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洪
【关键词】 研学旅行;素质教育;师生关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7—0029—01
在中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研学旅行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环节,其知行结合的创新型教育方式,有益于提升新时代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能丰富中小学的文化生活,能让素质教育变得可视化。
研学旅行就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冲击。就甘肃而言,其本身就拥有着无限的资源,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历史人文,都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如今,重庆巴蜀中学已经在甘肃省开展过一次以“大漠西北行,重走丝绸路”为主题研学旅行,社会反响良好,这为甘肃省开展研学旅行提供了借鉴。现针对甘肃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推进素质教育,加速文化变革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有许多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学有所成之后,必然外出游历,阅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各地的风土人情,最终方为一代大家。由此可见,单纯的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知行结合,方才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正确方法。
我国素质教育概念提出至今,一直是一种概念性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的学校少之又少,归根到底还是没有一种对素质教育的直观概念。甘肃省位处我国西北地区,教育水平相对发达地区比较落后,老师与家长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素质教育没有一种直观的认识,只注重“知”,而忽视了“行”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研学旅行就是一种综合了旅游与教育两大行业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游历祖国风光的同时,了解当地文化,直观地学习地理与其他知识,将老师课堂的讲述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起来。一方面,在旅游过程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生活技巧,交际能力,开阔其视野,增长其见识。
二、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最大的问题在于交流,由于平时教学中,教师一直担任着一种“严父”般的角色,虽是三尺的距离,却有着天上与地下的差隔,学生对老师的敬畏远远大于亲近,进而导致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在学校时,教师只能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的情况来了解学生,而在游览过程中,教师穿插授课,融入学生集体,以平等的交流换得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于老师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了解,就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同学在生活中的优缺点,进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师生之间朋友般融洽的关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方面,而研学旅行恰好可以变相地改善这种关系。由此可见,无论是是在哪个地区,研学旅行都有必要实行,对于甘肃地区来说,更是应当积极实行。
三、培养地域认可,留住基础人才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西北地区带来了众多人才,但人终归是流动性的,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去留不定。与其寄托于外省人才的引进,倒不如思考一下如何留住人才。现如今,出外闯荡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可否认北、上、广、深地区发展的机遇要多于其他省,但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的经济黄金带,必然有着她的优势所在,“一带一路”的提出更是为甘肃带来了许多机遇,发展前景不比其他地区差。对于众多的学子来说,毕业之后选择到外省发展,多是源于对甘肃本省发展机遇的不了解,对整个甘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不足。
由此可见,要想留住人才不在于机遇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域認同。一个地区真正吸引人的地方从来不是它的灯红酒绿,而是看它独特的魅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就是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条件下,引领学生认识甘肃、了解甘肃,通过旅游,对甘肃每个地方的了解观察,让他们对甘肃省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培养他们对甘肃省的乡情,也同时培养他们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作为一个甘肃人的自豪感。
四、促进旅游发展,改善经济环境
长期以来,农牧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通讯和餐饮产业构成了甘肃的整体社会经济,而旅游业的发展却一直滞后,在当下我国经济蓬勃发展,旅游产业不断扩大的时候,甘肃空守着一座金山却没有开发,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研学旅行旨在知行结合的素质教学,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改善经济环境。在甘肃省本地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增加学生见闻的同时,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吸引周边省市的院校组织活动,进而扩大甘肃旅游景点的影响力,吸引学生外的人士赴甘肃旅游,推进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从而改善甘肃地区的经济结构。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