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丽娜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计算机语言》这门课程较难,特别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缺乏,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缺乏,都给计算机语言教学带来很大难度。本文就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等方面来对《计算机语言》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12-4;G712
中职的计算机教育与高校不同,他面向的学生知识层次较低,培养的是以实操为主的技术性人才。但是一切的实操都要有理论作为支撑,要学好计算机,就必须系统性掌握计算机知识,而计算机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作为老师,如何上好计算机语言课,让学生学好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语言的种类很多,从宏观上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为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其中,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因为高级语言完全克服了低级语言的难懂、难编译、难记忆、难修改等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表达方式与人类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数学公式很相似,所以学习起来要容易得多。
一、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本素质低、学习兴趣低、自觉性差
目前的现状来看,本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学习积极性等就普遍较低,学习任何学科都没有多大的兴趣,而要想学好计算机语言,还涉及到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低了。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计算机、学习计算机语言应该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就应该整天坐在微机旁操作,根本不想听老师讲课,但是,真正上机时,他又不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中去,所以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而且学生对于整个语言学习不够重视,这从平时的测试,各种计算机考试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了,普遍存在没有兴趣、没有目的的学习。
2.程序设计能力差
从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发现,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能力普遍较差,对于很多题目实际上难度并不大,但是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常见算法(如穷举、递推、递归、方程求解、字符串操作等)不够熟练,甚至是根本不能掌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也较差,缺乏创新思维,这样就直接导致在阅读理解程序、完成程序填空的能力都较差;编程时设计的程序层次结构不清晰、杂乱,程序的效率较低,可读性差等等。
3.程序调试能力差
以QBASIC语言、C语言的教学任务为例,具体体现在:一是对于常用的Windows操作环境还比较熟悉,而对于DOS操作环境不熟悉,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如不熟悉DOS命令的使用,不熟悉QBASIC、C语言编辑环境下各菜单功能,不懂语言工作环境,不熟悉编译过程中出错的英文提示信息,导致什么地方出错不知道,为什么出错也不知道。二是不熟悉程序調试方法,如断点设置、必要的变量设置、观察变量的当前值等都不会。三是学生录入程序的速度太慢,录入的正确率也很低等等。
二、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探讨
1.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作为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不能轻率地摒弃教学模式,但也不能刻板僵化地完全遵循。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某一种教学模式运用于所有课堂之中,而应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挖掘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都有一定的条件,对应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和教学情境。对原有教学模式的超越必须是符合教育规律、能够真正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绝不能为了超越而超越。当教师能够结合具体教学情境,不断地调整固有教学模式时,每一堂课都可能会在特定教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式。
在许多中职学校,对课堂结构设计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职的学生来说,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性和技术性,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在学习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符合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明显的提高,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以任务的方式提出,贴近生活,通过任务的结果去追索相关理论知识,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必须明确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运用这门语言,而不是简单地就书讲书。计算机语言是非常严谨的语言,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就会大大限制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旦碰到复杂的程序问题就会固步不前,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讲,解决的方法不止一种,只要程序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这个程序就是正确的,至于程序好不好,是不是最优的,程序的可读性即是不是容易让人理解;结构是否合理;逻辑设计好不好,程序的执行效率高不高以及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等问题是次要的,因为这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又是初学者不作过高要求。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鼓励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属于他自己的解题方法,因为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见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应该大胆的讲出来,不要局限于某种标准答案之中。这样将全班所有人的不同的想法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优、缺点,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也通过对比让学生看到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优、缺点,这样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能够以身作则,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学意识,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千方百计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和场所,强化素质教育,最终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匡国防,田斌.论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