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佳++郑立元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育人越来越受到教育实践者们的重视。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实践育人教育,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价值,更能进一步激活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与活力。而构建一种操作性强、便于实施和考核、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能够起到积极健康作用的实践育人模式,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更将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育人 模式
G633.96
正文:
一、高职教育与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自古有之,古人注重学以致用,而本文所谈及实践育人,是对当今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内容的探讨,学校框架内的实践育人就是基于实践的观点而形成的育人理念。所谓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新型育人方式。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实践教学,重视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对实践具有与生俱来的定位与渴望。但往往在具体的办学中,学院式培养特点突出,培养目标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与创新关注不够,缺乏活力。
当前,实践育人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对实践育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把实践育人科学有效地融入高职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首先,实践育人作为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正是基于实践的观点而形成的,实践育人符合人的社会化规律,符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观;其次,实践育人符合自我教育的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律。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再次,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有效方式,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总之,把实践教育同理论教育相结合,把实践育人同人的发展相结合,已成为当今高职教育势在必行之路。
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初探与模式探究
(一)、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初探
当今,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实践育人在教育目标中的地位,并付诸实践,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尝试并未取得实际效果,相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实践育人缺乏顶层设计或设计不科学。凡事预则立,而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快速迎合市场,提升就业率,仓促应战,没有主动从宏观上认真思考符合院校特点的实践育人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也没有理清实践育人的各种形式的关系、合理确定各项工作的布局,更没有从机制、政策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
2、实践育人活动缺乏支撑保障。一些高职院校,对实践育人高谈阔论,而在实际运行中却很少提供根本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实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要求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实践教育没有学分保障,没有在师生间引起重视,看是花拳绣腿,没有实际效果。
3、传统观念的抵制。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晚、条件差、底子薄。在一些高职院校,一些优秀的师资被分配到课堂教学当中,而实践教学却被边缘化,师资配备不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比例失调。归根结底,是一些把教育全是为课堂教育的错误观念所致。
(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从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实际效果不明显,除了上述几点原因外,还在于一种成熟的实践育人模式没有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在此,本文将与大家探讨关于 “理论课堂+校本实践+社会活动实践+多元化共育”的实践育人模式。
所谓“理论课堂+校本实践+社会活动实践+多元化共育”的实践育人模式,不是四种育人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相互渗透,错落有致的综合育人模式。
首先,“理论课堂”作为重要的知识载体和依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原则,以实际项目和现实可行性为导向,制作教学项目,以项目代替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做中学、探中学,学中做,为实践操作打下深深的目的烙印和目标支持,切不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互剥离,二者实为一体。因此,要求在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之前,务必把理论教学项目化,实施课程改革,去甬繁杂,课程设置要以就业和实际生活为导向,突出可行性、可操作性,并彰显高职教育在崗位职业中的引领和创新作用。
其次,“校本实践”,是指校园内可资利用的、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性教育过程,依托高职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环境,结合不同于普通高校突出职业特色的活动,与有目的有意义的理论课堂与校内实践相结合,任何活动的开展多要有实践目标引领,把理论切实地找到实践依附,结合开花。
第三、“社会活动实践”是指短期的课堂外、学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时间多,形式灵活、实效性强的特点,是学校内实践教育的必要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如利用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胜地、企事业单位、城镇、乡村等资源,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三卜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
第四、“多元化共育”是指在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个要素间相互合作,建立统一载体和运行机制,以实现共育共赢为纽带,实现实践育人的最大化张力。
总之,“理论课堂+校本实践+社会活动实践+多元化共育”的实践育人模式,不是分散的碎片式教育,而是以学生为本的整体教育模式,不是界限分明的条块分割,而是相互交织的有机整体。
三、高职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运行保障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长效机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党委负责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运行机制、评价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使之具备切实的可操作性和制度保障,唯此,该模式才能有效运转,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张茹,孙永芹,刘雪静.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42-44.
[2]钱大庆,宋建军.实践育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途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101-103.
[3]教育部关于全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2006.
[4]盖元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作者简介:郑立元,男,1982年7月生,大学本科,教育学专业,辽宁职业学院,讲师。
陈修佳,男,1967年8月生,大学本科,政教专业,辽宁职业学院,教授endprint