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玲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7—0102—01
人类各种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思维,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水平。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启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到学生中去,用对学生信任、充满激情的对话和语言,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一些这样的话语:“你的回答很有创意!”、“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个小秘密!”……这些充满激情、充满鼓励的评价,让学生放松了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的,逐渐地喜爱上数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二、讓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
基础知识是思维的依据,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数学概念、法则以及定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先读题,随后让学生复述,之后让他们经过片刻思考后,将答案直接说出来;或者向学生只出示题目卡片,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时候,将答案直接说出来。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数字就会产生敏锐的观察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推理能力。
三、直观教学是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根据他们的思维能力特点,凭借实物、模型、操作和语言的直观,在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现象进行具体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学具操作是一种外部的物质化活动,其特殊性在于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借助于手的活动,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在推进学生思维内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直观教学。“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操作是首要的第一步。通过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进而获取感性知识,之后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就可得出事物的本质,从而抽象出概念、法则。
四、联系实际生活是重要措施
理论都是在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充分利用,将数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并与此同时,还要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将问题进行解决。
例如,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养鸡场需要在市场当中投放一些鸡,第一次投放了总数的四分之一,第二次改投放总数的三分之一,最后一次投放了420只,让学生算出一共有多少只鸡?对于这个实际问题,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算出420只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并明白这是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从而将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五、建立知识网络是关键环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联系各个方面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每学完一部分课本知识,学生掌握了许多基础知识,但都是零散混乱的,此时,教师就需要做好归纳总结工作。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加深入和系统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在学习了四边形的有关知识以后,让学生判断正方形是不是特殊的长方形。有些学生对这一问题很含糊,以至于在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周长的时候经常记不清楚,搞得一塌糊涂。如果教师在学生学了这些知识之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系统的网络,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