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2017-09-27 09:15王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指标体系办学

王楠

摘要:学校要确保“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有对“3+2”中高职衔接的培养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本文在探讨“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提出构建“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

关键词:“3+2”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评价指标体系

【分类号】G719.2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2”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G2014A028号)

我国中高职衔的职业教育模式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做出对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决定,对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实施了一些相关的措施。对于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湖北省启动了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并在全省增加了“3+2”中高职衔接专业试点。我院联合黄石市所属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就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会计电算化五个专业开展联合办学。研究其人才培养评价,构建一个特色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的思路

根据教育厅的《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3+2”中高职衔接教育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定位。培养的人才具有专业性、职业性、技能性为特点。因此,构建“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指标体系应以这三个特点为导向,从学院的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已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价及其他人才培养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最终确定具有自己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一)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

首先,学院成立人才培养评价委员会,明确委员会人员及其职责。其次,由人才培养评价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评价制度;对评价的内容、具体评价指标、评价程序进行具体规定。最后,由人才培养评价委员会完成对学生的人才培养评价。

评价活动主要包括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包括自评和专业评价。自评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阶段性的成果进行自评,将自评报告上交形成反馈意见供参考。专业评价就是组织专业的评审成员形成专业的评审机构,对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评审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报告的形式形成反馈意见。外部评价即社会主体对人才培养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学生实习单位和毕业生的用工单位。学校与该主体建立长期固定的联系,通过对该群体的跟踪调查,收集信息反馈,形成调查结果。

(二)信息反馈

评价信息的反馈是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评价系统的实施将得到的信息反馈给教师和学生让其对自己的实际教学和学习情况有了更加客观真实的了解,才有可能使其及时的发现不足,调整自己教学、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及时进行自我矫正,实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的目的。最终,通过对评价信息的总结将评价结果上报学校,为学校的政策调整提供客观的依据,使得学校决策更加科学化,利于其及时对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

二、人才培养评价的指标

“3+2”中高职衔接,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统筹培养为主线,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3+2”人才培养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其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构建应依据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充分考虑当前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突出技能型人才的特质。本课题从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5个维度对指标体系进行构建。设有: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29个评价要素,详见表1。

表1 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素

办学理念 办学思路 1.办学理念是否明确2.培养模式是否科学3.培养方案是否可行

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是否明确2.是否侧重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 课堂教学 1.教学理念是否先进 2.教学模式是否与教学目标匹配3.教学手段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

实践教学 1.是否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实训课程是否有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3.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程度

考试、考核 1.是否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2.是否有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管理 师资建设 1.是否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双师型教师比例情况

制度建设 1.是否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2.考评机制是否有助于人才培养

保障系统 1.是否有足够的经费保障2.图书馆、实训室、实践基地建设是否有助于人才培养需要

校内评价指标 专业基础 1.课程的合格率 2.职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3.升本率,就业率

应用能力 1.实习实践情况2.外语、计算机知识运用情况

意识品质 1.对学院专业定位、自身定位的认识度2.是否愿意参加专业实践3.自我效能感如何

校外评价指标 社会评价 1.综合素质评价2.职业能力评价3.创新能力评价

用人单位评价 1.综合素质评价2.职业能力评价3.创新能力评价

家长评价 1.综合素质评价2.职业能力评价3.創新能力评价

三、结语

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由评价组织结构的搭建、 评价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评价信息的总结和反馈等内容构成。它是一个需要由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的严密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形成的结果,了解人才培养活动的现状,发现差距,弥补不足,对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完善。同时,评价系再次对完善后的人才培养活动进行评价,如此循环往复,为“3+2”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完善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黄鑫,金盛. 关于国内中高职衔接研究之述评[J]. 职教论坛,2011,18:38-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指标体系办学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