,她生活的环境阴冷、狭促,让她喘不过气来,甚至连自家的后花园都没去过,四堵高墙把她与现实生活完全隔离。其父以对她的爱为借口,束缚她的行为举止,为她请的私塾先生,也只是为了让她“知书达礼”,同时母亲也在监督着她,让她没有丝毫的自由。
2.崔杜的叛逆性格。崔莺莺作为一个叛逆的贵族女性,不仅表现在对张生的一见钟情上,更重要的是她的反封建思想中有进步的因素,这也是作者理想体现。莺莺为追求爱情敢于蔑视封建门阀观念,并作出实质性的举动。剧中的莺莺在佛殿与张生相遇之后,便加深爱慕,都以争取对方的爱情为主要目标,称之为“许心”阶段。接着,设道场,为亡夫做好事,本是至理至孝的,庄严神圣的活动,可莺莺却当成“顾盼”情郎的大好机会,这正是她叛逆性格的体现。她的行为就必然与老夫人的拘管形成尖锐的冲突。于是,两人暗中沟通,争取有情人的私下结合,称之为“许身”阶段。从“拷红”开始,莺莺以争取实现美满婚姻为斗争目标,称之为“团圆”阶段。可面对老夫人的要求“三辈不招白衣女婿”,莺莺却说:“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这将莺莺的反抗表现的淋漓尽致。
杜丽娘是一个正直青春妙龄的大家闺秀,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同时,她还是一个爱思考的少女,单调的生活造成了她精神上的苦闷,使她往往对封建教条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惊梦”之后,丽娘的内心世界已经触及到封建统治思想。随之又寻梦,体现了她与封建礼教的正面的对抗。寻梦不成,便以死相赴,足见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也反映了丽娘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追求自由幸福婚姻的反叛精神。
(三)行为
不同的情爱萌生、示爱方式及对待爱情的态度。莺莺张生的爱源于二人在普救寺佛殿的相遇,两人一见钟情,便产生爱慕之情;而丽娘当陈最良给她讲了《关雎》,牵动了她的情肠,加之大自然莺歌燕舞的旖旎春色,唤醒了丽娘心中最原始的人性欲望,女性意识的萌发,让她开始积极主动的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婚姻。经过了游园、惊梦,她的爱情便萌生了。
莺莺在佛殿上为自己祈福。月夜中莺莺听张生的吟诗,忍不住和诗一首“空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的行吟者,应怜常长叹人。”在佛殿与张生正面相对之后,便更加难以忘怀,整天神魂荡漾,烦恼不已。在“赖婚”一节中,老夫人让红娘请张生来赴宴,莺莺以“身子有些不停当”为由推托,待知客人是张生时,她便转口说:“若请张生,扶病也索走一遭!”透露出她对张生的爱慕和想见的急切心情。
相比莺莺,丽娘的示爱方式大胆的多,她是“一灵咬住”地狂热追求。在梦中第一次和柳梦梅相见,就以身相许。接下来在寻梦中,梦中的情景全然不见。便又道:“明放着白日晴天,猛教人抓不到梦魂前,”一个“抓”字把丽娘迫切、执着和寻不到梦的惋惜、失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因寻梦不成,于是丽娘想到死后若能藏于梅树下,也算是一个理想的归宿:“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可见她对爱情迫切和执着的追求。
三、结语
从上面可以看出,崔杜的深刻意义在于对封建婚姻的批判和理想爱情的追求。莺莺的爱情是现实中女性的反应,固让人可亲;而丽娘是理想中人,虽然可爱,可离现实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她们的爱情虽然波折,但都以大团圆结尾,也迎合了人们的心理。
总之,作为中国戏苑两佳丽,崔莺莺是现实中人,所以可亲;杜丽娘是理想中人,所以可爱。两人都为了爱情自由幸福而执着追求,莺莺和丽娘的叛逆爱情已使当时的青年女性从她们朦胧的理想中得到鼓舞,同时也在时刻启示现代的我们:“追逐真挚的爱情,走出别样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郭汉城.中国戏曲经典(卷三)[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实甫.西厢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汤显祖.牡丹亭[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3、4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寒声.西厢记研究论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54.
[6]李梦生.西厢记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徐扶明.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M].海古籍出版社,1987.
[8]赵山林.牡丹亭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王实甫著,张燕瑾,弥松颐校注.西厢记新注[M].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
[10]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11]戴不凡.论崔莺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