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游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7 05:34闫佳坤
新课程·教师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应用研究英语教学

闫佳坤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英语教育的模式、理念和知识观都应该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英语游戏在教学中不断被重视。从游戏的价值内涵以及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着手,提出了应用的原则。

关键词:游戏;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一、游戏运用的价值内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2版)》(以下简称为《标准》)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多方面阐述并解释了我国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指导原则。在审读与理解的过程中,笔者从中阅读到《标准》中蕴含的对于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取向的潜需求。

(一)游戏运用是英语课程的本质要求

小学英语课程就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标准》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成就显著。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然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还是需要满足他们天性的游戏活动,于游戏活动中发展小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情景的氛围中浸入 “异域文化”,都符合《标准》所要求的课程性质,因此,游戏是满足《标准》所定位的英语课程的本质要求的。

(二)游戏是《标准》内容的实现媒介

《标准》中所确定的一至九级内容标准中,有以下关于一、二级及小学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所要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这其中,无论是一级中的做游戏、动作、角色扮演、英文歌曲、图片故事,还是二级中的互致问候、交换个人、家庭、朋友信息和表演对话等内容标准都透出了借助于游戏实现教学内容的“潜规则”,这些能够承载标准内容的形式都可以解读为游戏的一种或几种的融合。

实现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最佳方式就是游戏的融入,游戏成为在教学内容和学生习得知识之间的连接媒介和桥梁。反之,如果游戏运用不得当,游戏设计没有考虑到大多数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则必然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所有的这些,都体现出了游戏作为《标准》内容媒介的地位和作用。

二、游戏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随着英语内容的深入游戏被边缘化

当今小学高年级英语的教学事实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语言知识的内容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教师在面对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时需要认真地分解、设计重点、难点,要分析、研究知识层类之间的交叉、递进,乃至知识内容间的结构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对所学知识有良好的把握,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知识传递下去。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难度的增大,再伴随着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压力,教师的授课内容不得不向知识性内容靠拢,还要兼顾测试成绩的指标,尤其是 “分数决定论”使得教师不得不更多地进行知识性讲述而减少游戏活动的环节[1]。

(二)课时的削减导致游戏运用频率减少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3~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相结合,高频率的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英语课时又被压缩到每周三次教学活动,使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着课时减少与教学内容增多并加深的矛盾。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其次,英语还不能与语文、数学同等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英语教育改革的趋势下,小学目前一周都是安排3课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必然减少“费时费力”的游戏活动的安排,即使安排活动也只能是“偷工减料”地草草了事。同时,小学阶段仍存在语法教学,为了配合讲授抽象的知识内容而使用游戏,而又拿捏不好使用何种形式的游戏,尤其是有限的课时根本无法满足语法这一环节中游戏的运用,所以实际教学中,游戏就只能是不使用就不使用了。以上种种原因都反映出游戏运用频率的不断减少。[2]

(三)英语课型变化但游戏形式单一

再有趣的游戏被不断地重复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游戏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激发了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观察和走访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认同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数学校所提供的教学硬件资源有限,游戏资源较少,可用在面向全班教学的游戏则更少之又少。多数教师只是从授课内容的角度考虑,在设计教学游戏时对课型定位不准,对学生的主动程度、接受能力、注意转移的时机等方面考虑不足,不厌其烦地使用简单的猜词、开火车、接龙、分角色扮演等毫无新意的“活动”,造成“一厢情愿”的后果。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纳就是同一类型游戏使用过于频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减弱,从而影响教学质量。[3]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原则

(一)明确的目的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十分明确,旨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特别是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掌握小学阶段所必须掌握的英语词汇、句式、时态、交际用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入游戏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就游戏的本质而言,其仅为一种娱乐,除此目的以外,游戏还应该促进儿童身体心理发展、个性发展,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才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儿童学习英语的热情,满足儿童的内心诉求。因此,明确清晰的目的性原则是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所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4]

(二)积极的参与性原则

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就是游戏的应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成功的游戏必须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参与。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应用教学游戏时,游戏的可参与指数、活跃性、有效性都需要很好地把握。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具有可参与性的游戏。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参与的游戏就是科学合理的游戏,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的游戏还要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的设计时必须考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游戏氛围下的英语学习中。[5]

(三)发展的激励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形成一定的对世界的认知,因此适用于小学生的游戏应该是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激励作用,获得尊重与信任,实现自我的发展。游戏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并伴随着一定创造性的发展。作为英语老师,要考虑学生的思路,处理好问题的衔接和联系,绝对不能割裂问题之间的联系。在联系中把握创新,一直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准则。我们对学生创新意識的培养也务必落实到每一个方面。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与当代祖国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战略安排的关键所在。

(四)丰富的趣味性原则

游戏的本质就是趣味性,即使是融入教学中,也必须体现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原则,否则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游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就等同于直接的知识性学习。寓教于乐,寓学于玩,满足学生的天性,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愉悦体验,这正体现了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点,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使游戏符合儿童个性的发展,兴趣和训练相辅相成,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学互长。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娱乐与语言学习任务的紧密结合,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使游戏活动充满趣味性,让儿童感受到快乐的趣味体验,仿佛在英语的海洋世界中畅游,又要通过游戏有效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曹静.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J].甘肃教育,2015(7):102.

[2]鲁子问.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42-46.

[3]张翠云.科学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游戏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6,8(4):61-63.

[4]魏勇军.浅谈英语游戏教学的原则和意义[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17):41-42.

[5]颜丽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游戏设置[J].教学与管理,2010(52):49-50.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应用研究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