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运菊
【摘 要】导学案编写是高效课堂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高效理念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保障,它的编写教师们都各有己见,在困惑中寻找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收获。借此机会,在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化学;导学案;形式;问题设置;
【分类号】G632.4
今年是我响应学校号召,进行导学案式教学模式探究的第8年。从开始时的害怕到现在的喜欢,尽管现在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依然存在不少的困惑,但是也收获了一些。这对于我本人的个人成长不仅是知识能力上的收获,还有心态的转变。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此过程中的感受:
首先,是心理上的转变;当一个演员厌倦了独自一人孤独的表演时,他就会明白他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我们进行一层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几十年了,但社會的改变,仅仅对知识的追求也无法满足需求,能力的培养愈加迫切。能力只通过说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满足饥渴的灵魂需要,教学的改革是无法阻挡的激流,迟早我们都要面对!想通这一点,我终于迫使自己去面对新的事物,也去勇敢尝试。
其次,把握导学案施行的核心目的:“让学生成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学、使学生学会学”;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达到课前自学,课上提升,课后巩固的目的。同时,导学案的使用并没有增加我们教师上课的难度,反而让我们更有机会将教材整合,便于调控“教”与“学”的衔接,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效率。
接下来就是必须踏实下来认真编写导学案了。第一,个人的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是对教学目标的最佳指导。个人的深入挖掘,除了让教师本身获得应该具备的知识外,更能帮助教师本人获得自我感受,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每个教师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也就是自我的个性魅力。导学案即使是集众人的智慧,也不该失去教师的自我本色,所以个人的研读应该早于集体备课,以免先入为主,尤其是像本人这种成长中的年轻教师。
第二,导学案的形式;在上一届的导学案编写中,我们沿用了衡水中学的学案模式,按难易层次展现知识,设计问题。在知识展现时,形式上也选择了填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抓要点。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形式,更热衷于查阅课本或教辅来抄写,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针对我们学生的这种状况,在编写导学案时,我们由填空改为知识复述加要点设问。知识的问题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也调动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这样一来也能很好的与后面设计的题目得到了呼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所以,导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模式是应该随着自己的学生而改变的。一层不变的导学案和一层不变的传统教学有何区别呢?
下面我想着重谈谈第三点:问题的设置;这也是本人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收获最多的地方。其一,我想,问题不应该是固定的。由于环境的改变,初中教学的改革,教材的改编,学生的认知和我们过去印象里的问题会出现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一定很小,无法被忽视。
如案例1:下列广告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口服液中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C.这种“神奇液体”加入水中,可以“以水代油”作发动机的燃料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该题C选项一般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之前的学生都以“水无法代油”为解释,认定错,而今却有学生质疑:“将某种液体加入水中后,能否成为一种新型的燃料?所以C未必是错误的。”不断收集问题,了解学生的认知是引导导学案中问题设置的重要一面,不可以只凭经验。
其二,不要忽视旧知识的重复;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是知道的,其实未必。
如案例2:向高一新生提问1个水分子内有多少个质子,多少个电子?学生基本不能做出反应,而是通过引导1个H原子、O原子的质子数,学生才得出结果。这些迹象显示,学生对于过去的零散知识点会逐渐陌生,鉴于此,在今后导学案的编制中可以考虑多设计些知识的链接。
其三,问题的设计要有适当的限制;
如案例3:请按照初中所学知识总结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此问题设计的一没指明是化学性质,并要求用化学方程式为例写出来。二没详细列明你所要求书写的内容包括几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事实上,从学生的作答看来,详细注明要求和某些的提示都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回忆起他们储备的知识,达到设计的目的。
其四,问题要简洁明了,提示引导要到位;
如案例4:对比下列两种提示:提示1:如氮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F只有化合态。提示2:如氮元素,自然界中有单质氮气,也有氮的化合物,故氮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虽然我们人工也可制得F2,但自然界中只有F的化合物,所以F只有化合态。在第一种提示下,学生答对的极少,但在第二种提示下学生却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判定。
其实,教学过程是不断摸索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方式是随着学生,随着环境而改变的。我校已经使用导学案有好几年了,但是无论是编写还是实施的过程,都还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不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研讨、展示等环节参与学习中,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者,这种思想主张是构建高效学习的前提,本人也将继续学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