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之一,更是对网络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学校在进行教育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策略的教学。本文主要从当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现状,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G64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是接触新事物的敏感群体,因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更是非同一般。面对网络给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转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改变教学模式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现状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影响
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影响主要变现为:第一,对思想政治的内容进行了丰富。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并且在这个平台中的信息是非常富裕的,这对于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等,都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此外,网络打破了传统的学习知识只能依靠书本的模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促使大学生在网络知识中寻找新知识,对于丰富教育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便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内容,从而丰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都带着面具生活,人与人之间缺乏一定的信任,使传统道德的约束力降低,引发人际间的信任危机;第二,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虽然有很多优秀的信息,但也有很多不良思想充斥在网络之中,给一些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抵制力差的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犯罪;第三,网络没有国界之分,网络中很多崇洋媚外的思想,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影响,致使很多大学生缺少爱国情感。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的教育
1、加强德育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的文化,抵制不良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发扬大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引导大学生正确学习、认识网络伦理观。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大学生规范、文明上网,避免网络恶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爱国情怀。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不盲目排他,而是选择正确的方式传达爱国情感;第四,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控能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学会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以此提高其自身修养。
2、加强心理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主要做法有: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班级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取适当的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组织网络交际方面的活动,帮助大学生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以及交往技能,为大学生讲解网络的利弊,增强大学生对网絡的认识,降低其被伤害的几率;第三,教师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网络咨询室为心理有疑问的大学生进行解答,避免大学生迷失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讲座,对相关案例的讲解,帮助大学生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3、强化法制教育
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需要做到:第一,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鼓励学生多主动的去掌握法律知识,以此提升自身的法律道德修养,促使其自觉遵守法律,并在权益遭受侵害时,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第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在网络中非常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这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使其成为成长中的助动力,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修养,促使其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需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进行网站建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并加强对论坛等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条例、标准,对违反网站规则的给予警告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专栏的形式,加强对先进人物,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进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建立虚拟的师生群体。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大学生喜欢上微博、微信的情况,通过虚构师生团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微信中建立讨论组,将班级学生加入其中,然后在讨论组中发布当前的热点话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增强学生对时事的关系程度,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
(三)完善大学的网络资源体系
建立完善的网络资源管理体系需要:第一,利用行政手段创建有利环境。这主要是通过加强学校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等方式,为在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学校的校园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改变;第二,加强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净化大学生的上网环境,以此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大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减少或者避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以此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开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参考文献:
[1]陈慧英. 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12-13.
[2]何祥林,张振兴.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3,09:56-60.
[3]白南定,乌日古木拉. 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6-8.
[4]吕开东. 基于文化自觉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5,02:78-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