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果翻译观浅析

2017-09-27 21:14吴琼罗璇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翻译研究

吴琼++罗璇

【摘要】国内学者对内地译家研究较多,但出于某些原因,极少涉及到香港、台湾等地译者。在2001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引进了思果先生的《翻译研究》、《翻译新究》,笔者读后感触颇大,因此,笔者将对这两本书的翻译思想和方法做一概述。

【关键词】思果翻译观 翻译研究 翻译新究

一、生平介绍

思果先生,本名蔡濯堂(1918—2004),祖籍江苏镇江,旅居美国。他是闻名海外的散文家、翻译家,有“中国读书人的典范”之誉。其译作颇丰,翻译作品有《西泰子来华记》、《戴维.考勃菲尔》、《牛津英语同义词典》等二十余种,逝世前仍不断从事译著。思果先生最重要的翻译观是,认为译文一定要“像中文”,而他的其他关于翻译的思想也都是围绕这中心而展开的,让我们一一来看。

二、“信、达、贴”

时下,严复的“信、达、雅”已广为翻译界认可,然而思果先生却不然,认为严复的“雅”字根本有问题,不如改为“贴”字。“贴” 取贴切之意,“原文的文体、气势、说话人的身份等是否达到了恰如其分的地步”(思果,翻译研究,7)。例如,把“I am glad to see you”译成“我很高兴看见你。”这句话说它通也通,原文简单易明,译文也道出那个意思。但仔细一想,我们中国人遇到朋友来是讲这样一句话的吗?旧小说里是“今天是哪阵风把你吹来的呀?”这是欢迎之词(greeting)。这样翻译也许太做作,不自然。今天的说法,可能是“啊!你来啦,好极了。”这才是翻译,这才是中文。(思果,翻译研究,8)

三、“这句译文像中文吗?”

如何做到“信、达、贴”?思果先生认为“贴”就是写出地道的中文,“凡是中国已有的表达意思的方法、字眼、句法、尽量采用。” 如何写出地道的中文,英文有语法可用于规范语句,那“中国有语法吗?” 很多人都怀疑,而且讨论很久。“我的答案是任何语言都有语法。”(思果,翻译研究,62)但翻译的人,往往受到英文的影响,不知不觉破坏了中国语法。当然我们不会把how do you do 译成“如何做你做”,但极可能把it is evident that he lied 译成:“这是明显的,他说了谎”。这一句不合汉语语法,但可以混过去——毛病就处在混的过去上。

1.“太……以致不……”等等。“too good to be true”这一类的句子想必在初中阶段,老师们就告诉我们,“too...to...”是一个固定句型,其意为,“太……以致不……”,原句可以译“为太好了,以致于不像真的”。思果先生则认为这句话不必译成“太……了”可以译成“好的过了分,恐怕靠不住”。

“so angry that。”一类的句子,一般人喜欢译成:“他是如此的(或 ‘这样的)愤怒,以致……”这也不是中文。我们说话的方法是“这可把他气坏了,所以他就……”或者“他一怒之下,竟(或‘就)。”(思果,翻译研究,77)

2.“在(从)……上、中、下、里”等等。“i looked up from my writing”原翻译为“当我从写作中向上看。”

这个“从……中”是很不容易讲通的。中文的“从中”叫人想到“取利”。怎么“从写作中向上看”呢? 这个from很害人。本来意思是表示情况的转变,上文里说人在绘画,所以该译成:“我停下笔来抬头一望”。

“with his aid”愿翻译为“在他的援助之下”。英文并不是under his aid,所以,说中文说,“有他帮忙”,“得到他的援助”,或者“借他的力”。

“you know so much more about this than i do.” 愿翻译为“在这件事上你比我知道很多。”“事”不是有体积的硬东西,“你”怎么能在它上面呢?即使说“关于这件事,你比我知道的多”也太啰嗦。说“这件事你比我知道的多”还不够吗?

3.关于“通过”的译文。中英文各有常用的句型、字词,也有忌用的句型、字词。忌用的并不是不可用,而是用了,即使语法不错,也叫人看了不容易立刻明了(思果,翻译新究,113)

中文中“通过”是指实物通过某处,如“下雨马路淹了水,车辆通不过”等。现在因为英文用through作为“以……为媒介或手段”,译者把它译成中午也用“通过”,免得伤脑筋去想原有合用的字,但此风实在不可长。

又譬如,he educated himself through correspondence courses一般人喜欢译为“他通过函授课程教育自己”(或者竟已成“进行自我教育”)。中文没有办法说这句话吗?我们不是有个现成的说法,“他靠函授课程求学,教育自己。”如果改成“他上函授课求学(教育自己)”那就更好。

四、小结

这些类似的翻译的案例,在《翻译研究》、《翻译新究》中,还有许多,笔者在读完这两本书后十分有启发,谈及的不少文字错误笔者都犯过,感觉如针芒在背。思果先生的见解独到,以笔者功力实在无法完全透彻本书,也许可以引用一句余光中先生在《变通的艺术——思果著<翻译研

究>读后》中的一句话总结本文,“虽然有些观 点未免有失偏颇,许多他不以为然的词汇和句型 已被普遍接受,然而在维护汉语纯洁性方面,很少 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他的书不但对翻译人员有益,对汉语写作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思果.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作者简介:

吴琼(1989.11-),男,漢族,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学。

罗璇(1986.7-),江西南昌人,高职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
基于《苏格兰商务与交流孔子学院2015年度报告》翻译的几点思考
翻译理论的类别与翻译实践相关性研究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浅析
图式理论下旅游宣传语翻译探讨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葛浩文翻译萧红作品研究
浅析德里达的解构翻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