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杏洲
摘 要:问题设计,重视教育价值观,重视教学策略及内容,重视教学方法及技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关键词:历史课堂;问题教学;核心素养;以史导论
新课改之下,历史课堂效率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问题教学解决学生困惑,引领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促进有效交流的问题设计也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适应全国卷的考查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计要重视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是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拓视野,提高认识,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完成民族精神的传递。课堂上要重视哪些价值观呢?一是要有利于加深人民认识,有利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二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及人文素养教育。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关注人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认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明确人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历史学科“以史为鉴”功能的重要体现。在问题设计时,要以落实教育价值观为主导,通过具体的史料,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渗透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二、问题设计要重视教学策略及内容
通过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形成“以史导论”的教学模式。“史”体现着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论”体现着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导”体现着历史学科的现代教学理念,三者关系中,“史”是基础,“论”是灵魂,“导”是桥梁。教学中要遵循:确定灵魂—选择史料—构建框架—形成共识的顺序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要准确确定教学重点,所谓重点应当是一节课中的灵魂,能够统帅一节课中的主要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在设计问题时,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考实际,通过由浅及深、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重点知识和内容,形成正确的历史结论,构建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
三、问题设计要重视教学方法及技能
历史教学中,要在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使学生能轻松学习、掌握知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标中有关“知道、了解、叙述、列举、评价、论证”等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通过课堂讲解、板书、阅读或诵读、巩固和提升、练习测评等方式使学生明确中学历史学习目标的分类,并在学习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设计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选取适合的史料,引导学生区分课标不同要求。同时,逐渐向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靠拢,按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要求加以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四、问题设计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交流即是互相沟通,如文化交流、感情交流,历史教学中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从设问中引导双向交流并理解知识,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比较分析历史知识和历史结论。促进有效交流的问题具有兴趣性、开放性、适切性的特征。兴趣性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关注、激活他们的交流欲望,教学中就要设计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开放性是为学生的交流预留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通过资料设问、问题设问、分组讨论、发表见解等环节让学生展示成果,各抒己见。适切性指有适当的史实支撑学生思考与交流。注意各种材料的大小、出处及用处,文学材料背景不宜过多,同时要符合三个前提:一是问题指向应紧扣课程标准。二是问题的专业支撑应当符合学術共识。三是问题适量(三个为宜),且构成问题链。如:在讲授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时,可通过问题设计促进教学效果最大化。雅典公民是如何参加公民大会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区别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可通过模拟课堂使学生感受两千多年前的雅典民主政治运作过程,形成初步认知。第二个问题可由学生分组讨论,组长代表成员展示讨论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个问题,可布置学生课前整理知识,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学生进行比较,解决问题,最终完成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全面客观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
五、问题设计要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全国卷试题主要从文学作品、史学著作等资料中选取材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问题设计中要兼顾学生答题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规范作答的良好习惯。问题设计要引导学生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明确问题关键,准确确定信息联结点,解答过程规范完整,拓展思维,加强学科综合,最终使学生逐渐培养正确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
每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都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完善,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在问题教学探究中可采取折中渐进式进行。首先,在材料的选择上,受制于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可先从教材的资料入手,一方面它容易使学生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避免因为问题教学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其次,在讨论形式上,可采取更小范围的分工合作而不拘泥于小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学生前后左右的探讨在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能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再次,在呈现方式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各抒己见,把不同的意见和结论提交到课堂上进一步讨论解决。最后,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教师包办所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更能解决困扰学生心中的问题,使问题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编辑 彭 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