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
摘 要:21世纪,信息技术正逐步深入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有必要对它的有效教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教学语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光纤通讯、智能终端和大数据等技术领域,还是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看法、掌握程度都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在此背景下,怎样才能改善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目前是什么状况。其次,针对现状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困境
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学科,它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也把它列为社会实践课的一部分。因此,它不能仅仅通过讲授使学生理解,必须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很多时候是处于无序或无效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较短,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没有形成系统的有效模式,长期以来也不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维持起来更困难。一是学生坐在电脑前,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因为平时大多数学生就是把电脑当作游戏机在玩。二是教师在授课时,经常会通过控制学生屏幕来演示,如果授课内容学生不感兴趣,就容易出现大声喧哗的情况,或者表面上课堂很安静,但有些学生早就通过偷偷结束程序、拔掉网线等方法脱离教师控制,上网聊天、打游戏等。
二、怎样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变得有效
1、精选教学内容
(1)贴近学生的生活
信息技术是工具性学科,教学的内容就应该是现实中学生会碰到的现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学生学习研究。
案例描述:教师在学生的电脑上未安装视频软件,却需要播放一些有关国内外大学名校的视频。接着让学生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和视频播放软件。
课堂反馈:大学名校的视频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许多学生都有过在网上看视频的经历,因此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软件下载地址,并成功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不仅关于下载的操作技能很快就掌握了,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热情。
(2)有教学线索
人想在短时间内记住一些不相干的词语很困难,但如果用这些词语编成故事,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课如果通过某个线索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变得轻松愉悦。
案例描述:教师发给学生一个图片压缩包,里面有几张关于哈密瓜节的照片。先让学生从网上下载压缩软件对图片进行解压缩,再让学生谈谈对图片的感受,最后告诉学生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访问相关站点。
课堂反馈:这个课例有一个统一的主题,那就是关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哈密瓜节。这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文件下载、解压文件和信息检索串联起来。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一节课下来不但掌握了下载与解压的技能,同时关注到哈密瓜节活动,增强了对家乡的了解和自豪感。
2.锤炼教学艺术
(1)教学导入
一个新鲜有趣的导入往往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可以采用故事、动画、视频、音乐欣赏等形式导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学语言
首先,语言要形象化。信息技术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例如,在讲计算机硬件结构时,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知器官,如眼、耳、鼻、手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采集到的信息要输入CPU进行处理,CPU相当于人的大脑;信息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输出,这就相当于用嘴巴、表情或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一讲,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其次,语言要准确精练,语速要适当。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避免学生的疑问和误解。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反复推敲,上课时语言要干净利索、能抓住重点。而讲到重难点时应尽量使用短句,并且语速要放慢,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节奏感的语言中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
当然,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提问艺术、评价艺术等,它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刘鉴林.高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求知导刊,2015(8).
[2]張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5(1).
[3]吴浩鸿.农村初、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衔接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7).
[4]潘兴旺,林贵台,陈志超,等.“新闻3+1”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8).
[5]廖颖杰.高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融合探讨[J].科技展望,2016(17).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