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洁
【分类号】G623.75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劳技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设计和 “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劳技课上,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劳技学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或是灵机一动的思想闪现,而是要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实践操作、观察变化等探究方法的学习分解到学科教学之中,通过指导促使学生掌握初步探究方法。劳技学科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为背景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从指导学生掌握开展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入手。
一、 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该收集哪些资料,怎么收集资料,怎么处理资料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收集信息活动;课中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表达亲历过程的点滴感受和收获,整理已获得的信息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 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
首先要根据学习需要,为学生规定好目标,列出社会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提纲,布置学生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在搜集过程中有的放矢,不致毫无边际、漫无目的;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再次要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
(1)事先布置。 现在学生普遍学习任务较重,而劳技调查、收集的内容较广,渠道较多,短时间内要学生完成任务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克服课堂探究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我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学科中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在期初把各单元的调查任务一一列出,印发给每个学生,使学生从一开学就能对本学期需要调查的信息、资料心中有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随时注意获取资料。之后,在每个单元教学的前一周发放学习单,提醒学生根据学习单补充、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为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创造条件。
(2)方法多样。布置学生调查、搜集资料应根据目标要求采用的不同的方法。由于这个目标可大可小,因此采用的方法可以包罗万象,四处出击,也可以认准一点,具体深入地来搜集。如《防风衣架》一课,搜集目标是衣架的材料、样子,不同衣架的使用等,由于衣架是家庭日常生活用品,超市里种类繁多,搜集起来比较容易,所以我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而木工系列的《材料与工具》一课,由于涉及到的内容繁多,为了让学生搜集的资料针对性更强,我把要搜集的内容分类,把学生也分组,大家分头去搜集。这样各组搜集的范围缩小了,资料内容更容易集中。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有的组搜集的资料很多,哪方面的都有,他们就把这些资料提供给其他的组,使资料科学分类,学生对资料的了解也更加系统。
2、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
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资料的渠道多种多样,老师布置了任务后,还要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选择社会调查和收集资料的途径,如说说如何去找这些资料,有哪些途径,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知的各种渠道来搜集有关资料。
社会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
(1)、从报刊杂志上搜集。
(2)、从电视、广播中搜集:报刊杂志上搜集到的东西,很多也能从电视广播中搜集到。
(3)、从音像、互联网中搜集:部分学生能够从自家联网的电脑上获取各类信息,或利用互联网找到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
(4)、从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场所收集。
(5)、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有的同学从亲友处搜集,从人们口耳相传的生活中攫取有用的消息,从各科老师授课的过程中找寻横向联系……
(6)从其它渠道搜集:商店、社区、学校等基层部门。
总之,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资料的渠道很多,学生掌握资料多了,自然对各类资料的敏感度增加,久而久之,能够在头脑中构建起庞大的信息体系,提高对社会事物的关注程度。
(二)、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的方法
劳动技术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前探究中:如何准确理解问题的中心,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各种关系,如何判断问题的类型,如何进行问题推理,这个过程远比学习的结果更重要,因此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活动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科学方法、获得的科学精神及研究能力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的体验,远远比探究得到的结果来得重要。正因为“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晶,是思维成果的一种外显表现形式。因此在劳技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从平时抓起,结合实例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作一些分析、引导,使学生能在模仿、体验、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劳技学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
1、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发动学生进行调查,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防风衣架》第二课时之前,我布置了调查任务:①用普通衣架亲自晾一晾各种衣服,找一找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②问问父母、亲戚和邻居在平时晾衣服的时候,发现普通衣架存在什么不足之处?③在不同情况下(如:风较大时、外出旅游时……),人们希望有什么样的衣架?要求学生回家进行调查,做好笔录。
学生通過动手实践(晾大人、小孩的衣服,晾开衫、套衫,晾汗衫、毛衣……),并向父母、亲朋好友和隔壁邻居了解询问,发现了普通衣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风大易落,不够牢固,不能晾比较重的衣物,晾圆领衣服容易把衣领撑大,大小不能调节,出门旅游时携带不便……最后,他们提出了许多要使衣架适应各种不同需求的问题。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矛盾,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要在劳技学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继而展开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所以为了获得较好的效果,老师要认真备课,分析聚焦课文中阐述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
本文仅对教师在劳技课前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其实,学生在劳技课堂上,在劳技课后都需要探究,这些环节的探究指导方法还有待继续实践和研究,我将继续为此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