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
【摘要】人们在表达想法时,通常力求信息传递的清晰和精确,但往往对方无法接收到全部信息,所以有了似乎偏激但很深刻的一句话“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从语用学的语境顺应论角度分析,这句话不无道理,该现象必然且无法避免,只能最小程度的减少交际双方的误解。本文将从语境顺应因素的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及心理世界分析“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天命”。
【关键词】语境顺应论 语言的顺应性 交际 信息传递
作为一个在社会中生长的人,日常交流必不可少,通常认为良好的沟通需要的是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在当今社会人们似乎也更加重视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再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无法完全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也许在某些时候还会造成误会或误解。一般来说,我们所认为的顶尖的语言表达者,玩转文字游戏的人莫过于那些大演说家和主持人了,但是作为在一直活跃在主持行业曾经也是央视名嘴的主持人马东说过一句话,‘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句话从语用学角度点明了语言的局限性,语言的局限性从何而来?我们排除在某些特殊语境下说话者不希望提供准确信息故意模糊表达的此类情况。本文以Vershueren的顺应论的相关内容作为理论支持,从语境顺应论分析说话者与听话者的信息传递与获取的差异。
一、语言选择
语用学里顺应论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到底在做什么呢? Verschueren给出的答案是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making choices)。当人们使用语言时,会不断出于语言内部或外部的原因,自觉或是不自觉的做出语言选择。这种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的任何层面,无论是语音、形态、句法、还是词汇方面都存在被选择的机会。Verschueren认为语言是动态的,时刻在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就是人们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为了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而不断进行着语言的选择,所以语言的使用即语言的选择。那么人们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为什么能够进行语言选择呢,这里涉及了语言的三种属性。
二、语言的三种属性
Verschueren认为语言本身的三种属性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的顺利进行,该属性也属于顺应论的核心概念,即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型(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ability)。
变异性是能够决定语言选择过程中可选范围的一种语言属性。也就是说,当语言使用者进行选择时,语言可以在任何可能的范围内提供一系列的不同选项。
商讨性这种语言属性是指语言选择是根据高度灵活的准则进行的。即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不是机械的或是按照严格的规则或固定的形式——功能关系模式来进行的,而是依据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进行的。
语言的顺应性能使人们从各种变异可能选项中做出商讨性的选择,来满足基本的人类交际需求。该属性决定了语言成为人类日常的重要交流工具。这里的‘交际需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必须以交际为目的的需求,在很多种情况下人们也是为了表达内心想法而使用语言的,‘需求是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语言选择必须依靠已有语境,同时也会为顺应已做出的语言选择而改变。顺应性显示出语言的选择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它能使语言变化进而顺应不同的交际功能中的各种因素,也就是说语言使用是以交际为目的,且语言选择视具体语境而变。
三、语言顺应论
在研究语言顺应性问题时,Verschueren提出了四个研究角度,即语境因素的顺应,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顺应的动态过程,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更多是是由于语境因素而造成表达或理解上的误差,“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解释语境因素顺应理论。本文的分析角度主要基于语境因素,包括由交际双方在内的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构成的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如表1所示:
表1 影响语境顺应相关因素
交际语境的焦点是话语发出者U和话语解释者I,因为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语境相关因素只有被U和I本身的认知过程激活以后才能在语言选择中发挥作用。没有交际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也就没有语言的使用,更不用谈交际语境因素了。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要做出选择,语言的表达是受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类型所影响的。人们同时生活在各自的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当中,人类的语言行为就必定要符合这三种世界的现实条件,即语言的选择要顺应交际语境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世界之间的分界线是虚线,表明其三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有很多灰色地带无法准确的归类,并且由说话者发出者U和话语解释者I所延伸出的是两条不相交的线,交集依次以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质世界逐渐扩大,这表明在物质世界这一基本层面上,交际双方所能够达到的共识较多,社交世界次之,在心理世界,要想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则需要双方较多的共同背景。这就印证了‘只要表达就会被误解的观点,根据语境顺应图所示,只是误解多少的问题,表达者很难完全表达其想法,心理活动往往比由话语表达出来的复杂得多,从话语接收者角度考虑,无论如何也无法全部接收到说话者的全部信息。说话者与话语接收者在参与一个成功的对话过程并不简单,對于话语发出者,由他们所发出的信息可以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种表达背后都可能延伸到不同的理解,作为听话者,无可厚非的也是影响交际的重要因素。
在物质世界,主要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两个因素。社交世界是指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相互的关系,心理世界主要与说话者个体有关,如性格、情感、信仰、想法和动机。语言应该与交际相处的语境相顺应,包括交际风格、形式以及文化因素。
根据Verscheren的顺应论,说话者的心理世界主要包含两个范畴: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语言选择的过程就是为了顺应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的交际目的,所以Verschueren认为说话者保证听话者能够理解和明白所传达信息就须抓住听话者的心理世界。交际双方都需要预估或评判对方的心理世界,思考其认知和情感因素,如性格、品质、情感、意愿以及动机,这样才能保证一定有效的沟通。
四、结论
Verschueren认为语言总体要顺应社交世界的需求,它包含社会上约定俗成的标准和习惯,这是在交际语境下非常重要的两个成分,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社交世界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政治地位和艺术价值都制约和影响着语言的选择。大多数人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是较为相似的,在该方面所达到的认同比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较容易,从语境顺应的角度出发,要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最有效的是达到心理世界的共识。要在心理世界达到共识是对交际双方进行有效沟通最高的要求,由语境因素表可以看出也是极少部分能够达到的,所以在社会交流过程中,说话者不必因为怕因“误解是宿命”而不敢进行言论表达,正是由于语境顺应论所带来的启示,由于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人能够做到百分百的传递信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惧怕表达,不必过多在意别人是否听懂或者同意你的观点,因为从语用学角度考虑“误会本就是表达者的宿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