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生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要的奠基时期。教师通过对于精心的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文学作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学作品的改编,利用幼儿活泼好动、爱模仿的特点,表演戏剧,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文学作品 改编剧本 阅读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2
众所周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点,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也是幼儿成长所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而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汉语是一门古老的语言,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十分丰富。因此,抓住幼儿教育阶段,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加工,改编成剧本,为幼儿的阅读和交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具体做当如下:
一、结合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
尽管我国的文学领域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和发展,涌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一座灿烂辉煌的文学宝藏。但是,幼儿阶段的孩子由于生活经验还比较缺乏,语言知识和技能也非常不足,并且具有着自身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老师要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选择合适幼儿认知特点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迎合幼儿的语言表达需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比方说,童话作品由于其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和充满魔力的人物形象,深得孩子们的喜欢。老师可以结合小、中、大班不同幼儿的认知水平,选择孩子们可以理解的童话作品,让幼儿进行阅读。尤其是现在一些图文并茂的幼儿童话绘本,通过绘本生动直观、颜色鲜艳的插图,更加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进行阅读,借助想象进行加工理解,不但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上例说明,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文学作品,是进行戏剧改编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文学作品是幼儿阅读学习的重要材料,孩子们对于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教师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为幼儿阅读提供有价值的素材,让幼儿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模仿学习语言知识,实现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根据幼儿兴趣和经历实际,设计恰当的语言情节。
幼儿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很强,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着探索的欲望,感兴趣的内容也非常多,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尤其是孩子们熟悉的内容,更加能引起幼儿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迅速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产生学习模仿的动力。同时,从语言表达方式来看,幼儿也与成人不同,幼儿的想象力也比成人丰富。因此,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剧本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生活经历和兴趣点,运用孩子们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戏剧情节。
三、鼓励幼儿共同参与编剧本,搭建幼儿的参与平台。
运用文学作品改编剧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就需要一切围绕着幼儿展开。幼儿是阅读和交流的主体,而且培养阅读能力离不开幼儿积极的参与阅读实践,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幼儿在与伙伴和教师的交流中得到不断发展。因此,老师在改编文学作品时,可以鼓励幼儿共同参与,发挥幼儿想象力丰富的优势,为幼儿创造阅读的机会,搭建起一个与人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在参与改编的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
比方说,老师在改编剧本时,让幼儿先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如为幼儿提供了《幼儿童话故事》,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阅读完成之后,挑选出全班幼兒最喜欢的几个故事,组织幼儿一起改编剧本。孩子们在阅读童话时,无形中就锻炼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选出大多数孩子们喜欢的作品,让幼儿进行想象,可以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孩子们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画出了很多精彩的插图,老师又引导幼儿给插图配上语言,采用对话的方式。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完成了各种语言表达,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由此看来,老师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幼儿参与文学作品的改编活动,对于提高幼儿的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让幼儿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在运用想象改编剧本的活动中交流互动,使孩子们在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引导幼儿借助想象演剧本,促进幼儿的表达交流。
幼儿天性就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模仿学习来逐渐积累发展的。经过幼儿亲身参与文学作品改编剧本的活动,很多幼儿迫切的想要运用自己的动作把这些剧本演绎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表演改编的剧本,让幼儿在表演剧本的过程中,学习剧本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亲身体验语言表达的乐趣,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比方说,在组织幼儿完成了剧本改编之后,孩子们很想把这些剧本表演出来。老师就引导幼儿分析理解剧本中各类角色的性格特点、语言特色,有什么样的内容活动,以及情绪有什么变化,应该怎么准确的用语言表达,甚至借助非体态语言来传递信息。例如,在表演丑小鸭的剧本时,老师让孩子想象当丑小鸭被所有人嫌弃时,心情是怎么样的,孩子们体会出这时的丑小鸭会非常低落。经过老师的一番引导,孩子们对于改编后的剧本进行了精彩的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对故事的思想、情感形成了深刻的感知和认知,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组织幼儿表演文学作品改编的剧本是可以为孩子们提升一个应用语言的舞台,可以极大的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使幼儿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中,自然的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灵活恰当的运用,老师还可以及时的发现幼儿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当之处,给予纠正和引导,有效的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语言表达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重要阶段有效的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和交流习惯,对于幼儿以后的学习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幼儿老师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幼儿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坚持不懈的做好工作。利用文学作品改编剧本的方式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行之有效的方式。老师需要大胆的实践,总结经验,反思不足,灵活应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分层培养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4(05)
[2]满爱杰.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03)
[3]韩丽红.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途径[J].吉林教育,2009(01)
[4]陈学群.发掘绘本价值,开展幼儿创意戏剧活动[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