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2017-09-27 21:38卫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有效性

卫楷

【摘要】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设计和利用问题,让课堂问题成为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桥梁,成为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催化剂。本文以生物课堂问题教学中问题本身的有效性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问题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来探讨生物教学中提高课堂实效的做法。

【关键词】中学生物课堂 ; 问题设计 ;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66-02

问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善问、巧问是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技能之一。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在问题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的设疑,更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并形成习惯。灵活、有效地运用“质疑”机制,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提高课堂实效是十分重要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是,在具体课改实践的教学中,整节课是老师提问题学生答,或学生自问自答,于是,“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一堂课下来少则十几个问题,多则几十个问题,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在热火朝天地讨论问题,不亦乐乎地回答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思考问题。教师要么成为旁观者,要么拼命地把学生的答问往自己的标准答案上引。因此,怎样在课堂中合理的设计问题,提高课堂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本身的有效性为切入点,以选修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的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对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找到问题教学的相关建议和方法。

一、课堂问题实录

三、结果分析及建议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具体观察和统计结果分析,在课堂问题教学中,怎样评价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所生成的问题是否能更好的有助教学,需要实现以下几点,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实效。

1.问题指向要明确,表达要清楚。

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追求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同时也暗示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给学生明确解决问题方向。如果问题目标没有针对性,就容易造成课堂教学偏离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的重点出现偏差,影响预定的教学任务。一般来说,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提问是相对应的,问题的指向是否清晰与学生是否应答情况对应,问题的思维层次与学生的应答方式情况对应。在课堂观察和最后的统计分析中发现,学生基本能够根据教师的提问作答,几处“无应答”的刚好是教学环节出现“冷场”的时候。比如课堂教学实录中的问题3和问题8就是问题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无法合理回答,从而出现“无应答”的现象。

2.问题的思维层次要搭配合理。

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积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产生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有一种自豪、满足、成就的心理预期。这样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按照布鲁姆目标分类说,提问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的问题,其中有关知识、理解、运用的提问属于低层次思考水平;而有关分析、综合、评价的提问属于高层次水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问题要搭配合理,教师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思维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学生“无应答”、“集体应答”和学生反应时间“短”的现象很明显,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主要是问题的难度、思维层次不合理造成的。通过统计分析,一般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问题极为浅显易懂,不用思考就能回答,问题问得很多,课堂气氛热烈,但没有实在的意义和效果,根本起不到促进学生思维的作用。比如问题4、17。

②提出的问题过大,要求过高,问题比较宽泛、不具体,学生无法真正明确教师的意图。比如问题8、19、20。

③提问用“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的形式,没有思考价值。此类问题学生用“猜”就能做出回答,不能很多洞察学生的思维品质,若能进行追问“为什么”等,情况可能会有改观。

3.问题要有实际性和可迁移性。

運用问题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的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真实性,特别是中学生物教学。因为生物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科学。如果在设计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与学生的所想所见相联系,就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实效。同时问题设计还应考虑问题的可迁移性。一个具有可迁移的问题不仅能够孕育其他重要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要求。比如课堂实录中的问题11,学生的回答状况和反应时间刚好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4.问题的角度和类型要多样化。

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截然不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不同角度力求新颖,不是老生常谈,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听后趣味横生, 人人跃跃欲答。例如?:在课堂结尾巩固时提问“胚胎移植过程中有什么要求和条件?”。除设问域过大外, 问句概念还有歧义,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分歧。如果将问题联系实验观察加以改进,使其新颖些:“供受体怎么选择和处理,冲卵的条件是什么,你能用语言把他们勾画出来吗?”。这样换一种问法就能使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去开动脑筋, 也容易用自己的语言朝着已规定了的提问的目标去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一节课下来,所生成的问题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因此,问题的类型多样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有概念性,又要有启发性的,同时也要有探究性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完成教学的各种目标。比如在《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这节课中,课堂所生成的问题大部分是概念性问题,所以在课堂的观察及课后的调查分析中呈现的更多是“无应答”和“反应时间短”的现象。这样就无助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与教改的目标相背离。

总之,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设置的问题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启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次探讨着重以问题本身的有效性为切入点来研究提高课堂实效的方法。由于课堂样本数偏少,所以所提建议可能有所偏颇,仅代表个人意见。

参考文献

[1]姚利民.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36

[2]郑金洲. 问题教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1

[3]沈毅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9-181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对EEPO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精设计,巧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