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

2017-09-27 16:41邓玉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

邓玉芳

摘要: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本着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任职人员所需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应以淡化理论,强化实践,重视能力为教学目标,相应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够用、实用、会用”为原则,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开展“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和“双证”教育,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培养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等职业学校 课程结构 创新与改革

中国分类号:H319.1

前言:

本着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针对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任职人员所需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就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选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作为论文中心内容,主要探索中职学校会计课程结构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培养更多更好的会计适用型人才。

一、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着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以职业岗位人才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目标定位。目前,中等职业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定文化素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中等会计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源质量的变化,现阶段中职会计教育对原来的教育目标进行调整:职业教育要面向就业,着重培养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岗位业务、岗位技能的基层会计专业人员,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手脑并用、教学练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综合现阶段的培养目标,相应的应重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结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分为三部分:

(一)基本目标

即专业通用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基本技能、会计基础知识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明白会计是一门要求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科,要求我们学生除了会手工做账、还在能电算化操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结合实训内容,熟练地运用复式记账法,顺利完成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一个会计循环过程的基本操作工作,以及要能熟练地操作财务软件。

(二)职业能力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应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淡化理论,注重实用,以“必需、够用”作为原则,针对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目标,从呆板的课堂教学走向鲜活的实践现场,从抽象的理论解释走向丰富的动手体验。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熟练的专业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向职业能力转移,缩短学校教育与市场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三)岗位技能目标

即岗位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训。基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由一般意义上的需求指向相对具体岗位的需求。按会计岗位流程组织教学内容,采取情境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进行岗位角色的转换,使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下,熟知各岗位业务流程、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各岗位业务实际操作技能,使培养的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任职能力,又具备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符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灵活需求。

二、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职会计教学现状,学生生源质量低下;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主要是中小企业,业务量小;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比例失调;实践教学环境差等等。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满足社会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操作能力差、不能很好适应岗位需求等,有悖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初中层次的毕业生,培养的是会计应用性人才,要求教学应着眼于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會需求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业务技能为基础,突出实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文化课课时和专业课课时比例失调,中职学校学生入校后,首先要补高中阶段文化课,这样使会计专业文化课安排偏多,文化课占用课时比重偏大,而专业课安排不足,尤其专业实训课安排偏少。所以,削减文化课课时,增加专业课课时,特别是增强专业实践课课时。

(二)会计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会计专业开设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从开设的课程看,有两个特点:1、所开的专业理论课偏多,而专业实践课偏少,有失职教课程特色。学生在校期间用大量时间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实训实践时间很短。2、所开专业课面面俱到,有些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众所周之,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生源质量较差,开设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学生难以接受,这些课程对于中专程度的学生没有必要都学。淡化或削减理论强、应用差、难度大课程是课程调整的一个方面。另外多数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手工记账实训课,但是纳税申报、工商代理登记等实训较少。

(三) 教学观念落后和教学方法陈旧

对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立足社会之本。然而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念仍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还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表现很明显。尽管中职会计教学已意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实践教学还存在很大缺陷。如实践教学环境差,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模拟实训室,以供学生会计实践、实习之用,但是从实训室的配置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实训室软、硬件滞后当期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训需求,有的院校完全还是手工记账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形同虚设。endprint

(四)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会计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各课程的考核形式往往是笔试,没有其他一些灵活的考核方式。然而,中职学校学生多数来自中考的落榜生,这类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也缺乏自信心。在学习中继续沿用一成不变的笔试考核,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对策

(一)调整会计专业课程结构

为适应中职会计人才培养要求,应重组课程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削减文化课,文化课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对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减少文化课课程内容。减少数学课,减少英语课,将语文课调整为财經应用文。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人格及能力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减少专业理论课,增加专业实践课。专业课以“够用、实用、会用”为原则,为体现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减少专业理论课,增加专业实践课。基础会计—会计职业道德法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实训为必修课,将课程体系调整为基础会计实务与实训—出纳岗位实务与实训—会计岗位实务与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职业道德;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课由必修课调为选修课,有愿学习的学生自愿选修,同时增加实训课课时,加大实训教学力度。这样调整,使学生学会实用的岗位业务知识,同时,又有时间和精力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选修课,提高自己就业的筹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开展“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

会计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相应的资格考试也多。学生进入这一行业不可避免地要参加各种资格考试。包括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考试、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等。学校课程设置可以考虑增设这些资格考试的选修课程,或者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融入考试课程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很多学生在离开校门前就已经具备了资格证,这为他们就业、发展、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了条件。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采用“嵌入式”课程设置模式是指在课程设置时将会计职业相关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该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教育又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最后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时就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四)更新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并重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重视实践教学,学以致用。目前,会计实践教学在与理论教学环节的配合中呈现出互补的特征。在理论课讲授的同时引入实验实训环节,与学期中的理论课交叉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这样既能巩固和加强会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按社会对会计岗位的需求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实训中掌握各岗位工作要领,便于学生能适应并胜任各个会计岗位。

(五)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改革,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搞满堂灌,应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研讨型教学,课堂上留出时间,提出问题,让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分成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充分参与,各抒己见;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定期进行会计专业实训,进行校企合作,请财务人员到学校就有关课题进行示范性讲解,学生通过模拟一系列真实会计工作,深化课堂理论知识,对会计工作有深刻的感性认识,缩短与实际距离,为走向社会更好地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会计软件教学,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会计学实践教学方法已经呈现出多元化,除了手工实训以外,引入了幻灯片现场演示的环节,引入了电算化系统,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对学生的电算化进行培训操作,另外还有沙盘模拟操作、情境演练等实践教学方法。

(六)增加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采取卷面笔试的方式,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因此,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采取卷面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分岗位分模块进行阶段考试,期末计算会计综合成绩;并应允许学生以会计相关资格证书作为相应科目的考评成绩,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时获得“双证”。

(七)加强高素质“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专业教师既要通理论,又要具备丰富的财会工作经验。因此,学校就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培训力度和对专业理论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力度,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具体措施:1、外聘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有丰富会计经验的财会专家,担任会计实训课教学工作或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工作。2、为教师培训和进修提供平台,为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操作技能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有计划地组织会计专业教师读研和高校进修,提高会计教师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定期安排会计专业教师脱产或利用假期到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培训或顶岗实习。3、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调整好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要与时俱进,掌握会计相关政策法规动态,努力拓展自己的专业视野,完善自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各学校都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求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为基础,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把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双证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

结论:

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例,剖析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本文在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提升中职教育改革管理意识,倡导课程结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着眼于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求和会计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为基础,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实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岗位分模块考核方式,整体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加适用的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全国职教会议精神,财会月刊,武汉出版社、武汉市会计协会 ,2008.8

(2)、河北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若干问题,中华会计,人民出版社、2010.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
中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中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比较研究
面向国际一流学科的机械工程课程结构神经网络分析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高职院校Android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课程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