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忠奎
【摘要】历史材料解析式探究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以历史材料解析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历史材料的呈现、历史材料的解析、交流解析结果和反思解析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的任务是将自己对历史材料的解析结果呈现出来,相互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深自己对历史材料的理解。
【关键词】材料解析式 ; 历史教学 ; 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35-01
历史材料解析式探究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以历史材料解析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历史材料的呈现、历史材料的解析、交流解析结果和反思解析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历史教学特有的方式。它对于提高学生历史材料解析能力,运用历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起重要作用。
一、历史材料解析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历史学科特点和历史研究特点。历史学科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历史学科的学习与研究重视正确思想的指导,重视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材料的占有和研究。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占有和研究丰富的历史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才是科学的历史知识。因此,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唯物史观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历史材料,从中得出科学结论。
2.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当前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历史材料需要学生理解。在近些年的高考中材料解析题型,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和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占到历史分值的70%以上,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阅读历史读物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等。因此,通过材料解析来进行历史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3.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因学生年龄和认知问题对一些深奥难以理解的史料,在阅读理解上、在分析运用上有许多实际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专门的训练。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史料解析学习历史是非常必要的。
二、历史材料解析式教学的实际运用
1.教学目标
历史材料解析式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解析,提高学生材料解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掌握历史材料解析的方法;通过材料解析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一定的“成长”。
2.教学模式及程序结构
历史材料解析式教学是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历史研究特点,结合历史教学实际而设计的教学方式,其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历史材料解析式探究教学的第一步是“呈现历史材料”。将历史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布置历史材料解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将课前准备好的材料通过适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说明使用这些材料能说明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能回答什么问题。学生的任务是领会历史材料的解析任务,为材料解析做好准备。
历史材料解析式探究教学的第二步是“解析历史材料”。对历史材料的解析是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证明和回答教师布置的任务。材料解析有通过历史材料回答问题;有通过历史材料说明什么问题;有通过历史材料证明什么问题和观点;有对历史材料的考证和辨伪;有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等内容。此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障碍,教给学生材料解析的各种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与解析任务。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读懂历史材料,然后依据材料解析任务分析材料,完成教师布置的材料解析任务。
历史材料解析式探究教学的第三步是“交流解析结果”。当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完成教师布置的材料解析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解析结果进行交流,目的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相对集中的来统一解析结果,解决历史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解析结果呈现给学生,并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加以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学生的任务是将自己对历史材料的解析结果呈现出来,相互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加深自己对历史材料的理解。
历史材料解析式探究教学的第四步是“反思解析过程”。反思历史材料解析过程是材料解析式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步。此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材料解析过程进行反思,并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学生的任务是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加深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总结材料解析的经验。
3.历史材料解析式探究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1)优点:第一、此教学方式程序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实用性强,符合历史知识特点和历史教学特点。第二、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解决歷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第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使用历史史料的能力。第四、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不足之处:在历史教学中适于使用材料解析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在教科书中目前并不是很多,有待增加;历史材料解析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文学阅读能力和历史科研能力,对教师有较高要求。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绕玲编.《课程与教论》,北京,中国世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
[4]于友西编.《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